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768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冷却套和透盖,底座的顶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台阶轴,第一台阶轴的端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台阶轴,冷却套密封套设在第一台阶轴外并固定在底座的顶部,透盖环绕在第二台阶轴外并密封固定在冷却套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激光测距探头准确、实时的测算出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间距并且无需与上磨盘直接接触以大幅简化了结构,进而能快速及时的检测出工件的厚度以利于磨削量的精准控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检测精度并消除了检测的滞后性。并消除了检测的滞后性。并消除了检测的滞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端面磨床能在一次加工过程中同时对工件的两个平行端面进行磨削,因此磨削进给量是常规磨床的两倍,所以是一种高效率的平面加工机床;现有的双端面磨床在其下磨盘上装设有接触式的标尺,上磨盘在下降过程中会向下按压标尺以使标尺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然后检测系统对标尺的下移距离进行计算以反推出上磨盘的进给值,最后测算出工件的厚度,为了实现上述原理,标尺需要配备较多的机械运动及定位机构,因此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机械运动的测量和计算均会产生误差,最终导致检测精度较低;同时,检测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简化了结构,有效的提升了检测精度并消除了检测滞后性的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冷却套和透盖,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台阶轴,所述第一台阶轴的端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台阶轴,所述冷却套密封套设在第一台阶轴外并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透盖环绕在第二台阶轴外并密封固定在冷却套的顶部,所述第二台阶轴的端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三沉孔的底面中心与底座的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沉孔中还嵌入有激光测距探头,所述激光测距探头的底部伸入到第三沉孔中,所述第一沉孔中还嵌设有可拆卸的压圈,所述压圈的底部压紧在激光测距探头的顶部边缘;所述透盖的底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扩孔环,对应地,所述冷却套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扩孔环,所述第一扩孔环与第二扩孔环之间还嵌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在第二台阶轴外。
[0005]优选地,所述冷却套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型凹槽,所述螺旋型凹槽最下端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的外壁之间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螺旋型凹槽最上端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的外壁之间开设有出液孔。
[0006]优选地,所述螺旋型凹槽中部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液孔。
[0007]优选地,所述透盖的底部还嵌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在第二台阶轴外,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底部压紧在冷却套的顶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轴的根部外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扩径轴,所述第一扩径轴的根部外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二扩径轴,对应地,所述冷却套的底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三扩孔环,所述第二扩径轴嵌入在第三扩孔环中。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扩径轴外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扩径
轴的上方并嵌入在第三扩孔环中。
[0010]优选地,所述压圈的顶部边缘向外形成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压紧在第二台阶轴的端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仅借助激光测距探头就能准确、实时的测算出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间距并且无需与上磨盘直接接触以大幅简化了结构,进而能快速及时的检测出工件的厚度以利于磨削量的精准控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检测精度并消除了检测的滞后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俯侧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剖面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5]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冷却套2和透盖3,底座1的顶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台阶轴11,第一台阶轴11的端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台阶轴12,冷却套2密封套设在第一台阶轴11外并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透盖3环绕在第二台阶轴12外并密封固定在冷却套2的顶部,第二台阶轴12的端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13,第一沉孔1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14,第二沉孔14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15,第三沉孔15的底面中心与底座1的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16;第二沉孔14中还嵌入有激光测距探头4,激光测距探头4的底部伸入到第三沉孔15中,第一沉孔13中还嵌设有可拆卸的压圈5,压圈5的底部压紧在激光测距探头4的顶部边缘;透盖3的底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扩孔环31,对应地,冷却套2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扩孔环21,第一扩孔环31与第二扩孔环21之间还嵌设有隔热套6,隔热套6套设在第二台阶轴12外。
[0017]冷却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型凹槽17,螺旋型凹槽17最下端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2的外壁之间开设有进液孔110,螺旋型凹槽17最上端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2的外壁之间开设有出液孔18。
[0018]螺旋型凹槽17中部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2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液孔19。
[0019]进液孔110、出液孔18和排液孔19的外侧开口处内壁上均形成有一个环形扩孔部111。
[0020]透盖3的底部还嵌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环绕在第二台阶轴12外,第一密封圈7的底部压紧在冷却套2的顶部。
[0021]第一台阶轴11的根部外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扩径轴113,第一扩径轴113的根部外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二扩径轴112,对应地,冷却套2的底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三扩孔环22,第二扩径轴112嵌入在第三扩孔环22中。
[0022]第一扩径轴113外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位于第二扩径轴112的上方并嵌入在第三扩孔环22中以实现了第一台阶轴11与冷却套2内壁之间的密封。
[0023]压圈5的顶部边缘向外形成有限位圈51,限位圈51压紧在第二台阶轴12的端部。
[0024]使用前:将磨床的下磨盘同心固定在透盖3上,激光测距探头4所发出的激光可以向上穿过位于下磨盘中心处的通孔并抵达磨床的上磨盘底部;再将进液管道经由配套接头插接到进液孔110中,并将出液管道经由配套接头插接到出液孔18中,最后用堵头将排液孔19封闭;此外,将从激光测距探头4引出的电线经由通孔16向外穿出使之与检测系统电性连接。
[0025]工作原理:磨床的上磨盘持续的转动并与下磨盘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冷却套和透盖,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台阶轴,所述第一台阶轴的端部中心向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台阶轴,所述冷却套密封套设在第一台阶轴外并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透盖环绕在第二台阶轴外并密封固定在冷却套的顶部,所述第二台阶轴的端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三沉孔的底面中心与底座的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沉孔中还嵌入有激光测距探头,所述激光测距探头的底部伸入到第三沉孔中,所述第一沉孔中还嵌设有可拆卸的压圈,所述压圈的底部压紧在激光测距探头的顶部边缘;所述透盖的底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扩孔环,对应地,所述冷却套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扩孔环,所述第一扩孔环与第二扩孔环之间还嵌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在第二台阶轴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床的非接触式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型凹槽,所述螺旋型凹槽最下端的一侧内壁与冷却套的外壁之间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向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思瑞得磨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