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47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所述车身组件包括:主框架和防护件,所述主框架包括前舱架、中舱架和后舱架,所述前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前端,所述后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后端,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侧壁上,且所述防护件与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组件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维修,且方便加工和制造。方便加工和制造。方便加工和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动力电池总成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动力电池总成通常安装在底盘框架的位置处。相关技术中,车身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当车辆受到外部撞击时,车身的主框架、动力电池总成及其它核心部件容易受到损坏,且不方便后期的维修工作,生产和售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维修,方便加工和制造的车身组件。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组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前舱架、中舱架和后舱架,所述前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前端,所述后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后端;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侧壁上,且所述防护件与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组件,通过在主框架的侧壁上设置防护件可以对主框架及其内部的零件结构进行防护,提高了主框架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防护件与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当车身组件受到撞击或其他原因而损坏时,可以单独将防护件拆卸以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可以便于车身组件后期的维修工作,且方便加工和制造。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设于所述前舱架的前端且与所述前舱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防护件设于所述后舱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舱架可拆卸地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前舱架上,和/或,所述第二防护件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后舱架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舱架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背离所述中舱架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前舱架的方向延伸。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安装口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舱架的后端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防护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防护件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后舱架的方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三防护件和第四防护件,所述第三防护件和
所述第四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且与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舱架、所述中舱架和所述后舱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三防护件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第四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舱架、所述中舱架和所述后舱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四防护件可拆卸地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舱架、所述中舱架和所述后舱架中的至少两者一体压铸成型。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组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覆盖在所述主框架的下端面且与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包,所述面板构成所述电池包的上盖。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
[001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主框架的侧壁上设置防护件可以对主框架及其内部的零件结构进行防护,提高了主框架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防护件与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当车身组件受到撞击或其他原因而损坏时,可以单独将防护件拆卸以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可以便于车身组件后期的维修工作,且方便加工和制造。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爆炸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面板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主框架;11、前舱架;111、第一安装部;1111、安装口;1112、加强筋;12、中舱架;13、后舱架;131、第二安装部;
[0026]2、防护件;21、第一防护件;22、第二防护件;23、第三防护件;24、第四防护件;3、面板;31、冷却板;32、地板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和车辆。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组件包括主框架1和防护件2,主框架1包括前舱架11、中舱架12和后舱架13,前舱架11设于中舱架12的前端,后舱架13设于中舱架12的后端。防护件2设于主框架1的侧壁上,且防护件2与主框架1可拆卸地连接。
[003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主框架1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为图1中的A方向。主框架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图1中的B方向。
[003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组件,通过主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防护件2可以对主框架1及其内部的零件结构进行防护,提高了车身组件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防护件2与主框架1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当车身组件受到撞击或其他原因而损坏时,可以单独将防护件2拆卸以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可以便于车身组件后期的维修工作,且方便加工和制造。
[0032]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防护件2包括第一防护件212和第二防护件222,第一防护件212设于前舱架11的前端且与前舱架1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防护件222设于后舱架13的后端与后舱架13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主框架1的前端和后端均分别设置第一防护件212和第二防护件222,以对主框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进行防护。
[0033]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防护件212至少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护件212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12为两个。两个第一防护件212沿主框架1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的B方向)间隔布置在前舱架11上。两个第一防护件212均大体沿主框架1的前后方向延伸,两个第一防护件212可以相互平行布置,或者两个第一防护件212之间的夹角沿背离前舱架11的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组件通过将第一防护件212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前舱架11的防护效果较好,且结构设计简单,成本较低。
[0034]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前舱架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前舱架、中舱架和后舱架,所述前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前端,所述后舱架设于所述中舱架的后端;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侧壁上,且所述防护件与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设于所述前舱架的前端且与所述前舱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防护件设于所述后舱架的后端且与所述后舱架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前舱架上,和/或,所述第二防护件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防护件沿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后舱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架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背离所述中舱架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前舱架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安装口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孜超姜明张孟俊闫禄平秦乐张晨常原吴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