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平台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98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平台本体上,水平移动机构用于驱动车轮定位装置水平移动,平台本体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移动部上;水平移动机构包括驱动部和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和移动部,驱动部的固定端设置于固定部上,驱动部的伸出端与伸缩组件的连接处位于伸缩组件的两端之间,并用于驱动伸缩组件伸展,以使移动部沿着伸展方向相对于固定部水平移动,且移动部水平移动的距离大于驱动部的伸出行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以较少的驱动部伸出行程获得较多的移动部水平移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实现移动部同等的水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对驱动部的要求。的要求。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换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换电站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更换电池,电动车辆驶入换电站的载车平台并可靠定位后,由换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换电,换电完成后电动车辆驶出载车平台。
[0003]电动车辆的车轮将停靠在车轮定位装置上,车轮通过在车轮定位装置上位置的调节,从而来适用不同车型实现可靠定位。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轮定位装置一般都固定设置在载车平台上,位置调节非常不方便,且使得载车平台仅能够适用某些特定类型的车辆,载车平台的适配范围较窄。
[0004]另外,现有技术中即便有将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为相对于载车平台的位置可调的载车平台,其中,为了增大载车平台的适配范围,对驱动部也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使得载车平台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载车平台的车型适配范围对驱动部要求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车轮定位装置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轮定位装置水平移动,所述平台本体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上;
[0008]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驱动部和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所述伸缩组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伸缩组件伸展,以使所述移动部沿着伸展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水平移动,且所述移动部水平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部的伸出行程。
[0009]在本方案中,驱动部能够带动伸缩组件进行伸缩变形,从而实现平台本体的移动,进而实现车轮定位装置沿伸展方向水平移动,且移动部水平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部的伸出行程,从而能够以较少的驱动部伸出行程获得较多的移动部水平移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实现移动部同等的水平移动距离的情况下,本申请能够降低对驱动部的要求。
[0010]较佳地,所述伸展方向为平行于预设的车辆前后方向,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移动部的下表面。
[0011]在本方案中,伸展方向为平行于预设的车辆前后方向,从而当伸缩组件伸缩变形时,能够实现车轮定位装置沿着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以调整车辆的位置。此外,驱动部的固定端和伸缩组件的两端均位于固定部的下表面,能够避免这些部件占用固定部上方的
空间,防止与车辆干涉;以及,伸缩组件还连接于移动部的下表面,能够减小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使得传动更为平稳。
[0012]较佳地,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的第一位置通过铰接座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且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的第二位置通过固定箍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
[0013]在本方案中,通过铰接座可以限制驱动部的固定端的第一位置位移,通过固定箍可以限制驱动部的旋转,使得驱动部与固定部能够形成稳定连接,从而能够使得驱动部平稳推动伸缩组件的变形。
[0014]较佳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伸缩单元,至少两个所述伸缩单元沿着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的伸出方向依次布置;
[0015]相邻两个所述伸缩单元公用两根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以使当其中一个所述伸缩单元伸缩变形时,另一个所述伸缩单元随着伸缩变形。
[0016]在本方案中,相邻两个伸缩单元通过公用两根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从而任一一个伸缩单元收到驱动部的驱动变形时,其他的伸缩单元均能随着伸缩变形,从而驱动部与除尾端的任一伸缩单元连接,均能够带动移动部移动,并使移动部水平移动的距离大于驱动部的伸出行程。
[0017]较佳地,位于首端的所述伸缩单元和位于尾端的所述伸缩单元均包括两根第二连杆,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
[0018]其中,位于首端的所述伸缩单元是指所述伸缩组件中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伸缩单元;位于尾端的所述伸缩单元是指所述伸缩组件中与所述移动部连接的伸缩单元。
[0019]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首端和尾端的伸缩单元设置第二连杆,使得首端和尾端的伸缩单元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组成四边形结构,相比于通过第一连杆直接与固定部或移动部连接的方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避免两个第一连杆相对移动时而导致其连接处需要在固定部或移动部上滑动;而是通过四边形结构的一个点与固定部或移动部固定连接,可以降低伸缩组件与固定部或移动部连接的复杂程度,简化结构。此外,当伸缩组件伸展时,伸缩组件整体可以以首端和尾端连接点的连线作为伸展或压缩的轴线,进行直线移动,便于驱动部的布置。
[0020]较佳地,位于首端和尾端之间的所述伸缩单元与两侧相邻的伸缩单元各公用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其中一侧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分别与另一侧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
[0021]在本方案中,中间的伸缩单元可以由四个第一连杆的部分相互铰接形成四边形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并且一侧的两根第一连杆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另一侧的两根第一连杆同时相对转动,使得伸缩单元整体压缩或者伸展。
[0022]较佳地,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的一半。
[0023]在本方案中,通过以上的结构形式,伸缩单元能够形成菱形结构,使得伸缩组件的整体移动更为平稳。
[0024]较佳地,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处连接,或,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铰接处连接。
[0025]在本方案中,驱动部可以与两根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处连接,也可以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二铰接处连接,当其与第一铰接处连接时,其能够推动伸缩单元的中间位置,使得驱动部的驱动过程更为平稳;当其与第二铰接处连接时,其能够推动伸缩单元变形的同时,还能够使得伸缩组件整体的变形量更大,移动部的移动距离也更大。
[0026]较佳地,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位于首端的所述伸缩单元的第一铰接处连接。
[0027]在本方案中,与首端的第一铰接处连接,不但能够使得驱动部的驱动平稳,而且相比于与其他伸缩单元的第一铰接处连接,其能够使得伸缩组件对移动部的移动距离更大。
[0028]较佳地,所述移动部移动的最大距离为所述驱动部的伸出行程的N倍,其中N为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一间距为沿着所述驱动部的伸出方向,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移动部的连接处和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沿着所述驱动部的伸出方向,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所述伸缩组件的连接处和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所述N的范围为1.25~2。
[0029]在本方案中,在有限的布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车轮定位装置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轮定位装置水平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车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驱动部和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所述伸缩组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伸缩组件伸展,以使所述移动部沿着伸展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水平移动,且所述移动部水平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部的伸出行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方向为平行于预设的车辆前后方向,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移动部的下表面,和/或,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的第一位置通过铰接座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且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的第二位置通过固定箍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伸缩单元,至少两个所述伸缩单元沿着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的伸出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所述伸缩单元公用两根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以使当其中一个所述伸缩单元伸缩变形时,另一个所述伸缩单元随着伸缩变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首端的所述伸缩单元和位于尾端的所述伸缩单元均包括两根第二连杆,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其中,位于首端的所述伸缩单元是指所述伸缩组件中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伸缩单元;位于尾端的所述伸缩单元是指所述伸缩组件中与所述移动部连接的伸缩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首端和尾端之间的所述伸缩单元与两侧相邻的伸缩单元各公用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其中一侧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分别与另一侧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和/或,两根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的一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其中: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两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铰接处连接,或,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铰接处连接,或,所述驱动部的伸出端与位于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沈佳莉陈新雨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