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11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铰接螺栓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和第二铰接部;所述铰接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所述铰接螺栓相铰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通过驱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相互靠近时,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相互形成限位空间,通过限位空间将多个芯线整理成股,再对成股的芯线进行套装或者端子压接操作,能够高效且稳定地解决线缆生产痛点问题。够高效且稳定地解决线缆生产痛点问题。够高效且稳定地解决线缆生产痛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聚拢芯线的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力系统或者信号系统中,线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主要用于在两个不同接口之间实现电力或者信号的传输,是简化系统结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良好解决方案,某些系统内部更是设置有数量庞大的线缆。从结构上看,线缆除了设置于两端的连接端子和包裹设置于外围的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后,最主要的是其缆芯。不管是电力传输线缆还是信号传输线缆,线缆必须通过两端的连接端子接入不同接口,再基于缆芯将两个接口连接在一起,才能实现其最基本的传输功能。由此可见,缆芯可以说是线缆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0003]一般而言,缆芯并不是单一组件,而是由多个芯线组成。同一缆芯中,各个芯线承担不同功能,从而保证线缆整体功能的完整。如前所述,线缆的外围还可能设置有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在生产线缆过程中,需要先将多个芯线组成一股后,再用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将成股的缆芯套设在内,或者进行端子压接操作。现有技术中,如何将多个芯线整理成股是线缆生产的痛点所在,业界亟需提出一种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进行揽线操作,便于高效且稳定将多个芯线整理成股,解决线缆生产痛点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包括:
[0007]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部;
[0008]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半圆形槽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相对设置;
[0009]铰接螺栓,所述铰接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所述铰接螺栓相铰接;
[0010]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向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保持相互张开的趋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相互靠近时,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相互形成限位空间,通过限位空间将多个芯线整理成股,再对成股的芯线进行套装或者端子压接操作,能够高
效且稳定地解决线缆生产痛点问题。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簧;
[0013]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侧面上;
[0014]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内部,所述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内部。
[0015]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压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通过压簧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提供保持相互张开的弹力,便于在操作开始将装入多个芯线。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槽上设置有软性保护层,所述软性保护层包裹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边缘。
[001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软性保护层能够包裹住锐利的边缘,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对芯线造成损伤。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软性保护层为聚乙烯层。
[00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乙烯层的材质与电线外的绝缘层材质相同,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方形缺口,所述第一半圆形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侧面上;
[0021]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方形缺口,所述第一半圆形槽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侧面上;
[0022]所述第二方形缺口与所述第一方形缺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形缺口与所述第二方形缺口之间形成有一容纳空间。
[002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方形缺口与第二方形缺口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便于容纳端部设置有特殊结构的端子。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一侧面支撑块,所述第一半圆形槽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支撑块上;
[0025]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二侧面支撑块,所述第二半圆形槽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支撑块上;
[0026]当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受压靠近时,所述第一侧面支撑块和所述第二侧面支撑块相互抵接,所述第一半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相互对接形成完整圆形。
[002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侧面支撑块和第二侧面支撑块,能够使得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相互对接,从而保证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收拢效果。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凸块,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凹部,所述铰接凹部上设置有限位侧面;
[0029]当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张开到极限时,所述铰接凸块抵接于所述限位侧面上。
[0030]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铰接凸块和铰接凹部上的限位侧面之间的相互配合,限制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张开角度,防止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过度
打开。
[003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垫;当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张开到极限时,所述铰接凸块抵接于所述缓冲垫上。
[003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缓冲垫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相互磨损,另一方面还能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张开角度。
[00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为铝合金部件、不锈钢部件或者塑钢部件。
[003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保证本装置的强度。
[00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为铰接通孔,所述第二铰接部为铰接螺纹孔;所述铰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铰接部后与所述第二铰接部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铰接。
[003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优化本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38]图2是本技术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39]图3是本技术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中第一夹持臂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技术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中第二夹持臂的示意图。
[0041]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2]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
[0043]第一半圆形槽101、第一卡接孔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部;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半圆形槽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相对设置;铰接螺栓,所述铰接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所述铰接螺栓相铰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向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保持相互张开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侧面上;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内部,所述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槽上设置有软性保护层,所述软性保护层包裹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保护层为聚乙烯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芯线收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方形缺口,所述第一半圆形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方形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全彩戴诗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壹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