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45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涉及感应淬火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容调节固定板,还包括电容连接排;电容调节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电容极板组,每个电容极板组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容极板;电容连接排包括两电容串联排和电容并联排,且电容串联排与电容极板组一一对应;当需要串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电容串联排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连接;当需要并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电容并联排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不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淬火
,具体来讲是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感应加热设备中,设备的频率是由槽路电容与电感决定的,槽路电容和电感产生并联谐振,谐振频率就是设备的输出频率。电容和电感越小,设备频率越高,反之频率就会越低。而设备频率的高低对淬火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获得更佳的淬火效果,需要根据工件的不同合理调整设备的输出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稳定。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包括电容调节固定板,还包括电容连接排;所述电容调节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电容极板组,每个电容极板组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容极板;所述电容连接排包括两电容串联排和电容并联排,且电容串联排与电容极板组一一对应;当需要串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所述电容串联排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连接;当需要并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所述电容并联排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不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连接。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通水路,所述第一流通水路的端部伸出电容极板后向下弯折并与第一水嘴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极板的底部通过若干连接柱与电容调节固定板连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连接排内嵌设有第二流通水路,所述第二流通水路的端部伸出电容连接排后与第二水嘴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电容极板组均包括直板状的电容极板和L形的电容极板。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一电容极板组包括直板状的电容极板A和L形的电容极板B;另一电容极板组包括L形的电容极板C和直板状的电容极板D。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极板A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加热炉的第一加热炉连接端,电容极板A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连接排的第一连接排连接端;所述电容极板B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加热炉的第二加热炉连接端,电容极板B的弯折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连接排的第二连接排连接端,电容极板B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的第一电容连接端;所述电容极板C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加热炉的第三加热炉连接端,电容极板C的弯折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连接排的第三连接排连接端,电容极板C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的第二电容连接端;所述电容极板D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加热炉的第四加热炉连接端,电容极板D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容连接排的第四连接排连接端。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极板B设置有用于避让电容极板D的避让凹槽。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一电容串联排的两端分别与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B连接;
另一电容串联排的两端分别与电容极板C和电容极板D连接。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并联排的两端分别与电容极板A和电容极板D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电容串联排与电容并联排的不同连接方式来调整设备输出频率大小,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的串联连接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的并联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调节固定板和电容极板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调节固定板和电容极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调节固定板和电容极板的俯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调节固定板和电容极板的主视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A的立体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A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A的透视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B的立体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B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B的透视图;
[0030]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C的立体图;
[0031]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C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2]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C的透视图;
[0033]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D的立体图;
[0034]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D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5]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极板D的透视图;
[0036]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串联排的立体图;
[0037]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并联排的立体图;
[0038]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
电容调节固定板;
[0041]2‑
电容极板;210

电容极板A;211

第一加热炉连接端;212

第一连接排连接端;220

电容极板B;221

第二加热炉连接端;222

第二连接排连接端;223

第一电容连接端;224

避让凹槽;230

电容极板C;231

第三加热炉连接端;232

第三连接排连接端;233

第二电容连接端;240

电容极板D;241

第四加热炉连接端;242

第四连接排连接端;250

第一流通水路;251

第一水嘴;260

连接柱;
[0042]3‑
电容连接排;310

电容串联排;320

电容并联排;330

第二流通水路;331

第二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包括电容调节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连接排(3);所述电容调节固定板(1)上设置有两个电容极板组,每个电容极板组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容极板(2);所述电容连接排(3)包括两电容串联排(310)和电容并联排(320),且电容串联排(310)与电容极板组一一对应;当需要串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所述电容串联排(3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2)连接;当需要并联两个电容极板组时,所述电容并联排(32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不同组的两个电容极板(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极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通水路(250),所述第一流通水路(250)的端部伸出电容极板(2)后向下弯折并与第一水嘴(25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极板(2)的底部通过若干连接柱(260)与电容调节固定板(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连接排(3)内嵌设有第二流通水路(330),所述第二流通水路(330)的端部伸出电容连接排(3)后与第二水嘴(33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电容极板组均包括直板状的电容极板(2)和L形的电容极板(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串并联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电容极板组包括直板状的电容极板A(210)和L形的电容极板B(220);另一电容极板组包括L形的电容极板C(230)和直板状的电容极板D(24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成纪南昌张云峰张明星任楚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祥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