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771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包括顶部设有进料斗的破碎筒体,破碎筒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推板,破碎筒体的底部以转轴为中心点设有多圈位于搅拌推板下方的破碎刀片,搅拌推板能够推动待修复的土壤在破碎筒体内搅拌并通过底部破碎刀片对土壤进行破碎,搅拌推板底部对应于各圈破碎刀片分别设有位于破碎刀片靠近转轴一侧的延伸板,破碎筒体上设有多个出料口,破碎筒体内还设有用于引导破碎后的土壤从出料口中输出的引导机构,各出料口处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并将土壤输送至修复装置的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土壤进行破碎处理,避免出现设备堵塞损坏现象,还能同时为多套修复装置进行上料,输送效率高。输送效率高。输送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矿山土壤修复作业通常是利用输送装置为修复装置上料,对土壤喷洒药剂进行污染治理,输送装置与修复装置采用一对一模式,无法同时为多套修复装置进行上料,输送效率低,且由于未考虑到实际土壤情况,传统输送装置在运输尺寸体积较大的土块、粘结在一起的土壤时很容易出现堵塞甚至损坏停机等现象,影响土壤修复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输送装置无法同时为多套修复装置进行上料、输送效率低,且在运输尺寸体积较大的土块、粘结在一起的土壤时很容易出现堵塞甚至损坏停机而影响土壤修复进度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包括破碎筒体,所述破碎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破碎筒体内设有可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围绕转轴布置的多个搅拌推板,破碎筒体的底部以转轴为中心点设有多圈位于搅拌推板下方的破碎刀片,搅拌推板能够推动待修复的土壤在破碎筒体内搅拌并通过底部破碎刀片对土壤进行破碎,所述搅拌推板的底部对应于各圈破碎刀片还分别设有位于破碎刀片靠近转轴一侧的用于搅拌底部土壤的延伸板,所述破碎筒体上设有多个出料口,破碎筒体内还设有用于引导破碎后的土壤从出料口中输出的引导机构,各出料口处还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并将土壤输送至修复装置的输送机构。
[000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破碎刀片自内圈向外圈数量递增,且每一圈的多个破碎刀片均等角度分布。
[0006]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多个出料口设置在最外圈破碎刀片与破碎筒体内壁之间的破碎筒体的底部,且多个出料口围绕转轴等角度分布。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引导机构为分别设于各出料口一侧与出料口衔接的便于土壤下落的倾斜引导段。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输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破碎筒体的底部设有连接驱动所述转轴的电机。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技术的输送系统运作时,通过搅拌推板和破碎刀片的配合能够首先对土壤进行破碎处理,将尺寸体积较大的土块、粘结在一起的土壤破碎成小颗粒的土壤,避免出现堵塞损坏现象,破碎的土壤在破碎筒体内不断搅拌并向破碎筒体内壁移动,最终通过多个出料口分别输出至下方输送机构,利用多个输送机构同时为多套修复装置进行上料,大大提高了输送效率。
[0012]2)本技术中,搅拌推板底部特定设计的延伸板能够对沉积在破碎筒体底部的土壤进行搅拌,一方面能够提升土壤破碎效果,避免土壤堆积,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破碎刀片的正常使用。
[0013]3)本技术中,出料口处设计的倾斜引导段有助于破碎成小颗粒的土壤快速排出,避免出料口堵塞。
[0014]4)本技术中,将破碎刀片设计为自内圈向外圈数量递增的形式,有利于土壤在向外移动时进一步破碎成更小颗粒,提升破碎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其中输送机构未画出)。
[0017]其中:1、破碎筒体;2、进料斗;3、转轴;4、电机;5、搅拌推板;6、破碎刀片;7、延伸板;8、出料口;9、输送机构;10、倾斜引导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结合附图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输送系统包括破碎筒体1,破碎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破碎筒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转轴3,破碎筒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驱动转轴3的电机4,转轴3上设有围绕转轴3布置的四个搅拌推板5。
[0021]破碎筒体1的底部以转轴3为中心点设有多圈位于搅拌推板5下方的破碎刀片6,破碎刀片6自内圈向外圈数量递增,且每一圈的多个破碎刀片6均等角度分布。搅拌推板5能够推动待修复的土壤在破碎筒体1内搅拌并通过底部破碎刀片6对土壤进行破碎。
[0022]本实施例中,搅拌推板5的底部对应于各圈破碎刀片6还分别设有位于破碎刀片6靠近转轴3一侧的用于搅拌底部土壤的延伸板7。
[0023]破碎筒体1上还设有三个出料口8,三个出料口8设置在最外圈破碎刀片6与破碎筒体1内壁之间的破碎筒体1的底部,三个出料口8围绕转轴3等角度分布。本实施例中,破碎筒体1内还设有用于引导破碎后的土壤从出料口8中输出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为分别设于各出料口8一侧与出料口8衔接的便于土壤下落的倾斜引导段10。
[0024]此外,各出料口8处还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并将土壤输送至修复装置的输送机构9,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9为皮带输送机。
[0025]本技术的输送系统运作时,待修复的土壤通过进料斗2进入破碎筒体1内,转轴3在电机4的驱动下带动搅拌推板5转动,推动土壤搅拌,尺寸体积较大的土块、粘结在一起的土壤在底部破碎刀片6的作用下破碎成小颗粒土壤,并不断向破碎筒体1内壁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破碎刀片6自内圈向外圈数量递增,土壤能够逐步破碎成更小颗粒,土壤破碎过程中,搅拌推板5底部的延伸板7能够对沉积在破碎筒体1底部的土壤进行搅拌,一方面能够提升土壤破碎效果,避免土壤堆积,另一方面还能保证破碎刀片6的正常使用,移动至破碎筒体1内壁处的小颗粒土壤在倾斜引导段10的作用下通过三个出料口8快速排出至下
方输送机构9,利用三个输送机构9同时为多套修复装置进行上料,大大提高了输送效率。
[0026]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山土壤修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筒体(1),所述破碎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破碎筒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上设有围绕转轴(3)布置的多个搅拌推板(5),破碎筒体(1)的底部以转轴(3)为中心点设有多圈位于搅拌推板(5)下方的破碎刀片(6),搅拌推板(5)能够推动待修复的土壤在破碎筒体(1)内搅拌并通过底部破碎刀片(6)对土壤进行破碎,所述搅拌推板(5)的底部对应于各圈破碎刀片(6)还分别设有位于破碎刀片(6)靠近转轴(3)一侧的用于搅拌底部土壤的延伸板(7),所述破碎筒体(1)上设有多个出料口(8),破碎筒体(1)内还设有用于引导破碎后的土壤从出料口(8)中输出的引导机构,各出料口(8)处还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并将土壤输送至修复装置的输送机构(9)。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丰涂方祥孙帮周刘浩郭安剑薛天利蒋衡李灵知黄春湘
申请(专利权)人: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