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680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润滑系统及发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发动机机体油道内存在杂质容易破坏配附之间的润滑特性的问题,具有有效清除发动机油道内的杂质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包括主油道,主油道在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设置预留孔,预留孔位于油底壳上方,在主油道运行时,部分油液携带主油道内的杂质流向预留孔,通过预留孔再流向油底壳,预留孔位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端部。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端部。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越来越高,负荷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快,在高转速下,机体油道内由于清理不干净,往往无法避免的夹杂着一些杂质,目前的机体主油道两端是封闭的,专利技术人发现,油道内的这些杂质在油道内伴随着润滑油的流动而流动,会流向发动机内部各附件,往往会破坏配附之间的润滑特性,轻则导致划瓦,重则引起发动机拉缸,捣缸等重大故障,因此油道内的杂质会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不会影响润滑系统的润滑特性,能够有效清除发动机油道内的杂质,降低因清洁度不干净引起的轴瓦磨损等故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包括主油道,主油道在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设置预留孔,预留孔位于油底壳上方,在主油道运行时,部分油液携带主油道内的杂质流向预留孔,通过预留孔再流向油底壳。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油道,对主油道内夹杂的杂质,通过主油道预留孔的设置,随着润滑油在主油道内的流动,杂质也流动进而通过预留孔流出,有效清除发动机油道内的杂质,降低因清洁度不干净引起的轴瓦磨损等故障。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所述预留孔位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端部,这样随着润滑油的流动,杂质能够通过主油道顺利排出,不会残留在主油道内。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所述预留孔为锥形,预留孔直径较小的一侧位于所述主油道的外侧,锥形的预留孔,能够使得润滑油在经过时流速增大,便于杂质快速流出。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为保证杂质顺利排出,所述预留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主油道内杂质的外径。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 0.6mm

2.4mm。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根据杂质的大小,并避免影响到润滑系统的压力及流量,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1mm

2mm。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所述主油道同若干斜油道连通,预留孔同斜油道之间间隔距离设置,斜油道用于将润滑油引流至轴瓦等其他机构,进行润滑。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
的主油道。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所述主油道共设置有两条,两条主油道分别设置主油道入口,两条主油道相互平行,主油道入口同预留孔之间间隔设定的距离,主油道入口同预留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主油道入口同主油道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主油道的设置,对主油道内夹杂的杂质,通过主油道预留孔的设置,随着润滑油在主油道内的流动,杂质也流动进而通过预留孔流出,清除发动机润滑油路中所含有的杂质,提高发动机机油的清洁度,改善发动机轴瓦以及配附运行环境,降低运动件配附磨损,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故障率,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设置预留孔,保证杂质能够随着主油道内润滑油的流动而流动;预留孔的设置大小合理,不仅能够保证杂质顺利排出,而且不会影响润滑系统的压力以及流量,还不会影响系统的润滑特性。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预留孔位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这个位置的设置考虑到主油道内润滑油的流动方向,而且考虑到主油道入口的设置,使得预留孔同主油道入口之间有设定的距离,在润滑油通过主油道入口进入后,保证随着润滑油的流动,杂质能够通过主油道的预留孔顺利排出,不会残留在主油道内。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的示意图。
[0023]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24]其中:1.主油道,2.预留孔,3.主油道入口,4.斜油道,5.轴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专利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7]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发动机机体油道内存在杂质容易破坏配附之间的润滑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包括主油道1,主油道1在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设置预留孔2,预留孔2位于油底壳上方,在主油道
1运行时,部分油液携带主油道1内的杂质流向预留孔2,通过预留孔2再流向油底壳。
[0030]需要解释地是,主油道1为润滑系统的主要油道管路,主油道1设置主油道入口3,主油道入口3处设置管路,管路与主油道连接形成主油道入口3,主油道入口3同喷油泵连接使得润滑油通过主油道入口3进入主油道内,主油道1位于油底壳的上方,喷油泵与油底壳之间设置机油滤清器,主油道入口3处管路的中心轴线与主油道中心轴线相垂直,主油道入口3 位于主油道1的侧部;而且可以理解地是,主油道入口3处的管路与主油道1可在同一平面内设置,或者主油道入口3处的管路与主油道1相交设置。
[0031]考虑到主油道入口的开孔位置,预留孔2位于主油道1靠近齿轮室的端部,这样随着润滑油的流动,杂质能够通过主油道顺利排出,不会残留在主油道1内来堵塞主油道,而是随着润滑油的流动直接从主油道端部的预留孔排出。
[0032]当然在其他一些示例中,预留孔2可设于主油道1靠近齿轮室端部的内侧,位于主油道的该侧部的下部,而且预留孔2同主油道1靠近齿轮端部0

5mm的地方,考虑到预留孔具有一定的直径,因此预留孔的设置位置尤其是设于主油道1靠近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道,主油道在靠近齿轮室的一侧设置预留孔,预留孔位于油底壳上方,在主油道运行时,部分油液携带主油道内的杂质流向预留孔,通过预留孔再流向油底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位于所述主油道靠近齿轮室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为锥形,预留孔直径较小的一侧位于所述主油道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主油道内杂质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除杂质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0.6mm

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华杨鹏陈国强陈经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