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60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及应用。所述多肽含有基序“LLLNYI”,其中所述基序内第三位的亮氨酸L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将其应用到植物中可以大大提高植物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可使用在包括经济作物在内的植物上,根据除草剂抗性特性和除草剂选择使用,从而达到经济地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从而达到经济地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杂草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产量的核心因素之一。除草剂是控制杂草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杂草学会(weedscience.org)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作用靶位点的不同,将除草剂按作用机制分为28类。其中,第14组(Group 14;HRAC GROUP E)为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porphyrinogen IX oxidase)的抑制剂(http://www.weedscience.org/)。
[0003]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porphyrinogen IX oxidase,PPOX,PPX或PPO;EC 1.3.3.4)是叶绿素和血红素合成通路中最后一个共同的酶。在有氧分子的条件下,原卟啉原氧化酶(PPO)催化原卟啉原(Protoporphyrinogen IX)转变为原卟啉(Protoporphyrin IX)。
[0004]在植物中,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是除草剂的重要靶点,抑制植物体内的原卟啉原氧化酶将导致催化此反应的底物原卟啉原在细胞内的积累,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积累原卟啉原会导致原卟啉原被O2发生非酶促的氧化。在光照的条件下,原卟啉原的非酶氧化会产生单态氧。单态氧会导致细胞内膜系统中脂质的氧化,并导致这些内膜系统的氧化解体,从而杀伤植物细胞(Future Med Chem.2014Apr;6(6):597

599.doi:10.4155/fmc.14.29)。
[0005]通过序列相似性研究PPO生物界中PPO酶的进化关系,PPO可以分为:HemG、HemJ和HemY三类。大多数情况下,单一物种只拥有其中的一类。其中,HemG一般分布于γ

变形菌纲中,HemJ分布于α

变形菌纲,并转移至其它变形菌纲和蓝细菌中,而HemY是真核生物中分布的唯一一类PPO酶(Genome Biol Evol.2014Aug;6(8):2141

55.doi:10.1093/gbe/evu170)。
[0006]原卟啉原氧化酶基因已经在一些生物中获得了分离。例如,已知的有烟草的PPOl基因(Genbank登录号Y13465)、PPO2基因(Genbank登录号Y13466)、拟南芥的PPO基因(Genbank登录号D83139)、枯草杆菌的HemY基因(Genbank登录号M97208)、小鼠的PPO基因(Genbank登录号D45185)、人的PPO基因(Genbank登录号D3853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PPO基因(Genbank登录号Z71381)、大肠杆菌的hemG基因(Genbank登录号X68660)等。
[0007]植物体内一般至少有两种PPO基因。分别命名为PPO1和PPO2,其中PPO1一般定位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而PPO2一般定位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但是,有些苋科植物的PPO2基因的mRNA具有不同的翻译起始位点,可以产生不同长度的PPO2多肽。例如在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中的PPO2基因可以表达有26个多肽长度差异的,两个分子量分别约为58KD和56KD的PPO2蛋白。其中较长的定位于叶绿体,较短的定位于线粒体(J Biol Chem.2001Jun 8;276(23):20474

81.doi:10.1074/jbc.M101140200.Epub 2001Mar 23)。
[0008]当PPO活性被某种化合物所抑制,叶绿素与血红素生成也将被抑制,基质原卟啉原
IX将脱离正常的卟啉生物合成途径,迅速从叶绿素中脱离进入细胞质,氧化为原卟啉IX,累积在细胞膜上。积累的原卟啉IX在光和氧分子作用下产生高活性单线态氧(1O2)破坏细胞膜,迅速导致植物细胞死亡。由于PPO类除草剂的使用,世界上已经有对特定种类的PPO类除草剂产生抗性杂草的案例(Pest Manag Sci.2014Sep;70(9):1358

66.doi:10.1002/ps.3728.Epub 2014Feb 24)。
[0009]例如:在Amaranthus tuberculatus中的PPO2L基因的210位甘氨酸发生缺失(ΔG210)产生了对除草剂

乳氟禾草灵(Lactofen)的抗性(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6Aug 15;103(33):12329

34.doi:10.1073/pnas.0603137103.Epub 2006Aug 7)。
[0010]在Amaranthus palmeri中的PPO2基因的98位精氨基酸突变为甘氨酸或甲硫氨酸(R98G,R98M)产生了对除草剂氟磺胺草醚(Fomesafen)的抗性(Pest Manag Sci.2017Aug;73(8):1559

1563.doi:10.1002/ps.4581.Epub 2017May 16)。
[0011]在Amaranthus palmeri中的PPO2基因的399位甘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G399A)产生了对除草剂氟磺胺草醚(Fomesafen)的抗性(Front Plant Sci.2019May 15;10:568.doi:10.3389/fpls.2019.00568.eCollection 2019)。
[0012]在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中的PPO2基因的98位精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R98L)产生了对除草剂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的抗性(Weed Science,60(3):335

344(2012))。
[0013]在牛筋草(Eleusine indica)中的PPO1基因的212位丙氨基酸突变为苏氨酸(A212T)产生了对除草剂噁草酮(oxadiazon)的抗性(Pest Manag Sci.2020May;76(5):1786

1794.doi:10.1002/ps.5703.Epub 2020Jan 23)。
[0014]专利技术简述
[001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
[001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以及相应的植物基因组、载体构建体或宿主细胞。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能产生或提高对原卟啉原氧化酶类除草剂耐受性的植物细胞或植物的生产方法,及通过所述方法生产的植物。
[0018]在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植物产生或提高对原卟啉原氧化酶类除草剂耐受性的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含有基序“LLLNYI”,其中所述基序内第三位的亮氨酸L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LLLNYI”基序内,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丝氨酸S;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异亮氨酸I;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甘氨酸G;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苏氨酸T;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缬氨酸V;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色氨酸W;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甲硫氨酸M;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异亮氨酸I;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亮氨酸L;或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缬氨酸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LLLNYI”基序内,第三位的亮氨酸L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被任何其他氨基酸取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LLLNYI”基序内,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丝氨酸S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异亮氨酸I;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苏氨酸T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异亮氨酸I;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苏氨酸T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缬氨酸V;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丝氨酸S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缬氨酸V;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缬氨酸V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亮氨酸L;或第三位的亮氨酸L发生突变为色氨酸W且第五位的酪氨酸Y发生突变为亮氨酸L。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中所述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

19中的任一者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的自由组合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片段的变体,该变体包含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中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突变。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中所述多肽具有SEQ ID NO:1

19中的任一者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区别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中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氨基酸序列与野生型水稻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水稻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玉米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2所示的野生型玉米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油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3所示的野生型油菜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油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4所示的野生型油菜PPO1
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花生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5所示的野生型花生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5和44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花生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6所示的野生型花生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39和441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大豆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7所示的野生型大豆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30和432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高粱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8所示的野生型高粱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小麦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9、10或11所示的野生型小麦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18和420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番茄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2所示的野生型番茄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5和44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马铃薯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3所示的野生型马铃薯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4和44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烟草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4所示的野生型烟草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0和442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拟南芥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5所示的野生型拟南芥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陆地棉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6所示的野生型陆地棉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6和428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萝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7所示的野生型萝卜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5和42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谷子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8所示的野生型谷子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2和424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或者,与野生型甘蓝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9所示的野生型甘蓝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氨基酸序列与野生型水稻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水稻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3S、L423I、L423G、Y425M、Y425I和Y425V,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3S/Y425I;或者,与野生型玉米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2所示的野生型玉米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4T、L424S、L424V、Y424W、Y426V、Y426I和Y426L,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4T/Y426V、L424S/Y426V、L424V/Y426L、L424W/Y426L或L424S/Y426I;或者,
与野生型油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3所示的野生型油菜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4S和Y426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4S/Y426I;或者,与野生型油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4所示的野生型油菜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3S和Y425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3S/Y425I;或者,与野生型花生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5所示的野生型花生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5和44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45S和Y447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45S/Y447I;或者,与野生型花生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6所示的野生型花生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39和441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39S和Y441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39S/Y441I;或者,与野生型大豆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7所示的野生型大豆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30和432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30S和Y432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30S/Y432I;或者,与野生型高粱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8所示的野生型高粱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3S和Y425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3S/Y425I;或者,与野生型小麦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9、10或11所示的野生型小麦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18和420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18S和Y420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18S/Y420I;或者,与野生型番茄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2所示的野生型番茄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5和44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45S和Y447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45S/Y447I;或者,与野生型马铃薯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3所示的野生型马铃薯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4和44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44S和Y446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44S/Y446I;或者,与野生型烟草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4所示的野生型烟草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40和442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40S和Y442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40S/Y442I;或者,与野生型拟南芥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5所示的野生型拟南芥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3和425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3S和Y425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3S/Y425I;或者,与野生型陆地棉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6所示的野生型陆地棉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6和428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6S和Y428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6S/Y428I;或者,与野生型萝卜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7所示的野生型萝卜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5和427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5S和Y427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5S/Y427I;或者,
与野生型谷子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8所示的野生型谷子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2和424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2S和Y424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2S/Y424I;或者,与野生型甘蓝PPO1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在对应于SEQ ID NO:19所示的野生型甘蓝PPO1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24和426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选自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L424S和Y426I,优选地具有如下突变:L424S/Y426I。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其中所述多肽具有SEQ ID NO:20

48中的任一者所示的氨基酸序列。10.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包含选自下述的核酸序列:(1)编码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PPO多肽或其生物活性片段的核酸序列或其部分序列或其互补序列;(2)在严谨条件下与(1)所示序列杂交的核酸序列;和(3)因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与(1)所示序列编码相同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所述的多核苷酸优选是DNA分子。11.一种植物基因组,其中包含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核苷酸。12.一种载体构建体,其中包含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核苷酸以及与之可操作连接的同源或非同源启动子。13.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苏东刘桂智王蕾侯琪琪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