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钢盘条及其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080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所述高碳钢盘条的碳含量为0.70~0.90%,所述轧制方法包括加热、粗轧工序:所述粗轧工序具体包括:将经过加热后的坯料通过六轧机连轧机组进行轧制,其中,开轧温度控制为1040~1080℃;所述六轧机连轧机组包括1#、2#、3#、4#、5#、6#轧机,所述坯料在所述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控制为:1.20~1.30、1.12~1.22、1.65~1.75、1.21~1.31、1.50~1.60、1.28~1.38。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利用高温大变形使中心偏析组织破碎,有效地降低了网状渗碳体的产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碳钢盘条及其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和高碳钢盘条。

技术介绍

[0002]高碳钢盘条中的网状渗碳体组织一直是困扰深加工行业,尤其是钢帘线、绞线行业的技术难题,网状渗碳体会导致拉拔过程中笔尖状断丝、合股断丝以及钢丝扭转性能差等,影响深加工行业生产的效率和钢丝成品质量。导致网状渗碳体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连铸坯中心偏析造成盘条中心区域的化学成分偏高,提高了Acm温度,扩大了渗碳体的转变温度区间,使得在冷却过程中渗碳体更容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最终在盘条中心区域形成网状渗碳体,降低产品合格率和质量水平。
[0003]棒线材产品由于规格较小,一般采用小方坯(横截面≤180mm
×
180mm)进行轧制而成,而由于在浇铸过程中,小方坯液芯末端没有改善中心偏析的轻/重压下设备,使得由小方坯轧制而成的高碳钢盘条中网状渗碳体组织相较于由大方坯轧制而成的盘条更多,生产难度更大。
[0004]因此,针对采用小方坯生产的高碳钢盘条,如何降低小方坯的中心偏析是解决网状渗碳体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通过在高温下控制轧制的变形条件,使得中心偏析组织破碎,有效地降低了网状渗碳体的产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碳钢盘条产品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所述高碳钢盘条的碳含量为0.70~0.90%,所述轧制方法包括加热、粗轧工序:
[0007]所述粗轧工序具体包括:
[0008]将经过加热后的坯料通过六轧机连轧机组进行轧制,其中,开轧温度控制为1040~1080℃;
[0009]所述六轧机连轧机组包括1#、2#、3#、4#、5#、6#轧机,所述坯料在所述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控制为:1.20~1.30、1.12~1.22、1.65~1.75、1.21~1.31、1.50~1.60、1.28~1.38。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坯料在所述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控制为:1.25、1.17、1.70、1.26、1.55、1.33。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所述坯料的轧制速度为0.15~0.30m/s。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坯料依次通过孔型为箱形、箱形、椭圆形、圆形、椭圆形、圆形的所述1#、2#、3#、4#、5#、6#轧机进行轧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依次将所述坯料通过设置有槽宽为174~178mm,槽深为42~46mm的箱形孔的所述1#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26~130mm,槽深为46~50mm的箱形孔的所述2#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49~153mm,槽深为25~29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3#轧机、设置有槽宽为93~97mm,槽深为34~38mm的圆形孔的所述4#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15~119mm,槽深为17~21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5#轧机、设置有槽宽为64.5~68.5mm,槽深为24~28mm的圆形孔的所述6#轧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依次将所述坯料通过设置有槽宽为176mm,槽深为44mm的箱形孔的所述1#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28mm,槽深为48mm的箱形孔的所述2#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51mm,槽深为27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3#轧机、设置有槽宽为95mm,槽深为36mm的圆形孔的所述4#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17mm,槽深为19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5#轧机、设置有槽宽为66.5mm,槽深为26mm的圆形孔的所述6#轧机。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1#、2#、3#、4#、5#、6#轧机和所述坯料之间的咬入角依次控制为20~24
°
、23~27
°
、19~23
°
、22~26
°
、21~25
°
、19~23
°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1#、2#、3#、4#、5#、6#轧机和所述坯料之间的咬入角依次控制为22
°
、25
°
、21
°
、24
°
、23
°
、21
°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的还包括:将横截面为(140~150)mm
×
(140~150)mm的所述坯料轧制为直径为5.0

14.0mm的所述高碳钢盘条。
[0018]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得到的高碳钢盘条。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在高温下开始轧制,经过六轧机连轧机组的轧制,合理调控各轧机的延伸系数,使坯料在高温下经过反复大变形,坯料心部得到有效的压缩、延长变形,使中心偏析组织破碎,有效地降低了网状渗碳体的产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的反应条件、反应物或原料用量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包括加热、粗轧工序。
[0023]加热工序具体包括:
[0024]将碳含量为0.70~0.90%、横截面为(140~150)mm
×
(140~150)mm的小方坯作为坯料放入加热炉中加热90~120min。坯料加热90~120min能够保证坯料表面和心部温度均匀一致,同时能够避免加热工序费时长,成本高的问题。
[0025]横截面为(140~150)mm
×
(140~150)mm的小方坯为常用尺寸的坯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仅以140mm
×
140mm的小方坯为例,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坯料的横截面尺寸为140mm
×
140mm,也可是其他尺寸的坯料。
[0026]粗轧工序具体包括:
[0027]将加热后的坯料通过六轧机连轧机组进行轧制,其中,开轧温度控制为1040~1080℃;
[0028]六轧机连轧机组包括1#、2#、3#、4#、5#、6#轧机,坯料在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为:1.20~1.30、1.12~1.22、1.65~1.75、1.21~1.31、1.50~1.60、1.28~1.38。优选的,坯料在1#、2#、3#、4#、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碳钢盘条的碳含量为0.70~0.90%,所述轧制方法包括加热、粗轧工序:所述粗轧工序具体包括:将经过加热后的坯料通过六轧机连轧机组进行轧制,其中,开轧温度控制为1040~1080℃;所述六轧机连轧机组包括1#、2#、3#、4#、5#、6#轧机,所述坯料在所述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控制为:1.20~1.30、1.12~1.22、1.65~1.75、1.21~1.31、1.50~1.60、1.28~1.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坯料在所述1#、2#、3#、4#、5#、6#轧机内的延伸系数依次控制为:1.25、1.17、1.70、1.26、1.55、1.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坯料的轧制速度为0.15~0.30m/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坯料依次通过孔型为箱形、箱形、椭圆形、圆形、椭圆形、圆形的所述1#、2#、3#、4#、5#、6#轧机进行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将所述坯料通过设置有槽宽为174~178mm,槽深为42~46mm的箱形孔的所述1#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26~130mm,槽深为46~50mm的箱形孔的所述2#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49~153mm,槽深为25~29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3#轧机、设置有槽宽为93~97mm,槽深为34~38mm的圆形孔的所述4#轧机、设置有槽宽为115~119mm,槽深为17~21mm的椭圆形孔的所述5#轧机、设置有槽宽为64.5~68.5mm,槽深为24~28mm的圆形孔的所述6#轧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碳钢盘条的轧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森麻晗张宇沈奎吴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