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34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套管、内导管、牵引导丝、成像系统、旋切系统和液流系统;所述外套管中穿设有内导管,内导管中穿设有牵引导丝;外套管和内导管之间设有旋切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中设有液流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上设有成像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以及动脉管腔存在的固有属性,综合考虑旋磨和旋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血管再通装置,可为重度狭窄、闭塞和多支病变动脉的开通提供更优、更可靠的选择。可靠的选择。可靠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本专利技术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血管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血管狭窄乃至闭塞的疾病被及时发现,如冠脉动脉狭窄、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大动脉炎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有创方式开通血管进而恢复正常的血液灌注是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传统的动脉血管搭桥和人工血管移植等手术方案因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手术时间长等局限性,正逐步被更有优势的微创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方案所取代。当前的介入治疗中,牵引导丝引导造影导管至病变血管处造影评估血管病变情况、引导球囊或支架至病变血管处恢复正常血管解剖结构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是,其中血管病变极其复杂和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炎症水平高、长段血管病变、钙化程度高、闭塞或重度狭窄率高和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等),对当前的介入手术提出了重大挑战,如果手术中牵引导丝无法通过病变处的血管管腔,则无法实现后续治疗。因此,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如何通过介入手段实现再通就成为目前临床的重点和难点。
[0003]目前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主流介入解决方案包括:1.导丝穿刺血管真腔再通:利用斑块与血管的硬度差异,借助或不借助血管内膜下假腔通过导丝重建原有血管通路,包括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DR)、球囊辅助内膜下再入真腔技术(BASE)、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钢丝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曲颈导引钢丝技术(Knuckle技术)、边支球囊辅助内膜下再入真腔技术(S

BASE)等,这些技术方案对合并严重冠脉狭窄而愿行冠状动脉搭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但对于血管开口处病变、长距离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以及类似于大动脉炎的全层血管纤维化及机化的情况,由于穿刺风险过高、不宜再扩张、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率过高等,这些技术可操作性欠佳。2.血管内旋磨和旋切术:如波士顿科学展示的一种旋磨装置(CN 113301862),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模型,其优化的金刚石旋磨头尤其适用于合并动脉管壁钙化者,但金刚石产品高企的价格以及长时间高速旋磨带来的热效应等对临床应用产生了巨大挑战,此外,对于严重闭塞动脉导丝无法正常通过时其旋磨过程中的方向牵引也是一个面临的难题。在另一类专利为代表的技术方案中则展示了一种旋切装置(CN113017780B、CN102088920B),由牵引导丝引导旋切头旋切重度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在旋切头的后方可设置血管超声探头等成像装置以评估旋切后的血管壁的情况,但是其仍然面临着如牵引导丝无法通过,则闭塞管腔便无法进一步被干预的难题,此外,其血管成像装置后置还导致无法满足干预前影像评估,若遇到局部管壁菲薄则旋切穿透动脉导致动脉出血的风险显著升高。3.激光消蚀技术:利用高能激光消蚀斑块再通血管,如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该技术尤其适用于支架内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的再狭窄,但是对于类似于大动脉炎患者这种可闭塞长达50mm以上的长距离以血管纤维化为主的病变,其治疗的有效性及治疗中的热效应均不容忽视。当前技
术的局限性限制了对血管病变极其复杂和严重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管介入治疗。因此,本
亟需研发一种能全方位评估手术中血管状态、热效应低而且能适用于重度狭窄乃至闭塞动脉的新型血管再通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能全方位评估手术中血管状态、热效应低而且能适用于重度狭窄乃至闭塞动脉的新型血管再通装置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牵引导丝、成像系统、旋切系统和液流系统;所述外套管中穿设有内导管,内导管中穿设有牵引导丝;外套管和内导管之间设有旋切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中设有液流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上设有成像系统。
[0006]优选地,所述旋切系统包括旋切头、扭矩传递系统、高速转子和电源;外套管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旋切头,旋切头中设有用于穿过内导管的通孔,外套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高速转子,高速转子上设有电源;旋切头和高速转子之间设有扭矩传递系统。
[0007]优选地,所述液流系统包括外套管和内导管之间的流体通路一、旋切头上设有的流体通路二、内导管中的冲洗通路和内导管中的吸引通道;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外套管上设有液体输注通路的开口。
[0008]优选地,所述流体通路二包括旋切头上设有的用于流体由外套管内流出外套管的多个穿过旋切头的通孔;所述通孔设为导流槽。
[0009]优选地,所述导流槽设为用于通过流体流动形成旋转流,推动旋切头旋转的螺旋形导流槽。
[0010]优选地,所述成像系统包括第一成像系统和第二成像系统;第一成像系统中包括第一成像传感器,第二成像系统中包括第二成像传感器;所述第一成像传感器设于内导管远离操作者一端,所述第二成像传感器设于外套管远离操作者一端;第一成像传感器和第二成像传感器设于旋切头的前后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内导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冲洗液入口和负压吸口;所述内导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还设有阀门。
[0012]优选地,所述外套管和内导管的管壁中设有与成像传感器连通的电路。
[0013]优选地,所述导流槽在旋切头的外表面设有开口,开口的一侧设有刃口面,另一侧设有粗糙面;刃口面突出于粗糙面。
[0014]优选地,所述旋切头的外表面设有粗糙磨砂面。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以及动脉管腔存在的固有属性,综合考虑旋磨和旋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血管再通装置,可为重度狭窄、闭塞和多支病变动脉的开通提供更优、更可靠的选择。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水动力和电动力双重动力系统,驱动旋切头高速旋转,实现血管的再通和扩张;利用双重血管成像系统,获得干预前血管成像,结合血管造影评估血管总体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动脉的再通和扩张;以及干预后的再次血管成像可用于评估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且两种成像系统交互印证,安全可靠;外套管中高速转子为可拆卸式,
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降低手术总体费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外套管为强化套管,硬度相对较高,内导管和外套管之间的中间腔内存在扭矩传递系统,确保了导管系统的柔性和刚性,在超细导丝的牵引下,可减少工作状态下导管的移动;最后,通过匀速移动导管位置进而对管壁连续成像,动态评估血管管壁和管腔病变情况。本专利技术可初步实现动脉血管的重建,并对动脉血管壁和血管腔评估,对病变血管的后续治疗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高速转子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扭矩传递系统外端子衔接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内导管、牵引导丝、成像系统、旋切系统和液流系统;所述外套管中穿设有内导管,内导管中穿设有牵引导丝;外套管和内导管之间设有旋切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中设有液流系统;外套管和内导管上设有成像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切系统包括旋切头、扭矩传递系统、高速转子和电源;外套管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旋切头,旋切头中设有用于穿过内导管的通孔,外套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高速转子,高速转子上设有电源;旋切头和高速转子之间设有扭矩传递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系统包括外套管和内导管之间的流体通路一、旋切头上设有的流体通路二、内导管中的冲洗通路和内导管中的吸引通道;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外套管上设有液体输注通路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管再通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路二包括旋切头上设有的用于流体由外套管内流出外套管的多个穿过旋切头的通孔;所述通孔设为导流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管再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毅姜林娣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