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725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试验技术领域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的装置附件(1)包括上密封件(2),上密封件(2)上安装红外探针(3),红外探针(3)延伸到上密封件(2)内,上密封件(2)上还设置进气孔(4)和出气孔(5),进气孔(4)连通氮气供应部件,出气孔(5)连通上密封件(2)外界大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检测的图谱的干扰,提高试验准确性。提高试验准确性。提高试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试验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外光谱可以对单一组分的纯净物和多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析,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衰减全反射)是红外光谱检测的一个附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固体和液体样品测试,其原理是从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过折射率小的试样表面上,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光线就会产生全反射。事实上红外光并不是全部被反射回来,而是穿透到试样表面内一定深度后再返回表面。在该过程中,试样在入射光频率区域内有选择吸收,反射光强度发生减弱,产生与透射吸收相类似的图谱,从而获得样品表层化学成分的结构信息。然而,ATR附件大大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但是对于液体和粉状的固体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进行收集检测,而且利用ATR附件检测的图谱中常常会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峰干扰图谱的分析,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检测的图谱的干扰,提高试验准确性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为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包括装置附件,装置附件包括上密封件,上密封件上安装红外探针,红外探针延伸到上密封件内,上密封件上还设置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连通氮气供应部件,出气孔连通上密封件外界大气。
[0006]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还包括下密封件,上密封件下端面设置为能够和下密封件上端面扣合在一起的结构。
[0007]所述的上密封件上端安装红外探针,上密封件的中心线与红外探针的中心线重合。
[0008]所述的上密封件上端安装密封套件,红外探针套装在密封套件内。
[0009]所述的上密封件设置为上端面截面尺寸小于下端面截面尺寸的锥形体结构,下密封件设置为上端面截面尺寸小于下端面截面尺寸的锥形体结构。
[0010]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还包括底座,底座设置在下密封件下方。
[0011]所述的下密封件设置为能够放置在底座上的结构。
[0012]所述的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底座形成密封腔体。
[0013]所述的氮气供应部件供应的氮气设置为能够从进气孔进入密封腔体,再从出气孔排出到外界大气的结构。
[0014]所述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底座为磁铁材料制成的结
构。
[001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6]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装置附件包括上密封件,上密封件为中空结构,进行试验时,上密封件可以扣合在底座或其他部件上,从而形成密封腔体,样品放置在底座或其他部件上,位于密封腔体内,氮气供应部件供应氮气到密封腔体内,供应的氮气从进气孔进入密封腔体,再从出气孔排出到外界大气。氮气能够持续将密封腔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出来,确保试验在无二氧化碳干扰的环境下进行,保证样品检测处于氮气氛围中,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对样品峰进行干扰,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检测的图谱的干扰,提高试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的红外探针与底座的对应位置的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上密封件;2、上密封件;3、红外探针;4、进气孔;5、出气孔;6、下密封件;7、密封套件;8、底座;9、密封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包括装置附件1,装置附件1包括上密封件2,上密封件2上安装红外探针3,红外探针3延伸到上密封件2内,上密封件2上还设置进气孔4和出气孔5,进气孔4连通氮气供应部件,出气孔5连通上密封件2外界大气。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试验装置的装置附件包括上密封件2,上密封件为中空结构,进行试验时,上密封件可以扣合在底座或其他部件上,从而形成密封腔体,样品放置在底座或其他部件上,位于密封腔体内,而氮气供应部件供应氮气到密封腔体内,供应的氮气从进气孔4进入密封腔体9,再从出气孔5排出到外界大气。这样,氮气能够持续将密封腔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出来,确保试验在无二氧化碳干扰的环境下进行,保证样品检测处于氮气氛围中,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对样品峰进行干扰,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检测的图谱的干扰,提高试验准确性。
[0023]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还包括下密封件6,上密封件2下端面设置为能够和下密封件6上端面扣合在一起的结构。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还包括底座8,底座8设置在下密封件6下方。所述的下密封件6设置为能够放置在底座8上的结构。所述的上密封件2、下密封件6、底座8形成密封腔体9。上述结构,上密封件2、下密封件6、底座8能够扣合在一
起,形成密封腔体9。而样品放置在底座或其他部件上,位于密封腔体内,而氮气供应部件供应氮气到密封腔体内,红外探针3位于上密封件上部,对准底座上的样品。
[0024]所述的上密封件2上端安装红外探针3,上密封件2的中心线与红外探针3的中心线重合。这样,确保红外探针3对准底座上的样品。
[0025]所述的上密封件2上端安装密封套件7,红外探针3套装在密封套件7内。上述结构,密封套件外圈与上密封件连接,穿透上密封件,而密封套件内圈套装红外探针,红外探针延伸到上密封件内。这样,上密封件2、下密封件6、底座8扣合在一起形成密封腔体9时,红外探针3能够可靠对准底座上放置的样品,在氮气环境下进行检测。
[0026]所述的上密封件2设置为上端面截面尺寸小于下端面截面尺寸的锥形体结构,下密封件6设置为上端面截面尺寸小于下端面截面尺寸的锥形体结构。上述结构,下密封件和上密封件可靠贴合扣合。
[0027]所述的上密封件2和下密封件6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底座8为磁铁材料制成的结构。上述结构,底座可靠吸附下密封件和上密封件。上密封件2和下密封件6贴合部位外圈还可以套装密封圈。
[0028]所述的氮气供应部件供应的氮气设置为能够从进气孔4进入密封腔体9,再从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附件(1),装置附件(1)包括上密封件(2),上密封件(2)上安装红外探针(3),红外探针(3)延伸到上密封件(2)内,上密封件(2)上还设置进气孔(4)和出气孔(5),进气孔(4)连通氮气供应部件,出气孔(5)连通上密封件(2)外界大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还包括下密封件(6),上密封件(2)下端面设置为能够和下密封件(6)上端面扣合在一起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件(2)上端安装红外探针(3),上密封件(2)的中心线与红外探针(3)的中心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件(2)上端安装密封套件(7),红外探针(3)套装在密封套件(7)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光谱检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军王莹刘梦雪丁松燕汪萍张亚楠沈笑天黄士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公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