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和自动上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28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和自动上粉方法,按照粉料的输送方向,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负压吸嘴、粉料输送管道、旋风除尘器和粉料罐,旋风除尘器的出口端接通于含尘气体输送管道的一端,含尘气体输送管道的另一端接入负压除尘器的尘气入口,负压除尘器的灰尘出口接有旋转供料器,旋转供料器的出料口通过加速室接入粉料输送管道;其中负压除尘器的箱体接有真空泵,真空泵为整体装置提供负压环境。实现上粉过程完全自动化,改变了传统混配车人工上粉或吊装上粉的方式,取消吊车使用,解决上粉过程中的粉尘逸散及高处作业问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了上粉效率。并提高了上粉效率。并提高了上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和自动上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送料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和自动上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连续混配车已成为压裂施工的标准配置,连续混配车可实时在线配置压裂液,压裂液随配随用,减少了压裂前的配液环节,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在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0003]目前混配车上粉仍采用人工作业或使用吊车将胍胶、EM50等粉料吊至混配车粉罐上方后,人工破袋将粉料倒入混配车粉罐中,该传统上粉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吊车使用费用高的问题,且吊装粉料人员需在罐顶操作,存在高空跌落的风险,而粉料飘洒逸散易造成环境污染、井场粉尘散漫影响操作人员健康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和自动上粉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按照粉料的输送方向,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负压吸嘴、粉料输送管道、旋风除尘器和粉料罐,旋风除尘器的出口端接通于含尘气体输送管道的一端,含尘气体输送管道的另一端接入负压除尘器的尘气入口,负压除尘器的灰尘出口接有旋转供料器,旋转供料器的出料口通过加速室接入粉料输送管道;其中负压除尘器的箱体接有真空泵,真空泵为整体装置提供负压环境;以上所有的接口均为密封相接。
[0006]优选地,负压吸嘴是中空管状结构,中空管的管壁布设有若干个气孔,管底用于插入粉料堆,管底的管口呈斜口状,管顶的管口通过卡箍接通于钢丝软管的一端,钢丝软管的另一端接通于加速室的气源接口,加速室的物料出口接通于粉料输送管道。
[0007]优选地,负压除尘器、旋转供料器和加速室按照自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通过法兰连接,其中负压除尘器的灰尘出口接通于旋转供料器的进料口,旋转供料器的出料口接通于加速室的物料进口。
[0008]进一步地,粉料罐的罐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筒状体,下半部为锥状体,其中筒状体的顶部封闭且在中心安装着旋风除尘器;沿粉料的输送方向,在粉料输送管道的下游管口安装有抽真空接头,抽真空接头伸入旋风除尘器的内腔,且抽真空接头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旋风除尘器的轴向中心线。
[0009]进一步地,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还包括撬装支架,负压除尘器、旋转供料器和加速室均安装在撬装支架内,且含尘气体输送管道与粉料输送管道均可随撬装支架整体
撬吊装运输;在撬装支架上安装有控制器,旋转供料器、负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和真空泵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0010]优选地,真空泵选用具有消声器的罗茨真空泵,罗茨真空泵的基础架通过螺栓安装于防震橡胶垫,防震橡胶垫固定于撬装支架。
[0011]进一步地,撬装支架内还安装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吹扫负压除尘器和旋转供料器内的粉料。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方法,采用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上粉方法如下:运输粉料袋至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的附近,粉料罐安装在连续混配车上;负压吸嘴插入粉料袋内;启动真空泵,使自动上粉装置处于负压环境;在负压作用下,负压吸嘴吸送粉料并依次经加速室、粉料输送管道、旋风除尘器进入粉料罐,粉料沿着粉料罐的罐壁沉降,料气分离后含少量粉尘的气体上升至旋风除尘器内,然后经含尘气体输送管道被吸入到负压除尘器内,二次料气分离,二次分离出的粉料沉降至旋转供料器,旋转供料器给料至加速室,经加速后汇入粉料输送管道,同时二次分离出的气体经负压除尘器的顶部流入真空泵,真空泵排出气体;粉料经粉料输送管道和含尘气体输送管道,形成密闭循环流程。
[0013]进一步地,在作业完成后,开启空气压缩机,利用压缩空气吹扫负压除尘器和旋转供料器内的粉料,以及上粉装置内外的粉料。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胍胶粉吨袋或小袋来料后,移至上粉装置附近,人工破袋后利用罗茨真空泵提供的真空吸力将粉料罐抽真空,粉料罐形成负压,将负压吸嘴插入粉料袋中,将粉料吸送到混配车上的粉料罐内,上粉过程完全自动化,改变了传统混配车人工上粉或吊装上粉的方式,取消吊车使用,解决上粉过程中的粉尘逸散及高处作业问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了上粉效率。
[0015]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的撬装支架部分俯视图。
[0018]图3是罗茨真空泵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是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方法的流程原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负压吸嘴;2.钢丝软管;3.加速室;4.旋转供料器;5.负压除尘器;6.旋风除尘器;7.含尘气体输送管道;8.真空泵;9.空气压缩机;10.控制器;11.空气管路;12.粉料输送管道;13.粉料罐;14.抽真空接头;15.撬装支架;16.防震橡胶垫;17.粉料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需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的上、下、左、右。
[0023]现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24]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0025]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按照粉料的输送方向,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负压吸嘴1、粉料输送管道12、旋风除尘器6和粉料罐13,如图1所示,旋风除尘器6的出口端接通于含尘气体输送管道7的一端,含尘气体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接入负压除尘器5的尘气入口,负压除尘器5的灰尘出口接有旋转供料器4,旋转供料器4的出料口通过加速室3接入粉料输送管道12,其中负压除尘器5的箱体接有真空泵8,真空泵8为整体装置提供负压环境。
[0026]以上所有的接口均为密封相接。
[0027]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如下:胍胶粉吨袋或小袋来料后,移至上粉装置附近,人工破袋后利用真空泵8提供的真空吸力将粉料罐13抽真空,粉料罐13内形成负压,上粉装置内形成强大的真空吸力,将负压吸嘴1插入粉料袋中,粉料被吸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粉料的输送方向,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负压吸嘴(1)、粉料输送管道(12)、旋风除尘器(6)和粉料罐(13),所述旋风除尘器(6)的出口端接通于含尘气体输送管道(7)的一端,含尘气体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接入负压除尘器(5)的尘气入口,负压除尘器(5)的灰尘出口接有旋转供料器(4),旋转供料器(4)的出料口通过加速室(3)接入粉料输送管道(12);其中负压除尘器(5)的箱体接有真空泵(8),真空泵(8)为整体装置提供负压环境;以上所有的接口均为密封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嘴(1)是中空管状结构,中空管的管壁布设有若干个气孔,管底用于插入粉料堆(17),管底的管口呈斜口状,管顶的管口通过卡箍接通于钢丝软管(2)的一端,钢丝软管(2)的另一端接通于加速室(3)的气源接口,加速室(3)的物料出口接通于粉料输送管道(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除尘器(5)、旋转供料器(4)和加速室(3)按照自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通过法兰连接,其中负压除尘器(5)的灰尘出口接通于旋转供料器(4)的进料口,旋转供料器(4)的出料口接通于加速室(3)的物料进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罐(13)的罐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筒状体,下半部为锥状体,其中筒状体的顶部封闭且在中心安装着旋风除尘器(6);沿粉料的输送方向,在粉料输送管道(12)的下游管口安装有抽真空接头(14),抽真空接头(14)伸入旋风除尘器(6)的内腔,且抽真空接头(14)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旋风除尘器(6)的轴向中心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混配车用自动上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撬装支架(15),所述负压除尘器(5)、旋转供料器(4)和加速室(3)均安装在撬装支架(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朋刘润才张铁军贾海平李宏宏陈浩张联合段晓军马林昌晏军罗锐王增元舒刚牟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