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及汽车,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积液盒和加油限量切断阀,两者的内部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盒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出气管,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进气管,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底部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用于排出所述积液盒中的油液,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加油限量切断阀作为积液盒的回油装置,有效避免了过量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汽车具有前述结构的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碳罐是汽油蒸发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件,是用于收集汽油蒸汽并二次利用的装置。增程式汽车的底盘零部件较多,碳罐体积较大,对周边间隙要求较高,无法将碳罐布置在高于燃油泵的地方。为防止油液进入碳罐导致碳罐失效,需在吸附管路中间增加积液盒用于存储伴随汽油蒸汽进入蒸发系统中的油液。现有技术中,吸附管路中的积液盒无油液回流装置,当积液盒中油液过多时,油液还是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积液盒无油液回流装置,当积液盒中油液过多时,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积液盒和加油限量切断阀,两者的内部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盒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出气管,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进气管,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底部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用于排出所述积液盒中的油液。
[000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将积液盒和加油限量切断阀连接,且两者内部腔体相互连通,当积液盒中聚集了过多的油液,油液将回流至加油限量切断阀的内腔中,并通过其底部的出油孔排出,避免油液进入碳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积液盒无油液回流装置,当积液盒中油液过多时,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本技术利用加油限量切断阀作为积液盒的回油装置,有效避免了过量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积液盒和加油限量切断阀设置于燃油箱内,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的顶部与燃油箱的顶板内壁连接,出油孔排出的油液可直接流入燃油箱。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的顶部与所述燃油箱的顶板内壁焊接,两者连接牢固可靠,且还可省去原有的积液盒在燃油箱上的安装点,使整车达到轻量化及装配工序简化。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竖向设置且贯穿所述积液盒的底板,所述出气管的顶部与所述积液盒的顶板之间留有间距,该结构保证燃油蒸汽可从出气管流出,而油液聚集在积液盒中不会从出气管流出,以实现其积液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积液盒的顶板内壁上设有一圈围绕所述出气管顶部的挡油板,防止周边的油液溅射入出气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呈圆柱状,其内腔中部设有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
上设有漏油孔,将所述内腔分隔为连通的上部内腔和下部内腔,所述漏油孔与出油孔上下正对设置,所述进气管、上部内腔和积液盒内腔依次连通。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隔板上围绕所述漏油孔设有弧形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正对于所述进气管设置,除了从进气管进入的燃油蒸汽,还会有部分燃油蒸汽从出油孔进入,经漏油孔进入积液盒,导向板将从进气管进入的燃油蒸汽引导至两侧,避免与出油孔进入的燃油蒸汽干涉,引起流向混乱。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积液盒的内壁面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增加积液盒刚度和强度,防止其受力变形或破坏。
[0014]为实现第二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5]一种汽车,包括上述集成式积液盒结构。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加油限量切断阀作为积液盒的回油装置,有效避免了过量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省去原有的积液盒在燃油箱上的安装点,使整车达到轻量化及装配工序简化;汽车具有与上述集成式积液盒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俯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正剖视图。
[0020]图中标记:1
‑
积液盒,2
‑
加油限量切断阀,3
‑
进气管,4出气管,5
‑
导向板,6
‑
漏油孔,7
‑
挡油板,8
‑
出油孔,9
‑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如图1
‑
3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积液盒1和加油限量切断阀2,两者的内部腔体相互连通,积液盒1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出气管4,加油限量切断阀2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进气管3,加油限量切断阀2底部设有出油孔8,出油孔8用于排出积液盒1中的油液;
[0024]加油限量切断阀2也简称为FLVV阀,在现有技术中,其单独安装在燃油箱上,用于对燃油加注量和燃油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加油限量切断阀2呈圆柱状,其内腔中部设有横向的隔板,隔板上设有漏油孔6,将内腔分隔为连通的上部内腔和下部内腔,漏油孔6与出油孔8上下正对设置,出油孔8与燃油箱内腔连通,以使油液排出至油箱内,进气管3、上部内腔和积液盒1内腔依次连通;
[0025]在隔板上围绕漏油孔6设有弧形的导向板5,导向板5正对于进气管3设置;
[0026]积液盒1和加油限量切断阀2设置于燃油箱内,加油限量切断阀2的顶部与燃油箱的顶板内壁连接;
[0027]加油限量切断阀2的顶部与燃油箱的顶板内壁焊接;
[0028]出气管4竖向设置且贯穿积液盒1的底板,出气管4的顶部与积液盒1的顶板之间留有间距;
[0029]积液盒1的顶板内壁上设有一圈围绕出气管4顶部的挡油板7;
[0030]积液盒1的内壁面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9。
[0031]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将积液盒和加油限量切断阀连接,且两者内部腔体相互连通,当积液盒中聚集了过多的油液,油液将回流至加油限量切断阀的内腔中,并通过其底部的出油孔排出,避免油液进入碳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积液盒无油液回流装置,当积液盒中油液过多时,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本技术利用加油限量切断阀作为积液盒的回油装置,有效避免了过量油液会伴随油蒸汽进入碳罐内部,导致碳罐失效的问题;同时,本技术省去原有的积液盒在燃油箱上的安装点,使整车达到轻量化及装配工序简化。
[0032]实施例2,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集成式积液盒结构。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积液盒(1)和加油限量切断阀(2),两者的内部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盒(1)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出气管(4),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2)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燃油蒸汽的进气管(3),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2)底部设有出油孔(8),所述出油孔(8)用于排出所述积液盒(1)中的油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1)和加油限量切断阀(2)设置于燃油箱内,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2)的顶部与燃油箱的顶板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限量切断阀(2)的顶部与所述燃油箱的顶板内壁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竖向设置且贯穿所述积液盒(1)的底板,所述出气管(4)的顶部与所述积液盒(1)的顶板之间留有间距。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贺连鹏,陈春林,于冲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