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461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预制主梁和预制中间梁运送至预设平台;所述预设平台包括若干根支撑梁,所述预制中间梁为布置于预制主梁的若干根;S2.在所述支撑梁上设置连接副,所述预制主梁具有基准面;所述连接副包括限位件、连接件和调节件;S4.以沿纵向相邻两根支撑梁为一段连接段,每段所述连接段设有一根预制中间梁;S5.按照设定顺序将每段中的预制中间梁焊接至预制主梁,每焊接下一段预制中间梁前,通过调节件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使得每段焊接时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位于同一平面;S6.按照设定顺序将预制中间梁焊接于预制主梁形成格构钢柱;S7.将格构钢柱从支撑梁上拆除;完成后续施工步骤。施工步骤。施工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厂房结构中,通常在涉及一种格构钢柱的加工时,该类格构钢柱主体结构一侧为槽钢,另一侧为H型钢,在焊接格构钢柱的过程中时,焊完格构钢柱上表面的焊缝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能马上焊接格构钢柱下表面的焊缝,且格构钢柱的翻面较为困难,部分部位的焊缝会对槽钢、H型钢的腹板造成少量的变形,其残余应力甚至有可能导致该焊缝处裂纹的产生;而且在焊接之后,因为格构钢柱两侧的非对称结构,H型钢和槽钢的腹板和翼缘,易于向着格构钢柱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向内收缩。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能够持续调整边梁的基准面,使得提高与边梁连接形成格构钢柱的各连接件的连接有效性,保证产品成品率,降低格构钢柱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能够持续调整边梁的基准面,使得提高与边梁连接形成格构钢柱的各连接件的连接有效性,保证产品成品率,降低格构钢柱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变形。
[0005]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将形成格构钢柱的预制主梁和预制中间梁运送至预设平台;
[0007]所述预设平台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若干根支撑梁,若干根支撑梁各自对应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为横向;
[0008]所述预制主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预制中间梁为沿纵向间隔布置于预制主梁的若干根;
[0009]S2.在所述支撑梁上设置连接副,所述预制主梁具有基准面,所述连接副用于动态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
[0010]所述连接副包括对预制主梁限位的限位件、将预制主梁连接于对应支撑梁上的连接件和驱动连接件将预制主梁基准面校整的调节件;
[0011]S4.以沿纵向相邻两根支撑梁为一段连接段将预设平台分成若干段,每段所述连接段至少设有一根预制中间梁;
[0012]S5.按照设定顺序依次由上至下或依次右下之上,将每段中的预制中间梁焊接至预制主梁,每焊接下一段预制中间梁前,通过调节件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使得每段焊接时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位于同一平面;
[0013]S6.按照设定顺序逐级将预制中间梁焊接于预制主梁形成格构钢柱;
[0014]S7.将格构钢柱从支撑梁上拆除;完成后续施工步骤。
[0015]进一步,所述预制主梁至少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所述右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
[0016]所述预制中间梁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所述预制中间梁为沿纵向间隔布置的若干根。
[0017]进一步,所述调节件由通过拉杆连接的两个螺母构成,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对应支撑梁的底端调节杆和固定于预制主梁的顶端调节杆,所述底端调节杆和顶端调节杆分别各自对应螺接于拉杆连接的两个螺母。
[0018]进一步,每根所述支撑梁上对应设置有两组连接副,两组所述连接副分别对应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
[0019]进一步,所述顶端调节杆在预制主梁上连接位置的高度不小于3/4预制主梁的高度。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通过该措施在焊接过程中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槽钢、H型钢的腹板两侧施加格构钢柱宽度方向上靠外的预应力;
[0021]考虑到焊完格构钢柱上表面的焊缝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能马上焊接格构钢柱下表面的焊缝,且格构钢柱的翻面较为困难,该类格构钢柱的隔板与的槽钢、H型钢的腹板之间的焊缝,随着冷却时的收缩,会对槽钢、H型钢的腹板造成少量的变形;由于槽钢、H型钢的腹板与某些大横向筋板相靠,位于若干大横向筋板之间的,腹板与隔板的焊缝在冷却收缩时会受到大横向筋板的阻碍,其残余应力甚至有可能导致该焊缝处裂纹的产生;由于预应力是在趁焊缝尚未冷却之前施加,可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处焊缝冷却收缩后残余应力相抵消,可起到预防腹板变形、预防该处焊缝裂纹等缺陷的作用。
[0022]因为格构钢柱两侧的非对称结构,H型钢和槽钢的腹板和翼缘,在焊接之后易于向着格构钢柱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向内收缩,由于在焊接之前若干花篮螺丝在格构钢柱两侧所施加的牵引力,也可有效防止H型钢和槽钢的腹板和翼缘,在焊接之后向着格构钢柱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向内收缩。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纵梁通过连接副安装于预设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花篮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横向为工字钢6的延伸方向,所述纵向为槽钢5的延伸方向,在此不再赘述,
[0028]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0029]S1.将形成格构钢柱的预制主梁和预制中间梁运送至预设平台;所述预制主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预制中间梁为沿纵向间隔布置于预制主梁的若干根;本方案中所述预制主梁至少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右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预制中间梁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所述预制中间梁为沿纵向间隔布置
的若干根;如图所示的左纵梁即为H型钢8,所述右纵梁即为槽钢5,若干所述根预制中间梁在本方案中并非完全相同的结构,如图中所示的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隔板9;大横向筋板10;大纵向筋板11;小横向筋板12;小纵向筋板13;柱顶板14;柱顶插板;角钢连接板;1角钢17;均为预制的中间梁,在整个方案中起结构加强、连接以及对应附属功能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0030]所述预设平台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若干根支撑梁,若干根支撑梁各自对应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的支撑梁为工字钢6,采用工字钢6作为主要支撑构件,选材便捷,尺寸统一,利于形成平整的支撑平面,便于对格构钢柱成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0031]S2.在所述支撑梁上设置连接副,所述预制主梁具有基准面,所述连接副用于动态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如图所示,所述槽钢5的基准面即为其对应腹板连接各预制中间梁的一面,所述H型钢8的基准面为其对应腹板连接各预制中间梁的一面;
[0032]所述连接副包括对预制主梁限位的限位件7、将预制主梁连接于对应支撑梁上的连接件和驱动连接件将预制主梁基准面校整的调节件2;如图所示,所述限位件7为板材构造,所述连接件和调节件2的组合为花篮螺丝4,选材便捷,尺寸统一,能够起到对应的调节效果,降低成本,所述调节件2由通过拉杆连接的两个螺母构成,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对应支撑梁的底端调节杆3和固定于预制主梁的顶端调节杆1,所述底端调节杆3和顶端调节杆1分别各自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格构钢柱焊接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形成格构钢柱的预制主梁和预制中间梁运送至预设平台;所述预设平台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若干根支撑梁,若干根支撑梁各自对应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预制主梁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预制中间梁为沿纵向间隔布置于预制主梁的若干根;S2.在所述支撑梁上设置连接副,所述预制主梁具有基准面,所述连接副用于动态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所述连接副包括对预制主梁限位的限位件、将预制主梁连接于对应支撑梁上的连接件和驱动连接件将预制主梁基准面校整的调节件;S4.以沿纵向相邻两根支撑梁为一段连接段将预设平台分成若干段,每段所述连接段至少设有一根预制中间梁;S5.按照设定顺序依次由上至下或依次右下之上,将每段中的预制中间梁焊接至预制主梁,每焊接下一段预制中间梁前,通过调节件校整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使得每段焊接时预制主梁的基准面位于同一平面;S6.按照设定顺序逐级将预制中间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诚彭熙黎林周宏明毛太均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