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57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包括千斤顶组件和工具锚组件;工具锚组件包括导线装置、锚盘装置和撑紧装置;导线装置的一端与锚盘装置的前端轴向连接,活塞的前端设置有前端轴承,导线装置的另一端装入前端轴承并与前端轴承联动;活塞内部轴向设置有中部轴承,锚盘装置装入中部轴承并与中部轴承联动;撑紧装置的一端与锚盘装置的后端轴向连接,活塞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轴承,撑紧装置的另一端装入后端轴承并与后端轴承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锚具的前后端以及中部都设置轴承,前端轴承、中部轴承以及后端轴承的外切圆均与导线装置以及撑紧装置同轴,保证锚具整体旋转,实现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


[0001]本技术涉及预应力桥梁张拉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既有的自动锚具装入千斤顶后,后端一般有用压紧装置将自动锚具压在千斤顶内部,当千斤顶回顶时通过安装在前端的加长套,作用于后推装置,推动夹片向后移动,夹片再推动前推装置向后移动,前推装置中的弹簧受力被压缩,夹片打开,方便钢绞线穿入,当张拉出顶时,受压弹簧恢复使夹片延锥面向前移动,从而将钢绞线夹紧。当弹簧受力被压缩后,整个工具锚就被加长套和压紧装置压紧,一般不能旋转。当需要穿钢绞线时,必须是工具锚的孔眼对准工作锚孔眼;现有一般是在锚具的前后端加装轴承来解决工具锚旋转的问题,以使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
[0003]一般工具锚主要由导线装置、锚具和撑紧装置三部分组成,如果导线装置、锚具和撑紧装置在竖直方位安装时,安装过程中注意这三个装置同心,基本能保证自由旋转。但是,导线装置、锚具装置和撑紧装置沿径向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方便装配预留的),因此很可能在成导线装置、锚具装置和撑紧装置很这三个装置不同轴,尤其是当水平安装时,中间的锚盘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径向向下偏离前后部件的轴线——也就是本来三个装置的轴线应共线的,而实际上变成了三段折线,由于中间的锚具装置径向发生偏移,导致当前后加装的轴承绕其轴旋转时,锚具装置会和千斤顶的内筒接触产生相当的摩擦力,这样锚具装置在旋转时,总有一段转不动,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能够保证锚具整体旋转,实现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包括千斤顶组件和工具锚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缸体组件和活塞,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工具锚组件安装在所述活塞内;所述工具锚组件包括导线装置、锚盘装置和撑紧装置;所述导线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的前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的前端设置有前端轴承,所述导线装置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前端轴承并与所述前端轴承联动;所述活塞内部轴向设置有中部轴承,所述锚盘装置装入所述中部轴承并与所述中部轴承联动;所述撑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的后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轴承,所述撑紧装置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后端轴承并与所述后端轴承联动;所述前端轴承、所述中部轴承以及所述后端轴承的外切圆均与所述导线装置以及所述撑紧装置同轴。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和加长套,所述加长套的一端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的一端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为双鞲鞴结构,所述活塞的前鞲鞴尺寸小于后鞲鞴尺寸,所述活塞的前鞲鞴穿过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并延伸至所述加长套,
所述活塞的后鞲鞴位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内;所述锚盘装置位于所述活塞的前鞲鞴与后鞲鞴的交界处。
[0008]进一步,所述中部轴承具体为深沟球轴承,所述中部轴承的外圈外侧面与所述活塞的内壁贴合;所述锚盘装置包括锚盘本体,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端面通过轴肩螺钉固定在所述锚具本体的端面上,或所述锚具本体套装在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内。
[0009]进一步,所述中部轴承具体为深沟球轴承,所述中部轴承的外圈外侧面与所述活塞的内壁贴合;所述锚盘装置包括锚盘本体和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所述锚盘本体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端面通过轴肩螺钉固定在所述锚具本体的端面上,或所述锚具本体套装在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内,或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端面通过轴肩螺钉固定在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端面上,或所述中间连接板套装在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内。
[0010]进一步,所述前端轴承具体为深沟球轴承。
[0011]进一步,所述导线装置包括回推板和回推杆,所述回推板正对所述锚盘装置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前鞲鞴内,所述回推杆的一端穿插在所述回推板上,所述回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连接;所述前端轴承通过限位板座固定在所述活塞的前鞲鞴的端口处,所述回推板套装在所述前端轴承的内圈内。
[0012]进一步,所述后端轴承具体为推力轴承。
[0013]进一步,所述撑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的后端轴向连接并压紧所述锚盘装置,所述后端轴承通过后端盖固定在所述活塞的后鞲鞴的端口处,所述撑紧装置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后端轴承的内圈内。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在锚具的前后端以及中部都设置轴承,前端轴承、中部轴承以及后端轴承的外切圆均与导线装置以及撑紧装置同轴,这样三个相连的线段通过同一线上的三个点,就能保证三个线段共线了,这样导线装置、锚具装置和撑紧装置就可以同轴,当用手拨动自动锚具转动时,所有的接触均为滚动,大大减小了转动的摩擦力,保证锚具整体旋转,实现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孔眼对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7]1、活塞,2、前卡式千斤顶缸体,3、加长套,4、导线装置,5、锚盘装置,51、锚盘本体,52、中间连接板,6、撑紧装置,7、前端轴承,8、中部轴承,9、后端轴承,10、限位板座,11、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包括千斤顶组件和工具锚组件;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缸体组件和活塞1,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前卡式千斤顶缸体2和加长套3,所述加长套3的一端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2的一端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安装在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活塞1为双鞲鞴结构,所述活塞1的前鞲鞴尺寸小于后鞲鞴尺寸,所述活塞1的前
鞲鞴穿过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2并延伸至所述加长套3,所述活塞1的后鞲鞴位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2内;所述工具锚组件安装在所述活塞1内,所述工具锚组件包括导线装置4、锚盘装置5和撑紧装置6,所述导线装置4位于所述活塞1的前鞲鞴内,所述锚盘装置5位于所述活塞1的前鞲鞴与后鞲鞴的交界处,所述撑紧装置6位于所述活塞1的后鞲鞴内;所述导线装置4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5的前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1的前端设置有前端轴承7,所述导线装置4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前端轴承7并与所述前端轴承7联动;所述活塞1内部轴向设置有中部轴承8,所述锚盘装置5装入所述中部轴承8并与所述中部轴承8联动;所述撑紧装置6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5的后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1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轴承9,所述撑紧装置6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后端轴承9并与所述后端轴承9联动;所述前端轴承7、所述中部轴承8以及所述后端轴承9的外切圆均与所述导线装置4以及所述撑紧装置6同轴。
[002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部轴承8具体为深沟球轴承,所述中部轴承8的外圈外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包括千斤顶组件和工具锚组件;千斤顶组件包括缸体组件和活塞,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工具锚组件安装在所述活塞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锚组件包括导线装置、锚盘装置和撑紧装置;所述导线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的前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的前端设置有前端轴承,所述导线装置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前端轴承并与所述前端轴承联动;所述活塞内部轴向设置有中部轴承,所述锚盘装置装入所述中部轴承并与所述中部轴承联动;所述撑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锚盘装置的后端轴向连接,所述活塞的后端设置有后端轴承,所述撑紧装置的另一端装入所述后端轴承并与所述后端轴承联动;所述前端轴承、所述中部轴承以及所述后端轴承的外切圆均与所述导线装置以及所述撑紧装置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和加长套,所述加长套的一端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的一端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为双鞲鞴结构,所述活塞的前鞲鞴尺寸小于后鞲鞴尺寸,所述活塞的前鞲鞴穿过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并延伸至所述加长套,所述活塞的后鞲鞴位于所述前卡式千斤顶缸体内;所述锚盘装置位于所述活塞的前鞲鞴与后鞲鞴的交界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旋转的自动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轴承具体为深沟球轴承,所述中部轴承的外圈外侧面与所述活塞的内壁贴合;所述锚盘装置包括锚盘本体,所述中部轴承的内圈端面通过轴肩螺钉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张效通瞿波段乐乐邢宏科肖璐明刘健松冯俊丰白玉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希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