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81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9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固连一体的减震器安装座和轮罩本体,所述轮罩本体由所述减震器安装座的三个相邻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轮罩面、第二轮罩面和第三轮罩面,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罩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连接且设置于二者之间,上摆臂和前滑柱安装于所述轮罩本体围成的U型区间内,所述前滑柱通过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上的前滑柱安装孔沿Z向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下方。述减震器安装座下方。述减震器安装座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尤其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叉臂悬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悬架结构形式,其通常包括一上一下两个A字型的摆臂,上摆臂通常设置于车轮中心点靠上的位置,上下摆臂都同时连接前滑柱总成(通常包括减震器、螺旋弹簧和滑柱轴承)和车身,悬架整体性强,具有横向刚度大、抗侧倾性能强等优点。从汽车底盘设计的角度而言,出于车身匹配的考虑,在设计双叉臂悬架时既要设计前滑柱总成的安装结构,也要设计上下摆臂的安装结构,这就导致车身的悬架安装处局部结构紧凑,由于还需同时满足总装装配需求及安装点刚度要求,设计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难度低,结构刚度高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固连一体的减震器安装座和轮罩本体,所述轮罩本体由所述减震器安装座的三个相邻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轮罩面、第二轮罩面和第三轮罩面,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罩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连接且设置于二者之间,上摆臂和前滑柱安装于所述轮罩本体围成的U型区间内,所述前滑柱通过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上的前滑柱安装孔沿Z向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下方。
[0004]进一步地,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减震器加强板,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贴设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下方并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装配一体,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的边缘设置有从其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轮罩本体装配。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过孔和位于所述减震器安装过孔一侧的前滑柱安装点,复数个所述前滑柱安装点围设于所述减震器安装过孔周边,所述前滑柱安装点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上所述前滑柱安装孔在Z向上相贯,所述前滑柱通过所述前滑柱安装点和所述前滑柱安装孔同时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以及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沿Z向装配。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器加强板,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贴设于所述第二轮罩面的前侧、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装配连接,所述前滑柱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沿Y向装配。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的边缘设置有从其边缘分别向所述第一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弯折后沿Y向延伸而得的第二翻边,所述上摆臂的前臂和所述上摆臂的后臂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轮罩面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以及所述第三轮罩面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还包括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由所述第二翻边的顶部向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的方向弯折后延伸而得,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通过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固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还包括加强沉台,所述加强沉台沿Z向凹设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二轮罩面的一侧,所述加强沉台与所述连接翻边在Z向上相抵并焊接一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上摆臂安装部,所述前臂和所述后臂分别通过设置于所述轮罩本体内的上摆臂前侧安装部和上摆臂后侧安装部与所述轮罩本体装配,所述上摆臂前侧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轮罩面上,所述上摆臂后侧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轮罩面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摆臂前侧安装部包括活动螺母板,所述活动螺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轮罩面外侧,所述前臂的一端通过所述活动螺母板螺固于所述第一轮罩面上,所述前臂的另一端螺固于所述第二翻边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摆臂后侧安装部包括上摆臂加强板,所述上摆臂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所述第二轮罩面和所述第三轮罩面连接装配,所述后臂安装于所述上摆臂后侧安装部内
[0013]综上,本专利技术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通过与减震器安装座紧贴焊接的第一减震器加强板和与轮罩本体紧贴焊接的第二减震器加强板为前滑柱的安装点提供了结构强度可靠、结构紧凑的U型空间,通过一侧的活动螺母板和对应的上摆臂加强板在吸收装配及焊接的尺寸公差的同时有效提高双叉臂的安装点刚度,降低了焊装要求,为车身减重提供了合理的方案和思路。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与前滑柱和双叉臂装配后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的斜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的另一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固连一体的减震器安装座1和轮罩本体2,减震器安装座1和轮罩本体2都分别与车身部件连接,减震器安装座1用于安装前滑柱8总成中的减震器和双叉臂中的上叉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X
向”指说明书附图1中的横向,同时也为车身长度方向,“Y向”指说明书附图1中的纸面内外方向,同时也为车身宽度方向,“Z向”指说明书附图1中的纵向,同时也为车身高度方向和重力方向,“前侧”和“后侧”指相对车身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即分别为车头和车尾方位。
[0023]进一步地,轮罩本体2由减震器安装座1的三个相邻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轮罩面21、第二轮罩面22和第三轮罩面23,第一轮罩面21和第三轮罩面23相对设置,第二轮罩面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轮罩面21和第三轮罩面23连接且设置于二者之间,上摆臂9和前滑柱8安装于轮罩本体2围成的U型区间内,前滑柱8通过减震器安装座1上的前滑柱安装孔34沿Z向安装于减震器安装座1下方。具体地,第一轮罩面21、第二轮罩面22和第三轮罩面23在减震器安装座1的下方围成一U型空间,前滑柱8以及双叉臂的上臂安装于该U型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轮罩面21、第二轮罩面22和第三轮罩面23固连一体,第一轮罩面21和第三轮罩面23近似平行地设置于第二轮罩面22的两侧,围成的U型空间朝向双叉臂,第一轮罩面21、第二轮罩面22和第三轮罩面23同样也与减震器安装座1固连一体。
[0024]进一步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贴设于减震器安装座1下方并与减震器安装座1装配一体,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的边缘设置有从其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固连一体的减震器安装座(1)和轮罩本体(2),所述轮罩本体(2)由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的三个相邻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轮罩面(21)、第二轮罩面(22)和第三轮罩面(23),所述第一轮罩面(21)和所述第三轮罩面(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罩面(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轮罩面(21)和所述第三轮罩面(23)连接且设置于二者之间,上摆臂(9)和前滑柱(8)安装于所述轮罩本体(2)围成的U型区间内,所述前滑柱(8)通过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上的前滑柱安装孔(34)沿Z向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贴设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下方并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装配一体,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的边缘设置有从其边缘向下弯折后延伸而得的第一翻边(31),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通过所述第一翻边(31)与所述轮罩本体(2)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过孔(32)和位于所述减震器安装过孔(32)一侧的前滑柱安装点(33),复数个所述前滑柱安装点(33)围设于所述减震器安装过孔(32)周边,所述前滑柱安装点(33)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上所述前滑柱安装孔(34)在Z向上相贯,所述前滑柱(8)通过所述前滑柱安装点(33)和所述前滑柱安装孔(34)同时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1)以及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沿Z向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器加强板(4),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4)贴设于所述第二轮罩面(22)的前侧、所述第一轮罩面(21)和所述第三轮罩面(23)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4)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装配连接,所述前滑柱(8)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4)沿Y向装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鹏朱小荣王金龙李灿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