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4181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FBL全长ORF基因克隆;b)将FBL全长ORF基因连接pEGF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属于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技术介绍

[0002]癌症一直是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由于肿瘤侵袭远端器官多数已经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只能依靠化疗来维持生存。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50种抗癌药物被用于临床癌症化疗。然而,最常用的一线抗癌化疗药物是抑制基因组DNA代谢或细胞有丝分裂,但无法特异性地清除肿瘤细胞。因此,长期使用这些化疗药物会杀伤正常细胞,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肿瘤细胞耐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开发筛选新型、靶向肿瘤的抗癌药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
[0003]RNA聚合酶I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一方面,肿瘤细胞由于细胞周期紊乱,可以进行无节制扩增,而肿瘤细胞的大量增殖必须依靠丰富的核糖体,以合成增殖所必需的蛋白质。而核糖体的合成及组装依赖于RNA聚合酶I转录的rRNA,并且几乎在所有肿瘤中,RNA聚合酶I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所以抑制RNA聚合酶I的功能,降低rRNA转录水平,能阻断细胞核糖体组装,从而无法提供肿瘤细胞大量增殖所必须的蛋白质,发挥肿瘤抑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种癌症细胞都存在DNA损伤修复的缺陷,这些癌症细胞对特定的修复通路的阻断异常敏感。阻断这些通路会造成DNA损伤修复缺陷的癌症细胞死亡。已有研究证实,在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中,前体rRNA参与MDC1、γH2AX、BRCA1等损伤修复因子的招募,抑制rRNA的转录能阻断DNA双链断裂过程中foci的形成,使得修复因子不能加载至损伤位点,从而阻断修复的进行,最终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及细胞凋亡。筛选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抑制剂,抑制rDNA的转录,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双链断裂修复,最终能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利用小分子化疗药,抑制RNA聚合酶I的转录活性,一方面能快速抑制核糖体生物合成,另一方面阻断细胞的双链断裂修复通路,在肿瘤治疗方面是极具潜质的新型靶标。因此,开发灵敏、高通量的RNA聚合酶I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0004]rRNA是在RNA聚合酶I的作用下以rDNA为模板转录而成,整个过程发生在核仁中。核仁位于细胞核中,通常是单一或者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无包膜。核仁具有三层结构,由内向外包括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三部分。纤维中心被致密纤维组分包围,主要成份为rDNA。致密纤维组分由致密的纤维构成,是新合成的rRNA及其结合蛋白的场所。颗粒组分由核糖核蛋白颗粒构成,是正在加工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rRNA的加工成熟依赖于rRNA甲基转移酶FBL的作用,正常情况下,FBL均匀分布在核仁中。当RNA聚合酶I功能异常时,rDNA转录受抑制,核仁发生应激,使得FBL在核仁中形成1

3个数目不等的聚体,并转移至核仁边缘。本专利技术利用核仁应激时,FBL在核仁中定位的改变,筛选出能稳定表达带EGFP荧光信号的FBL蛋白的HeLa细胞。当用小分子抑制剂处理细胞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荧光信号的定位,以此判断该小分子是否能特异性
抑制RNA聚合酶I的活性,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rRNA转录水平是否被抑制。
[0005]传统的RNA聚合酶I小分子抑制剂筛选方法是在体外利用重组的RNA聚合酶I,将经P32标记的核糖核苷酸生成rDNA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检测P32放射性强度来评估RNA聚合酶I的活性。此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下几大难处:1.获得纯度和活性好的RNA聚合酶I蛋白困难;2.P32具放射性,在一般实验条件下无法操作,对实验室级别和操作人员要求高;3.无法满足高通量筛选,操作复杂,试验周期较长。
[0006]【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0007]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无需制备RNA聚合酶I蛋白,无需使用P32放射性材料,操作要求低,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低,筛选成本低。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FBL全长ORF基因克隆;b)将FBL全长ORF基因连接pEGFP

C1载体得到重组质粒;c)重组质粒测序验证获取正确质粒;d)正确质粒转染HeLa细胞;e)筛选出能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f)判断EGFP

FBL是否聚集,否则转入g步骤,是则转入h步骤;g)提示该小分子不造成核仁应激,不予考虑,然后结束;h)验证45S pre

rRNA水平是否降低,且不影响GAPDH mRNA转录,是则转入i步骤,否则结束;i)筛选出有效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提示为Pol Ii,然后结束。
[0009]作为优选,所述d)步骤中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正确质粒转染HeLa细胞。
[0010]作为优选,所述d)步骤中脂质体转染试剂采用Lipofectamine 2000。
[0011]作为优选,所述e)步骤中在转染24小时后,用0.5mg/ml的G418进行筛选,得到能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
[0012]作为优选,所述f)步骤中将能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制备成104个/ml的细胞悬液,以100μL/孔悬液加入平底、透明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板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过夜,直至细胞完全贴壁生长,用DMSO配制160个小分子化合物溶液,每孔细胞中加入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化合物终浓度为20μM,DMSO浓度不超过0.1%,处理细胞2小时,然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

FBL荧光信号的分布,以0.1%DMSO处理作为阴性对照,EGFP

FBL荧光信号呈弥散状,均匀分布在HeLa细胞核仁中;以1μM BMH21处理作为阳性对照,EGFP

FBL荧光信号聚集成1个或多个高亮点状信号,分布于核仁边缘。
[0013]作为优选,所述h)步骤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验证细胞45Spre

rRNA的水平是否显著降低,而GAPDH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不影响。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还提出了一种RNA聚合酶I小分子抑制剂的用途,将前述得到的RNA聚合酶I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抗癌化疗药物。
[0015]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筛选方法相比,利用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筛选RNA聚合酶I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出特异性抑制RNA聚合酶I活性的小分子,并且对RNA聚合酶II活性无影响。具有操作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FBL全长ORF基因克隆;b)将FBL全长ORF基因连接pEGFP

C1载体得到重组质粒;c)重组质粒测序验证获取正确质粒;d)正确质粒转染HeLa细胞;e)筛选出能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f)判断EGFP

FBL是否聚集,否则转入g步骤,是则转入h步骤;g)提示该小分子不造成核仁应激,不予考虑,然后结束;h)验证45S pre

rRNA水平是否降低,且不影响GAPDH mRNA转录,是则转入i步骤,否则结束;i)筛选出有效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提示为Pol Ii,然后结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正确质粒转染HeLa细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脂质体转染试剂采用Lipofectamine 20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向抑制RNA聚合酶I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中在转染24小时后,用0.5mg/ml的G418进行筛选,得到能稳定表达EGFP

FBL蛋白的HeLa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朵施松贺虎刘颂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圣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