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43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包括漏斗(2)、抽滤头(1),抽滤头(1)与漏斗(2)固定连接,漏斗(2)底端设有引流管(5),抽滤头(1)上设有真空泵连接管(3),真空泵连接管(3)一端与抽滤头(1)连通,抽滤头(1)内部和外壁上设有防倒吸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可实现良好的防倒吸效果、可降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抽滤设备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液体进行过滤操作,以获得高纯度的溶液或者固体。真空抽滤为一种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具体方法使利用抽气造成的负压加速过滤溶液的方法,一般是指在推动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使溶液通过过滤介质,截留固体颗粒及其它物质的操作。
[0003]目前传统的溶液抽滤滤头是由滤头砂芯和玻璃管组成,在抽滤的过程中,试验人员经常会产生操作失误,先关真空泵再拔掉抽滤管,容易形成溶液的倒吸,导致溶液通过抽滤管倒吸进入真空泵中,对真空泵造成损坏,导致真空泵等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
[0004]公告号为CN206950755U的技术专利,于2018年2月2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抽滤瓶及真空抽滤装置,该抽滤瓶及真空抽滤装置,所述抽滤瓶包括有抽滤瓶本体和支架;抽滤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开口的开启和关闭;支架用于放置抽滤瓶本体,使得抽滤瓶本体的底部所在位置高于放置抽滤瓶的平面的位置。该抽滤瓶及真空抽滤装置,不能实现良好的溶液防倒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倒吸效果好、可降低使用成本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该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包括漏斗、抽滤头,所述抽滤头与所述漏斗固定连接,所述漏斗底端设有引流管,所述抽滤头上设有真空泵连接管,所述真空泵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抽滤头连通,所述抽滤头内部和外壁上设有防倒吸结构。
[0008]所述防倒吸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抽滤头内设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第一隔层设在所述第二隔层上方,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抽滤头外壁上,所述连接管上端连通第一隔层上方空间,所述连接管下端连通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之间空间。
[0009]所述连接管中部为球型结构,所述真空泵连接管中部为球型结构,所述第二隔层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在远离连接管一端。
[0010]所述真空泵连接管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真空泵连接管一端连通第一隔层上方空间。
[0011]所述连接管与真空泵连接管在抽滤头外壁上沿周向相对设置。
[0012]所述防倒吸结构还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设在所述引流管底端,所述锥形管上端与所述引流管底端连接。
[0013]所述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中部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引流管一端贯穿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
[0014]所述抽滤头底端连接有锥形瓶,所述抽滤头底端与所述锥形瓶顶端卡接。
[0015]所述第一隔层边缘和第二隔层边缘均与所述抽滤头内壁连接。
[0016]所述抽滤头顶端与所述漏斗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与所述引流管固定连接。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采用本技术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管,对真空泵连接管的结构和位置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抽滤头的内部空间,加强了抽滤头的防倒吸功能,有效避免了真空抽滤过程中溶液倒吸到真空泵中的情况,防止抽滤液对真空泵造成损坏,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8]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9]图1是本技术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标记为:1、抽滤头;2、漏斗;3、真空泵连接管;4、连接管;5、引流管;6、锥形管;7、第一隔层;8、第二隔层;9、第一通孔;10、锥形瓶;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包括漏斗2、抽滤头1,抽滤头1与漏斗2固定连接,漏斗2底端设有引流管5,抽滤头1上设有真空泵连接管3,真空泵连接管3一端与抽滤头1连通,抽滤头1内部和外壁上设有防倒吸结构。
[0024]引流管5将待过滤溶液引流至锥形瓶10内,真空泵连接管3与真空泵的导管连接,防倒吸结构的设计实现了该装置良好的防倒吸效果,有效避免了抽滤液产生倒吸现象对仪器造成损坏,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可降低使用成本。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防倒吸结构包括连接管4,抽滤头1内设有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第一隔层7设在第二隔层8上方,连接管4设在抽滤头1外壁上,连接管4上端连通第一隔层7上方空间,连接管4下端连通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之间空间。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构成的空间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存液体的作用,设置连接管4连通了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的空间,可强化对溶液的倒吸缓冲作用。
[0026]连接管4中部为球型结构,真空泵连接管3中部为球型结构,第二隔层8上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设在远离连接管4一端。将连接管4和真空泵连接管3中部设置为球型结构,扩大了承载倒吸溶液的容积,可进一步加强对倒吸溶液产生缓冲作用。
[0027]如图2所示,真空泵连接管3倾斜向上设置,真空泵连接管3一端连通第一隔层7上方空间。倾斜设置的真空泵连接管3对倒吸溶液进行缓冲,有效的防止真空抽滤过程中溶液倒吸到真空泵中,防止抽滤液对真空泵的损坏。
[0028]连接管4与真空泵连接管3在抽滤头1外壁上沿周向相对设置。由于连接管4与真空
泵连接管3周向相对设置,倒吸溶液不可立即流入真空泵连接管3,第一隔层7的区域实现了对倒吸溶液的缓冲作用;第一通孔9设在远离连接管4一端以及连接管4与真空泵连接管3周向相对设置,充分利用了抽滤头1的内部空间,加强了该装置的防倒吸功能。
[0029]防倒吸结构还包括锥形管6,锥形管6设在引流管5底端,锥形管6上端与引流管5底端连接。锥形管6对倒吸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可阻止倒吸溶液被吸入到漏斗2中,可对倒吸溶液进行第一步的缓冲。
[0030]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中部均设有第二通孔11,引流管5一端贯穿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引流管5与第二通孔11配合。引流管5一端穿过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可将过滤的溶液引流至锥形瓶10内。
[0031]抽滤头1底端连接有锥形瓶10,抽滤头1底端与锥形瓶10顶端卡接。锥形瓶10用于收集抽滤后的溶液,抽滤头1底端与锥形瓶10顶端卡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能。
[0032]第一隔层7边缘和第二隔层8边缘均与抽滤头1内壁连接。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在抽滤头1内部构成缓冲倒吸溶液的两层缓冲空间,可提高装置的防倒吸效果。
[0033]抽滤头1顶端与漏斗2底端固定连接,漏斗2与引流管5固定连接。抽滤头1顶端内径大于引流管5外径,可保证引流管5伸入抽滤头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2)、抽滤头(1),所述抽滤头(1)与所述漏斗(2)固定连接,所述漏斗(2)底端设有引流管(5),所述抽滤头(1)上设有真空泵连接管(3),所述真空泵连接管(3)一端与所述抽滤头(1)连通,所述抽滤头(1)内部和外壁上设有防倒吸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吸结构包括连接管(4),所述抽滤头(1)内设有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所述第一隔层(7)设在所述第二隔层(8)上方,所述连接管(4)设在所述抽滤头(1)外壁上,所述连接管(4)上端连通第一隔层(7)上方空间,所述连接管(4)下端连通第一隔层(7)和第二隔层(8)之间空间。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中部为球型结构,所述真空泵连接管(3)中部为球型结构,所述第二隔层(8)上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设在远离连接管(4)一端。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吸真空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连接管(3)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真空泵连接管(3)一端连通第一隔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松李保军轩红钟徐文祥丁松燕刘梦雪周玉晓沈江平王一健叶书峰张亚楠汪萍侯丽丽黄士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公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