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7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动车辆,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密封部和密封圈,所述密封部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壁,所述密封圈设于第二部件,密封圈和密封部相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端面设有抵靠部;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部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密封部本体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相抵接。环形凹槽包括三个抵接面,能够利用三个抵接面在三个方向上对抵靠部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形成多重密封,使得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良好。使得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良好。使得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结构、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结构、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换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其电池包能够快速更换。电池包与电动汽车之间通过可插拔的快换连接器(包括电池端电连接器和车端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为防止漏电、短路,电池端电连接器和车端电连接器一般在相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电池端电连接器和车端电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端部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依靠两个密封垫的相互挤压,实现密封,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会导致这种密封结构中两个密封垫之间粘连,当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端电连接器断开连接器时,一侧的密封垫容易被另一侧的密封垫拉出,从而影响密封,并导致后续的电连接器无法有效使用,影响换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密封结构中两个密封垫之间粘连,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换电可靠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结构、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动车辆。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密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密封部和密封圈,所述密封部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壁,所述密封圈设于第二部件,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密封部相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
[0007]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端面设有抵靠部;
[0008]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部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起部环绕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密封部本体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部本体朝向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分别自所述第一抵接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形成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面,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相抵接。
[0009]在本方案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利用密封部和密封圈的配合在两个部件的连接处形成密封,具体而言,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连接后,能够使得密封圈的抵靠部抵接在密封部的环形凹槽中,从而实现密封效果。环形凹槽能够利用三个面(第一、第二、第三抵接面)在三个方向上对抵靠部进行密封,抵靠部被半包裹在环形凹槽中,从而能够形成三重密封,使得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良好。
[0010]较佳地,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水平延伸,或者,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
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
[0011]在抵接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容错性高,密封性好;抵接面为倾斜面时,对抵接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抵接部进入环形凹槽内形成密封。
[0012]较佳地,所述密封圈为柔性材料,所述密封部为硬质材料。
[0013]在本方案中,相比于柔性材料与柔性材料的配合,柔性材料与硬质材料的配合不容易发生粘连,降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脱离连接时密封圈从第一部件上被拔出的风险。
[0014]较佳地,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玻璃、陶瓷中的任意一种。
[0015]在本方案中,上述材料容易获得,有利于控制密封结构的成本。
[0016]较佳地,所述硬质材料为铝材。
[0017]较佳地,所述抵靠部至少包括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环绕所述第二抵靠部设置,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之间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抵靠部至少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或第三抵接面相抵接。
[0018]在本方案中,抵靠部通过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可以与第一凹槽形成至少两重的密封,提高密封效果,具体而言,第一抵靠部至少能够与第一抵接面形成密封,在某些布置方式中,第一抵靠部还能够与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密封,而第二抵靠部则能够与第一抵接面或第三抵接面形成密封;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之间的第一凹槽,能够为抵靠密封预留变形余量,使得密封更为紧密,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发生形变时,材料可以被挤向第一凹槽,以增加抵靠部与密封部之间的接触面积。
[0019]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靠部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抵靠部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朝向所述密封部延伸。
[0020]在本方案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相互挤压,以充满第一凹槽,有利于密封,能够使得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密封变形时,能够向密封圈内侧挤压,进一步避免外翻。
[0021]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面,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面用于密封抵靠,和/或,所述第二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面,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面用于密封抵靠。
[0022]在本方案中,第一圆弧过渡面能够降低第一抵靠部的应力集中,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并且有利于第一抵靠部完全与密封部贴合;类似地,第二圆弧过渡面也能够降低第二抵靠部的应力集中,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并且有利于第二抵靠部完全与密封部贴合。
[0023]较佳地,所述抵靠部还包括第三抵靠部,所述第三抵靠部环绕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三抵靠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一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抵靠部自所述第三表面向外凸起,或者,所述第三抵靠部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凹槽。
[0024]在本方案中,第三抵靠部位于第一抵靠部的外侧,能够与第二抵接面形成密封,形成径向密封,以提高密封结构外侧的密封效果;在第三抵靠部自第三表面向外凸起的情况下,第三抵靠部朝向第二抵接面凸起,有利于形成良好密封;在第三抵靠部与第三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凹槽的情况下,第一抵靠部与第三抵靠部能够朝向第二凹槽挤压,以利于密封。
[0025]较佳地,所述抵靠部还包括第四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环绕所述第四抵靠部,所述第四抵靠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面相抵接。
[0026]在本方案中,第四抵靠部位于第二抵靠部的内侧,能够与第三抵接面形成密封,从而形成径向密封,提高密封结构的密封性。
[0027]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靠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抵靠部及所述第三抵靠部的厚度,沿着朝向所述密封部的方向,所述第一抵靠部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抵靠部及所述第三抵靠部的端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面相抵接。
[0028]在本方案中,第一抵靠部的厚度大于第二和第三抵靠部的厚度并且端部凸出于第二抵靠部的端部,能够增大密封压缩尺寸,提升压缩唇口导向性,从而避免外翻导致密封失效;另外,第一抵靠部、第二抵靠部和第三抵靠部的整体密封面有利于压缩,能够避免密封圈变形冗余,提高安全性。
[0029]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靠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抵靠部的厚度,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密封部和密封圈,所述密封部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壁,所述密封圈设于第二部件,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密封部相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端面设有抵靠部;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部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起部环绕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密封部本体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部本体朝向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分别自所述第一抵接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三抵接面形成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面,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相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水平延伸,或者,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柔性材料,所述密封部为硬质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玻璃、陶瓷中的任意一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为铝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至少包括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环绕所述第二抵靠部设置,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之间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抵靠部至少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或第三抵接面相抵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抵靠部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朝向所述密封部延伸。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面,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面用于密封抵靠,和/或,所述第二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面,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面用于密封抵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黄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