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01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包括:与乳化液泵站连通的进液模块;与工作面负载连通的出液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之间的反冲洗过滤单元;所述进液模块与出液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蓄能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反冲洗过滤单元与蓄能装置集成为一体,消除了工作面瞬时用液的响应延迟,解决了反冲洗过滤站在反冲洗过程中压力降低的问题;缓解泵站脉动、改善卸载阀卸荷频率,缓解系统管路顺势压降。从功能上看,提高了系统供液质量,保证了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另外,还简化了过滤站结构复杂,降低了设备成本,过滤站整体布局也更合理,节省了井下空间,便于管理维护。便于管理维护。便于管理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综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电液控制系统及工作面自动化系统普遍得到应用,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吨煤成本,对支架移架速度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年产千万吨矿井和一次采全高煤矿工作面,要求采煤机自动跟机移架,对煤矿支架供液系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满足大流量大采高支架快速供液,因此,煤矿供液系统从传统的泵站系统简单供液向大流量智能集成供液系统发展,泵站流量从400L/min发展到500、630、800甚至1250L/min,泵站压力等级由31.5MPa发展到37.5、40Mpa。
[0003]但在使用中发现,大流量泵站的使用,提高了工作面供液能力,大大改善了支架降移升速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面自动化过程中丢架、少架、移架不到位等问题,但是相对于乳化液泵站系统流量和压力的提升幅度,提升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与预期差距较大。通过对煤矿供液系统研究发现,造成跟机快速移架过程中移架不到位以及丢架少架问题的关键是,瞬时供液供液能力不足。具体的,就是作为供液系统负载的液压支架电液控换向阀瞬间开关过程中,整个供液系统的瞬时响应不仅受泵站流量压力影响,更受系统管路通径、管路长短以及布置方式(单进单回、双进双回、环形供液等)影响,特别是受系统高压反冲洗过滤装置影响明显。即,高精度反冲洗高压过滤站作为工作面介质清洁度保障的安全过滤装置,造成工作面瞬时用液响应延迟,成为了瞬时供液能力的瓶颈。
[0004]解决高精度反冲洗高压过滤站导致的系统瞬时供液能力不足的问题,常规的思路是加大过滤装置模块,但积木式加大装置会明显增加设备成本,也不适于在空间狭窄的煤矿井下环境中应用。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思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煤矿供液系统需要瞬间大流量时过滤站响应不及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包括:与乳化液泵站连通的进液模块;与工作面负载连通的出液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之间的反冲洗过滤单元;所述进液模块与出液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蓄能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蓄能装置与所述出液模块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路、主滤芯及出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分别与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上通过三通连通有反冲洗排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上设一号阀,所述反冲洗排液管路上设二号阀,所述一号阀与所述二号阀交错启闭。
[0009]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路上通过三通连通有控制管路,所述控制管路上设三号阀,所述三号阀作为所述一号阀与所述二号阀的先导控制阀。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管路上依次设有单向阀与精密过滤器。
[0011]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包括两组并联的主滤芯及对应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控制管路。
[0012]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置有六号阀与四号阀;所述进液模块前设置有五号阀。
[0013]优选的:还包括机座,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分别布置在所述机座两侧,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布置在所述机座的中部、位于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之间,所述蓄能装置呈横卧状布置在所述机座的后侧。
[0014]优选的:所述进液模块、所述出液模块与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所述蓄能装置之间采用硬管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之间并联有至少两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
[0016]优选的:流量为1500~2000L/min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2*63L;流量为2500~3500L/min的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2*100L。
[0017]优选的:所述进液模块与所述出液模块均采用液压多通块。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解决了智能化工作面在快速移架过程中瞬间用液量较大、高压过滤站阻力造成供液瓶颈影响整个供液系统的技术难题,消除了工作面瞬时用液时系统的响应延迟;
[0020]2.解决了反冲洗过滤站在反冲洗过程中压力降低、反冲洗效果变弱的问题,利于改善反冲洗效果,从而改善滤芯的工况,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0021]3.消除了传统泵站蓄能装置受后续过滤装置以及管路沿程阻力影响的缺陷,不仅能缓解泵站脉动、改善卸载阀卸荷频率,还能缓解系统管路顺势压降;
[0022]4.解决了目前高压过滤站高压大流量、高强度与过滤面积有限之间矛盾,避免为满足瞬时过液能力造成过滤站结构复杂,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0023]5.反冲洗过滤单元与蓄能装置的集成,不但提高了系统供液质量,而且过滤站整体布局更合理,有利于减小井下设备布置空间,便于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管路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反冲洗过滤单元的管路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右视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管路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整体管路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中:进液模块1,五号阀101,进液压力表102,进液压力传感器103;出液模块2,出
液压力表201,出液压力传感器202;反冲洗过滤单元3,进液管路301、主滤芯302、出液管路303、反冲洗排液管路304、一号阀305、二号阀306、控制管路307、三号阀308、单向阀309、精密过滤器310、六号阀311、四号阀312;蓄能装置4;机座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5所示,为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包括一基座5,基座5上分别布置进液模块1与出液模块2,进液模块1与出液模块2均为液压多通块,二者之间并联有两组反冲洗过滤单元3,特别的,出液模块2上连通有两台蓄能装置4。如图4所示,进液模块1与出液模块2分别布置在基座5的两侧,反冲洗过滤单元3布置在基座5的中部,而两台蓄能装置4呈横卧状布置在基座5的后侧。
[0036]实施例一在出液模块2上连通蓄能装置4,具有多个作用:首先,解决了智能化工作面快速移架过程中瞬间用液量较大,高压过滤站阻力造成供液瓶颈,影响整个供液系统的技术难题,从而消除了工作面瞬时用液响应延迟;其次,解决了反冲洗过滤站在反冲洗过程中压力降低,反冲洗效果变弱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乳化液泵站连通的进液模块(1);与工作面负载连通的出液模块(2);设置在所述进液模块(1)与所述出液模块(2)之间的反冲洗过滤单元(3);所述进液模块(1)与出液模块(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蓄能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4)与所述出液模块(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过滤单元(3)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路(301)、主滤芯(302)及出液管路(303),所述进液管路(301)与所述出液管路(303)分别与所述进液模块(1)与所述出液模块(2)连通,所述进液管路(301)上通过三通连通有反冲洗排液管路(304);所述进液管路(301)上设一号阀(305),所述反冲洗排液管路(304)上设二号阀(306),所述一号阀(305)与所述二号阀(306)交错启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303)上通过三通连通有控制管路(307),所述控制管路(307)上设三号阀(308),所述三号阀(308)作为所述一号阀(305)与所述二号阀(306)的先导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路(307)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309)与精密过滤器(310)。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矿高压过滤蓄能供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过滤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虎陈京京陈国辉陈佳乐戴红兵王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六煤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