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715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包括:外壳、切割结构、动力装置;外壳上开设有入料口、出料口;切割结构设置在外壳内;切割结构包括切割盘;切割盘与外壳的内壁间设置有间隙;间隙与出料口相连通;切割盘上设置有刀具,刀具与入料口相对应;动力装置与切割盘传动连接,以带动切割盘旋转。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有效粉碎食材,但是既不适应工业加工需求,也不能满足菌菇食材的加工要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刀具对食材进行粉碎,利用离心力将食材与刀具分离,一方面能够适应工业加工需求,另一方面对食材的粉碎程度较低,能够满足菌菇类食材的加工需求。工需求。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菇粉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菌菇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方式逐渐趋于自动化,食材先后经过漂洗、粉碎、烹炒、包装等多个流程。通过流程化的加工,极大的提高了食品的加工效率。其中,粉碎过程就必然要用到粉碎装置。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于粉碎的食品加工机【申请号 CN202020698100.7、公开号:CN212912963U】包括:机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杯盖和粉碎刀具,粉碎杯盖安装在粉碎杯体的顶端,粉碎杯体的底面设有刀轴,粉碎刀具安装在刀轴上,粉碎杯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粉碎段、上升段和扰流段,粉碎段的内径小于上升段的内径而形成粉碎的小空间,粉碎刀具位于粉碎段内,粉碎刀具包括倾斜向上延伸的上刀片、倾斜向下延伸的下刀片和位于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的中刀片,中刀片横向延伸。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粉碎内部的食材,但是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更加适合家庭使用,并不适合现在的工业加工。同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对食材的粉碎程度较高,而针对菌菇类食材进行加工时,往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菌菇类食材自身的完整性,过度粉碎会破坏菌菇食品原有的口感与风味。因此,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不适用菌菇食品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菇粉碎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包括:外壳、切割结构、动力装置;外壳上开设有入料口、出料口;切割结构设置在外壳内;切割结构包括切割盘;切割盘与外壳的内壁间设置有间隙,间隙与出料口相连通;切割盘上设置有刀具,刀具与入料口相对应;动力装置与切割盘传动连接,以带动切割盘旋转。
[0007]在实际使用时,启动动力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切割盘旋转,进而带动刀具旋转。此时,通过入料口向外壳内输送菌菇食材。当菌菇食材在重力作用下向切割盘坠落时,菌菇食材会与旋转的刀具相接触从而被刀具粉碎。因切割盘始终呈旋转状态,菌菇食材会在离心力的影响下,向切割盘与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运动,最终菌菇食材由间隙通过出料口排出外壳。综上,可通过入料口持续的输入菌菇食材,以批量化处理食材,从而满足工业加工需求。同时,菌菇食材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与刀具的接触时间较短,因此粉碎程度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菌菇食材的完整性,由此,以满足菌菇食材的加工需求。
[0008]进一步的,动力装置设置在切割盘远离刀具的一侧;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杆;传动杆设置在电机与切割盘之间;传动杆的一端与切割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清理装置;清理装置包括刮板;刮板设置在外壳内;刮板与外壳
的内壁相贴合;刮板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清理装置还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与刮板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主动齿轮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主动齿轮能够通过传动齿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沿主动齿轮的周向排布在主动齿轮的一侧。
[0012]进一步的,清理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的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从动齿轮呈环形;从动齿轮的内径与外壳的内径相对应;从动齿轮可转动的嵌入在外壳内;从动齿轮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连接块,至少一个连接块与刮板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外壳上还设置有与连接块运动轨迹相对应的通槽。
[0015]进一步的,刮板包括侧壁刮板;侧壁刮板与从动齿轮相连接;侧壁刮板呈弧形;侧壁刮板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侧壁刮板上设置有倾斜斜面。
[0016]进一步的,刮板还包括底部刮板;底部刮板与外壳的底部相贴合;底部刮板的一侧与侧壁刮板相连接,另一侧与动力装置相贴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整体结构图。
[0018]图2:切割装置结构图。
[0019]图3:清理装置及动力装置结构图。
[0020]图4:外壳剖面图。
[0021]图中:1

外壳、11

入料口、12

出料口、13

聚料部、14

通槽、 2

切割结构、21

切割盘、211

刀具、3

动力装置、31

电机、32

传动杆、4

清理装置、41

刮板、411

侧壁刮板、412

底部刮板、42
‑ꢀ
主动齿轮、421

传动齿、43

从动齿轮、431

连接块、44

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包括:外壳1、切割结构2、动力装置3。其中,外壳1为近似的圆柱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聚料部13,聚料部13呈漏斗状,聚料部13的底部开设有入料口11,以将食材聚集至入料口11处。外壳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2。入料口11与出料口12相连通,使得食材由入料口11进入外壳1内部后,能够由出料口12排出外壳1外。作为优选的,外壳1的底部也设置漏斗状结构,底部的漏斗状结构与出料口12相对应,以便于食材向出料口12运动。
[0024]切割结构2设置在外壳1内,切割结构2包括切割盘21。切割盘21呈圆锥状。切割盘21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与出料口12相连通。切割盘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刀具211,刀具211 与入料口11相对应。
[0025]动力装置3设置在外壳1内,且位于切割盘21远离刀具211的一侧。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1、传动杆32。传动杆32设置在电机 31与切割盘21之间。传动杆32的一端与切割盘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同时,传动杆32与切割盘21的轴线相重合。由此,
在电机31的带动下,切割盘21能够以传动杆32为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刀具211进行同步转动。作为优选的,动力装置3 外包覆有密封外壳,以将动力装置3与外壳1的内部环境隔离,以降低动力装置3出现故障的概率。
[0026]在实际使用时,启动电机31,在电机31的带动下,传动杆32 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切割盘21以传动杆32为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刀具211进行旋转。此时,将菌菇食材由入料口11输入外壳1内,当菌菇食材落在刀具211上时,菌菇食材将被旋转的刀具211粉碎。同时,菌菇食材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切割结构(2)、动力装置(3);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入料口(11)、出料口(12);所述切割结构(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切割结构(2)包括切割盘(21);所述切割盘(21)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出料口(12)相连通;所述切割盘(21)上设置有刀具(211),所述刀具(211)与所述入料口(11)相对应;所述动力装置(3)与所述切割盘(21)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切割盘(2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所述切割盘(21)远离所述刀具(211)的一侧;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1)、传动杆(32);所述传动杆(32)设置在所述电机(31)与所述切割盘(21)之间;所述传动杆(32)的一端与所述切割盘(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输出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理装置(4);所述清理装置(4)包括刮板(41);所述刮板(4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刮板(41)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刮板(41)与所述动力装置(3)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4)还包括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所述主动齿轮(42)与所述动力装置(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42)与所述从动齿轮(43)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43)与所述刮板(4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菇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4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良
申请(专利权)人:宜城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