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75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包括风机支架,风机支架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穿插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风轮,转动轴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座的底部,安装座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且导油槽沿安装座的轴向设置;轴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槽,轴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槽,轴承的外壁设有第三油道槽,且第三油道槽沿轴承的轴向设置,并通过第三油道槽将润滑油导流至安装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始终将转动轴与轴承保持在一个润滑的环境中,防止转动轴与轴承之间及转动轴与风机支架的底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大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大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离心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成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风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这其中的风轮在转换过程中是处于高速旋转的,从而风轮所连接的转动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系数会很比较大,同时转动轴与风机支架的底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会很比较大,导致转动轴与轴承之间及转动轴与风机支架的底部之间在高速旋转的风轮带动下会急剧发热,如不采取及时的润滑措施,离心风机的噪音会过大,且久而久之会使得转动轴与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离心风机的性能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可始终将转动轴与轴承保持在一个润滑的环境中,防止转动轴与轴承之间及转动轴与风机支架的底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包括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穿插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风轮,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且所述导油槽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设置;所述轴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槽,所述轴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槽,且所述第一油道槽和所述第二油道槽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承的内外周壁相通;所述轴承的外壁设有第三油道槽,且所述第三油道槽沿所述轴承的轴向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三油道槽将润滑油导流至所述安装座的底部。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风机支架的安装座的内壁设置导油槽及轴承外壁所设有的第三油道槽,能顺利的将油引流至安装座的底部,从而使得高速旋转的转动轴与安装座的底部之间不会产生很大的摩擦系数,通过在轴承上下端各设油道槽,使得润滑油能渗入至轴承壁与转动轴壁之间,从而使得高速旋转的转动轴与轴承之间不会产生很大的摩擦系数,能大大提升使用寿命,并进一步确保离心风机的性能稳定。
[000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包括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所在的安装座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壁所在的安装座内壁直径,且所述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通过过渡面过渡;这样能确保润滑油顺利地引流至安装座的底部,同时设置不同内径的安装座能防止润滑油的倒流。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导油槽包括第一导油槽、第二导油槽和第三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导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三导油槽设置在所述过渡面上,且所述第一导油槽与所述第三导油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连通;这样能确保润滑油顺利地引流至安装座的底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油槽至少设有两个,并围绕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呈周向均匀分布;
这样能确保各导油槽将润滑油导流至安装座底部的过程中更为均匀。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槽宽均大于所述第三导油槽的槽宽;这样使得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槽导入时的面积更大,并汇流至第三导油槽并通过第二导油槽能顺利地将润滑油导流至安装座的底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油道槽相通,所述第一油道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轴承的内周壁一端;通过第一油道槽的润滑油既能导流至安装座的底部,又能导流至轴承与转动轴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油道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承的外周壁一端,所述第二油道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轴承的内周壁一端;因轴承的端面与安装座的底部相抵触,通过第二油道槽的设置能顺利地将润滑油导入至第二内壁所在的安装座内。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道槽设有若干条并围绕所述轴承的轴心呈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油道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三油道槽的数量相等;这样使得第一油道槽内的润滑油能均匀的导流至安装座的底部或轴承与转动轴之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去掉风轮的支架导油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去掉轴承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轴承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6是本技术的轴承结构示意图二。
[0019]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风机支架;2、轴承;3、转动轴;4、风轮;5、导油槽;11、安装座;21、第一油道槽;22、第二油道槽;23、第三油道槽;51、第一导油槽;52、第二导油槽;53、第三导油槽;11

1、第一内壁;11

2、第二内壁;11

3、过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3所示,本技术包括风机支架1,风机支架1上设有安装座11,且安装座11与风机支架1一体注压成型,结构更为稳固;安装座11内安装有轴承2,轴承2内穿插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一端连接有风轮4,转动轴3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座11的底部,安装座11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5,且导油槽5沿安装座11的轴向设置并与安装座11的底面呈垂直状分布;轴承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槽21,轴承2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槽22,且第一油道槽21和第二油道槽22的两端均与轴承2的内外周壁相通;轴承2的外壁设有第三油道槽23,且第三油道槽23沿轴承2的轴向设置并与轴承2的轴芯线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三油道槽23将润滑油导流至安装座11的底部。
[0021]如附图4所示,安装座11的内壁包括有第一内壁11

1和第二内壁11

2,第一内壁11

1所在的安装座11内壁直径大于第二内壁11

2所在的安装座11内壁直径,且第一内壁11

1与第二内壁11

2之间通过过渡面11

3过渡;导油槽5包括第一导油槽51、第二导油槽52和第三导油槽53,第一导油槽51设置在第一内壁11

1上,第二导油槽52设置在第二内壁11

2上,第三导油槽53设置在过渡面11

3上,且第一导油槽51与第三导油槽53连通,第三导油
槽53和第二导油槽52连通;导油槽5设有四个,并围绕安装座11的中心呈周向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润滑油更能均匀地导流至安装座11的底部。第一导油槽51和第二导油槽52的槽宽均大于第三导油槽53的槽宽。
[0022]如附图5、6所示,第一油道槽21的一端与第三油道槽23相通,第一油道槽21的另一端延伸至轴承2的内周壁一端;第二油道槽22的一端延伸至轴承2的外周壁一端,第二油道槽22的另一端延伸至轴承2的内周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包括风机支架(1),所述风机支架(1)上设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内安装有轴承(2),所述轴承(2)内穿插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一端连接有风轮(4),所述转动轴(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座(1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5),且所述导油槽(5)沿所述安装座(11)的轴向设置;所述轴承(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槽(21),所述轴承(2)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槽(22),且所述第一油道槽(21)和所述第二油道槽(22)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承(2)的内外周壁相通;所述轴承(2)的外壁设有第三油道槽(23),且所述第三油道槽(23)沿所述轴承(2)的轴向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三油道槽(23)将润滑油导流至所述安装座(1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的内壁包括有第一内壁(11

1)和第二内壁(11

2),所述第一内壁(11

1)所在的安装座(11)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壁(11

2)所在的安装座(11)内壁直径,且所述第一内壁(11

1)与第二内壁(11

2)之间通过过渡面(11

3)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的支架导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