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99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滚筒输送线上的多工件对齐装置,主要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一侧上设置有阻挡构件,翻转机构设置有阻挡构件的一侧的力矩小于另一侧的力矩,翻转机构未设置阻挡构件的一侧与立柱之间设置有限位构件,再将所述多工件对齐装置与滚筒输送线配合,使滚筒输送线正向输送的工件推动翻转机构绕转轴旋转,将翻转机构压入滚筒输送线的两个相邻滚筒的间隙内,实现工件正向通行,使滚筒输送线反向输送的工件推动翻转机构时,翻转机构被限位构件限位,翻转机构上的阻挡构件阻挡反向输送的工件,并将多个反向输送的工件对齐。并将多个反向输送的工件对齐。并将多个反向输送的工件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滚筒输送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滚筒输送线上的多工件对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线上,多采用滚筒输送线实现自动化同步输送,多个工件在通过滚筒输送线的输送过程中,往往需要停止位置准确,才能触发电气开关,顺利在滚筒输送线上运行,现有的滚筒输送线技术中,多存在工件在输送过程中难以对工件进行定位、多个工件的尾部难以对齐等问题,若工件停位不准,可能会导致输送线报警并停止,甚至工件从输送设备上掉落,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设计一种能让工件端头对齐且简单可靠的端挡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尾部对齐、定位问题,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工件对齐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包括翻转机构、限位构件和两个立柱,所述翻转机构通过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翻转机构以所述转轴为中心形成杠杆结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构件,所述翻转机构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机构的翻转,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力矩小于另一侧的力矩。
[0005]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翻转臂,所述阻挡构件设置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所述翻转臂通过所述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阻挡构件包括设置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的阻挡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阻挡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转动连接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臂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末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小于另一侧的末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至所述翻转臂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末端的区段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转轴至所述翻转臂未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末端的区段的材料密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臂未设置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上设置有配重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构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的限位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构件包括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立柱设置于滚筒输送线上相邻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的间隙区域下方,沿所述第二滚筒向所述第一滚筒的方向为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正向传输方向,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所述多工件对齐装置在未受到外力
时,所述阻挡构件高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输送面水平高度,所述转轴与第一滚筒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阻挡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轴之间的最大距离。
[0014]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5]1、使所述翻转机构通过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翻转机构以所述转轴为中心形成杠杆结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构件,所述翻转机构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机构的翻转,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力矩小于另一侧的力矩,使所述多工件对齐装置在静止状态下,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翘起,使得当所述所述阻挡构件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翻转机构绕所述转轴转动,进而使所述所述阻挡构件下降,当所述阻挡构件向上的推力时,因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限位构件的接触,使得所述翻转机构无法转动,所述阻挡构件保持不动,通过上述技术特征,即可将所述多工件对齐装置与滚筒输送线上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的工件进行配合,使沿正向输送的工件均可以压下所述阻挡构件后通过,沿反向输送的工件均被所述阻挡构件阻挡,同时所述阻挡构件对沿反向输送的多个所述工件进行对齐。
[0016]2、通过设置所述辊筒,能让工件在通过时降低磨损,保护工件的外观质量。
[0017]3、所述多工件对齐装置不需要单独动力源,无需电气控制部分,结构简单、可靠,故障率低,免维护,减少了维保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工件对齐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工件对齐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工件对齐装置设置于相邻滚筒的间隙中,且未受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图4为与图3对应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工件对齐装置设置于相邻滚筒的间隙中,且受到来自正向输送工件压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6为与图5对应的俯视图;
[0025]图7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工件对齐装置设置于相邻滚筒的间隙中,且阻挡反向输送工件实现多工件对齐的示意图;
[0026]图8为与图7对应的俯视图;
[0027]其中:1—立柱、2

转轴、3—翻转机构、4—限位构件、5—阻挡构件、6—工件、7—第一滚筒、8—第二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包括立柱1,转轴2、翻转机构3、限位构件4、阻挡构件5;
[0030]所述翻转机构3通过转轴2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所述翻转机构3以所述转轴2为中心形成杠杆结构,所述翻转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构件5,所述翻转机构3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1之间设置有所述限位构件4,所述限位构件4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机构3的翻转,所述翻转机构3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5的一侧的力矩小于另一侧的力矩。
[0031]所述翻转机构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矩形翻转板或两个互相平行的翻转臂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3为两个相同且互相平行的翻转臂。
[0032]所述翻转臂通过所述转轴2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其中所述转轴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形式,目的是使所述翻转机构3以所述转轴2为中心形成杠杆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转轴2水平设置,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1上,两个所述翻转臂相互平行且左右对称的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2上;
[0033]所述翻转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滚筒输送线上输送的工件配合的阻挡构件5,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阻挡构件5可选用多种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所述阻挡构件5为阻挡杆或辊筒等,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限位构件和两个立柱,所述翻转机构通过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翻转机构以所述转轴为中心形成杠杆结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构件,所述翻转机构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机构的翻转,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力矩小于另一侧的力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翻转臂,所述阻挡构件设置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所述翻转臂通过所述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包括设置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的阻挡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转动连接在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件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设置有所述阻挡构件的一侧的末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小于另一侧的末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件对齐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烨高险峰万峰鲍海涌吴旭升龚改民喻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