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环用充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06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充磁部,两充磁部的相互临近处均设有铁芯和围成环形的线圈,所述线圈所构成的环形结构与待充磁磁环工件所构成的环形结构形状相同,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三个内外套设的线圈,另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线圈同轴设置,两充磁部的线圈之间设有磁环放置空间;当线圈通电时,相邻两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当待充磁磁环工件位于磁环放置空间内时,待充磁磁环工件两侧端面的中部处均具有一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使充磁后的注塑磁环的端面磁场强度更大的优点。充磁后的注塑磁环的端面磁场强度更大的优点。充磁后的注塑磁环的端面磁场强度更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环用充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磁环在成型后,需要进行充磁以具有磁力。通常会将注塑磁环放置在充磁极头上,充磁极头包括铁芯及围绕的线圈,通过线圈通电的方式对注塑磁环充磁。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充磁极头充磁后注塑磁环,其磁感线没有全部集中在端面上,而是从内外两侧面有发散,存在端面处磁场强度下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充磁后的注塑磁环的端面磁场强度更大的磁环用充磁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充磁部,两充磁部的相互临近处均设有铁芯和围成环形的线圈,所述线圈所构成的环形结构与待充磁磁环工件所构成的环形结构形状相同,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三个内外套设的线圈,另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线圈同轴设置,两充磁部的线圈之间设有磁环放置空间;当线圈通电时,相邻两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当待充磁磁环工件位于磁环放置空间内时,待充磁磁环工件两侧端面的中部处均具有一线圈。
[0005]当需要进行磁环工件充磁时,将磁环工件放置在磁环放置空间处,并使磁环工件位于一个充磁部的线圈与另一个充磁部的线圈之间,随后给两个充磁部处的线圈通电;由于磁环工件端面两侧均设有充磁部,且邻两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会使得贴近位于中间位置的线圈处的磁力线被压缩,不仅会发生上下方向的压缩,也会发生左右方向的压缩,能使充磁后的磁环工件端面上的磁场强度大幅提升。其中,磁环工件端面中部即为磁环工件端面上与磁体工件内壁外壁间等距处。
[0006]作为优选,所述铁芯上均设置有至少三个线圈,且两充磁部的线圈一一对应。上述设置能使磁力线更为紧凑,能在保持磁场强度的情况下能使磁环工件尺寸做的更小。
[0007]作为优选,所述铁芯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线圈,所述铁芯相对两侧的另一侧设有供冷却水通道的冷却通道。通过设置冷却通道,以对铁芯进行冷却降温;且冷却通道和线圈分别设置于铁芯相对两侧,能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散热。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铁芯设有用于放置线圈的放置槽,所述线圈位于放置槽内;所述线圈与放置槽槽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散热用材料;所述放置槽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线圈厚度。
[0009]通过设置放置槽以便于线圈的嵌入,能有效保持线圈形状,能使充磁后的磁环工件磁场强度更为均匀。通过填充绝缘漆或环氧树脂等绝缘散热材料,以实现电磁线圈与电磁铁芯之间的绝缘和散热。其中,线圈能完全位于放置槽,能保证充磁效果。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贯穿铁芯端面。上述设置便于线圈的放置,并能使待充磁的磁环工件距离铁芯和线圈更近,便于充磁。
[0011]作为优选,当待充磁磁环工件位于磁环放置空间内时,所述待充磁磁环工件与两侧线圈间的距离不同。通过上述设置以使磁环工件一侧端面处的磁场更强。
[0012]作为优选,至少一所述充磁部设有线圈的一侧还设有隔板;当两充磁部均设有隔板时,两隔板的厚度不同;所述隔板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待充磁磁环工件的定位凸部。通过设置不同厚度的隔板,以调节磁环工件与两充磁部的间距,从而实现磁环工件一个端面处的高强度充磁。隔板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线圈和铁芯直接与外界接触,同时隔板上还能设置定位凸起以对待充磁磁环工件进行定位固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充磁部的相邻两线圈间的距离是待充磁磁环工件的宽度的0.8至1.2倍。通过上述设置以进一步保证磁环端面的磁场强度,降低漏磁。
[0014]作为优选,充磁时的两充磁部的铁芯间的距离是待充磁磁环工件的厚度的2倍。在线圈直径或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能保证充磁取向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铁芯的厚度至少是线圈厚度的两倍,所述铁芯呈环形,所述铁芯的厚度至少是充磁部的相邻两线圈间距离的0.5倍。铁芯厚度是充磁部相邻两线圈间距离的一半以上,能降低铁芯饱和程度;铁芯的厚度至少是线圈厚度的两倍,以保证本装置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充磁部的线圈数量为大于或等于3的奇数,两侧线圈与铁芯周向外缘间距离大于位于中间的线圈与该线圈两侧的线圈间距离的二分之一。通过上述设置以避免边侧的线圈与铁芯侧壁之间部分的磁场饱和以造成漏磁。
[0016]本技术具有能使充磁后的注塑磁环的端面磁场强度更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磁环工件充磁时的磁场方向分布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铁芯、线圈和磁环工件在使用时的相对位置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磁环工件内的磁场方向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由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充磁部,两充磁部分别为上充磁部11和下充磁部12,上充磁部11和下充磁部12均包括绝缘块13,上充磁部11的绝缘块上部和下充磁部12的绝缘块下部均设有铁芯14,上充磁部11的铁芯上部和下充磁部12的铁芯上部均设有环形的线圈15,两充磁部的线圈之间设有磁环放置空间。其中,线圈15所构成的环形结构与待充磁的磁环工件2所构成的环形结构形状相同。
[0025]每个铁芯14上均设有三个平行的线圈15,即三个线圈同轴内外套设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上,三个线圈15分别是外线圈151、中线圈152和内线圈153,上充磁部11的外线圈位于下充磁部12的外线圈正上方,上充磁部11的中线圈位于下充磁部12的中线圈正上方,上充磁部11的内线圈位于下充磁部12的内线圈正上方。其中,当线圈通电时,左右相邻及上下
相邻的两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即上充磁部11的中线圈的通电电流、下充磁部12的外线圈和内线圈的通电电流相同,下充磁部12的中线圈的通电电流、上充磁部11的外线圈和内线圈的通电电流相同。其中,充磁时,磁环工件2位于外线圈151与内线圈153之间,磁环工件2位于上充磁部的中线圈的正下方及下充磁部12的中线圈的正上方。
[0026]两个铁芯14相互临近的端面均设有环形的用于放置线圈的放置槽,线圈位于放置槽内,线圈15与放置槽槽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散热用材料,放置槽深度大于或等于线圈直径。上充磁部11的铁芯下端面及下充磁部12的铁芯的上端面均设有隔板16,位于下方的隔板中部设有向上延伸并用于定位待充磁磁环工件2的定位凸部161。其中,两个隔板16的厚度不同,以使磁环工件2位于磁环放置空间内时,磁环工件2与两个铁芯14间的距离不同,以使磁环工件2能整体偏向于一侧的铁芯。
[0027]其中,铁芯14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设有线圈15,铁芯14相对两侧的另一侧设有供冷却水通过的冷却通道131,冷却通道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环用充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充磁部,两充磁部的相互临近处均设有铁芯和围成环形的线圈,所述线圈所构成的环形结构与待充磁磁环工件所构成的环形结构形状相同,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三个内外套设的线圈,另一个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线圈同轴设置,两充磁部的线圈之间设有磁环放置空间;当线圈通电时,相邻两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当待充磁磁环工件位于磁环放置空间内时,待充磁磁环工件两侧端面的中部处均具有一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用充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上均设置有至少三个线圈,且两充磁部的线圈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用充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线圈,所述铁芯相对两侧的另一侧设有供冷却水通过的冷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磁环用充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设有用于放置线圈的放置槽,所述线圈位于放置槽内;所述线圈与放置槽槽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散热用材料;所述放置槽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线圈厚度;所述放置槽贯穿铁芯端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天吴军皓潘昌辉马向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引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