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部件及其电动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60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油部件及其电动推杆,所述注油部件为环形套管,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注油槽,所述注油槽上连通有至少一漏油孔,所述漏油孔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延伸,所述注油部件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本发明专利技术增设一注油部件,并在注油部件上设置注油槽,实现了点对线的注油方式,降低维修或保养时从外界注油的难度。或保养时从外界注油的难度。或保养时从外界注油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油部件及其电动推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推杆的
,尤其涉及一种注油部件及其电动推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推杆又名直线驱动器,主要是由电机推杆和控制装置等机构组成的直线执行机构,是旋转电机在结构方面的一种延伸,电动推杆通过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在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通常做为执行机械使用,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0003]由于电动推杆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例如传动齿轮、丝杠、蜗轮蜗杆等,在保养或维修电动推杆时,往往需要给上述的传动组件进行润滑,现有的润滑方式通常是将外壳上注油孔对准位于内管上注油孔,然后在向内注油,这种点对点的注油方式对注油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且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电动推杆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注油部件及其电动推杆,增设一注油部件,并在注油部件上设置注油槽,实现了点对线的注油方式,降低维修或保养时从外界注油的难度。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注油部件,包括:所述注油部件为环形套管,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注油槽,所述注油槽上连通有至少一漏油孔,所述漏油孔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延伸,所述注油部件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
[0007]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槽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注油槽的一端,所述漏油孔与所述注油槽的第一开口贯通;
[0008]所述注油槽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形成有立壁,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0009]所述凸缘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环形向内凸出。
[0010]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还设有至少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二开口。
[0011]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两所述导向槽,两所述导向槽对称位于所述注油槽的两侧;
[0012]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卡翅。
[0013]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部件的一端设有若干所述漏油孔,若干所述漏油孔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分布,所述注油槽的第一开口与其中一所述漏油孔相连通,该一所述漏油孔位于若干所述漏油孔的中部。
[0014]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部件的内壁面具有两减重组,两所述减重组分别与两所述导向槽对应;
[0015]每一所述减重组均包括:若干第一减重槽,每一所述第一减重槽均沿所述注油部
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减重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凸缘、所述注油部件的端部;
[0016]所述第一减重槽和所述漏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凸缘的两侧。
[0017]上述注油部件,其中,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设有若干第二减重槽,若干所述第二减重槽均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设置。
[0018]一种电动推杆,其中,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注油部件,还包括:丝杆;
[0019]嵌套于所述丝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母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卡槽;
[0020]内管,所述内管连接于所述螺母的第二端并跟随所述螺母运动,所述内管上设有第一注油孔;
[0021]套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注油孔;
[0022]所述注油部件套设在所述螺母和所述内管外,所述注油部件的凸缘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凸缘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被所述螺母的第一端底面和所述内管的管顶面所抵接;
[0023]所述注油部件的注油槽与所述第二注油孔贯通;
[0024]所述第一注油孔与所述漏油孔贯通。
[0025]上述电动推杆,其中,所述卡槽为环形卡槽。
[0026]上述电动推杆,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出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所述导向槽周向限位;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行程开关,所述卡翅用于在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抵接行程开关。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注油结构上设置注油槽,注油槽连通漏油孔,外部注油时,经设置在壳体上的注油孔注入注油槽,然后由注油槽上的漏油孔流入内管,由于内管由传动组件直接带动工作,在内管伸缩过程中可以实现传动组件的润滑,而现有注油通常是采用点对点的注油方式,即在注油结构上设置注油孔,注油时需要将位于壳体上的注油孔和位于注油结构上注油孔对齐后才能实现注油,通过在注油结构上设置注油槽实现了点对线的注油方式,可以快速找到注油槽,降低了注油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注油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注油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推杆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推杆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推杆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推杆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中:1、注油部件;2、注油槽;3、漏油孔;4、凸缘;5、第一开口;6、立壁;7、导向槽;8、第二开口;9、卡翅;10、卡槽;11、第一减重槽;12、第二减重槽;13、丝杆;14、螺母;15、内管;16、第一注油孔;17、壳体;18、第二注油孔;19、导向条;20、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注油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注油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注油部件,注油部件1为环形套管,注油部件1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注油槽2,注油槽2上连通有至少一漏油孔3,漏油孔3沿注油部件1的周向延伸,注油部件1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4。
[0039]优选的,凸缘4用于将注油部件固定在推杆组件上,凸缘4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为条状或者环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凸缘4的竖向剖切面可以为直线形或非直线形,用于适应推杆组件上预留的不同类型安装位。
[004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注油槽2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5,漏油孔3位于注油槽2的一端,漏油孔3与注油槽2的第一开口5贯通。
[004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注油槽3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形成有立壁6,第二端形成第一开口5。
[004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凸缘4沿注油部件1的周向环形向内凸出。
[004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注油部件1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还设有至少一导向槽7,导向槽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二开口8。
[004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注油部件1的外壁面上设有两导向槽7,两导向槽7对称位于注油槽2的两侧。
[0045]进一步,作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部件为环形套管,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注油槽,所述注油槽上连通有至少一漏油孔,所述漏油孔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延伸,所述注油部件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槽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注油槽的一端,所述漏油孔与所述注油槽的第一开口贯通;所述注油槽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形成有立壁,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凸缘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环形向内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还设有至少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两所述导向槽,两所述导向槽对称位于所述注油槽的两侧;所述注油部件的外壁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卡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部件的一端设有若干所述漏油孔,若干所述漏油孔沿所述注油部件的周向分布,所述注油槽的第一开口与其中一所述漏油孔相连通,该一所述漏油孔位于若干所述漏油孔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部件的内壁面具有两减重组,两所述减重组分别与两所述导向槽对应;每一所述减重组均包括:若干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蒋领辉缪威泽
申请(专利权)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