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486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车辆的催化器总成与车辆的发动机排气口连通,车辆的催化器总成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通,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电催化器;吸附载体,吸附载体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吸附载体用于吸附发动机排气口排放的至少部分流体,且吸附载体可将吸附的流体释放至第二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的净化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净化车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避免尾气污染环境。避免尾气污染环境。避免尾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因车辆尾气(CO、THC、NOx等)的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通过采用电加热催化器以将车辆尾气中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以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0003]相关技术中,电加热催化器的主要工作方式为通过电加热盘加速催化器升温,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使催化器尽快进入工作温度,这样以便催化器可以尽快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而在发动机冷启动的初始阶段,电加热盘尚未将催化器加热到工作温度,催化器的整体工作效率较低。这样就使发动机排放的尾气无法全部被催化器净化处理,进而导致催化器的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该催化器总成的净化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净化车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避免尾气污染环境。
[0005]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排气系统。
[0006]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包括:
[0008]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
[0009]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电催化器;
[0010]吸附载体,所述吸附载体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吸附载体用于吸附所述发动机排气口排放的至少部分流体,且所述吸附载体可将吸附的所述流体释放至所述第二壳体内。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将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和发动机排气口之间,以使发动机排放的尾气可以依次经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由第二壳体排放至空气中。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吸附载体,这样在电催化器启动预热时,吸附载体可以预先吸附并储存碳氢气体和氮氧气体等有害气体,且当电催化器加热至工作温度以后,吸附载体又可以将吸附的有害气体释放至第二壳体内,以便电催化器可以将有害气体全部转化为无害气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电催化器在预热时转化效率低而导致部分有害气体排放至空气中,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器总成的净化效率,大幅降低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0013]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排气口连通;
[0014]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二子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壳体背离所述发动机排气口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子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均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吸附载体设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或所述第二子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
[0016]第一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部,沿所述第一子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第一子壳体的相对两端;
[0017]第二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部,沿所述第二子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第二子壳体的相对两端。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附载体包括:
[0019]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涂覆在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和/或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上;
[0020]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涂覆在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和/或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上。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催化器包括:
[0024]电加热盘、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电加热盘、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0025]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车辆排气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
[0026]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
[00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催化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催化器总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催化器总成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

催化器总成;20

发动机;
[0034]110

第一壳体;
[0035]111

第一容置空间;111a

第一子容置空间;111b

第二子容置空间;112

第一子壳体;113

第二子壳体;
[0036]120

第二壳体;
[0037]121

第二容置空间;
[0038]130

吸附载体;
[0039]131

第一吸附载体;132

第二吸附载体;
[0040]140

电催化器;
[0041]141

电加热盘;142

第一载体;143

第二载体;
[0042]150

第一连接件;
[0043]160

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所述车辆的催化器总成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电催化器;吸附载体,所述吸附载体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吸附载体用于吸附所述发动机排气口排放的至少部分流体,且所述吸附载体可将吸附的所述流体释放至所述第二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排气口连通;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二子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壳体背离所述发动机排气口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子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均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吸附载体设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或所述第二子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第一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部,沿所述第一子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第一子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二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部,沿所述第二子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子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第二子壳体的相对两端。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凌腾戴正兴陆经文刘义强赵福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