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以及极片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14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以及极片涂布装置,锂电池涂布垫片包括唇口垫片和调节垫片,调节垫片可拆卸地设置在唇口垫片上,唇口垫片包括底边框和分别连接在底边框的两端的两个侧边框,两个侧边框之间形成出料口,底边框内侧具有朝向出料口延伸的凸出部,底边框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凸出部的限位通槽,调节垫片至少部分设置在限位通槽内,调节垫片可沿限位通槽滑动。针对不同粘度、固含量的浆料,通过抽拉限位通槽内的调节垫片,可以实现快速调整涂布极片削薄区域控制,降低削薄控制受浆料来料影响。使用时只需要通过抽拉调节垫片,就能够改善削薄不良的情况,不需要频繁打开模头,减少模头清理次数和浆料报废,经济性和实用性更好。用性更好。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以及极片涂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涂布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以及极片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涂布工序为实现涂布有效控制浆料料区中间和两侧流沿区并降低高镍三元体系或其他体系中正极片匹配负极片析锂安全风险;合理设计优化锂电池涂布垫片及控制方法对锂离子电池
具有重大意义。
[0003]现有的涂布工序存在以下缺陷:
[0004](1)一般采用多料区间隔留白方式涂布,或采用组合垫片(中间削薄垫片和大垫片),其中中间削薄垫片需采用拆模头才能修正涂布中间流沿区削薄区域。拆模头调整中间削薄流沿垫片存在以下弊端:

需要清理模头内部浆料,导致浆料报废;

涂布模头为高精密设备,重复拆装易造成模头磕碰,导致涂布缺陷产生;

拆装模头涉及螺栓和垫片拆装耗时较长,完成后还需对模头循环排气,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0005](2)不同浆料对应削薄流沿差异较大,需重复调整,拆装涂布模头频繁。
[0006](3)通过厚度控制边缘削薄区域且人工测量方式有差异,精确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以及极片涂布装置。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包括唇口垫片和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唇口垫片上,所述唇口垫片包括底边框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底边框的两端的两个侧边框,两个所述侧边框之间形成出料口,所述底边框内侧具有朝向出料口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底边框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凸出部的限位通槽,所述调节垫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通槽内,所述调节垫片可沿所述限位通槽滑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唇口垫片的限位通槽中设置调节垫片,一方面,针对不同粘度、固含量的浆料,通过抽拉限位通槽内的调节垫片,可以实现快速调整涂布极片削薄区域控制,降低削薄控制受浆料来料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削薄不良的话,需要打开模头,清理唇口垫片,打开模头清理或更换唇口垫片的时候,需要把浆料清洗报废,而采用本技术的可调节垫片,只需要通过抽拉调节垫片,就能够改善削薄不良的情况,不需要频繁打开模头,减少模头清理次数和浆料报废,经济性和实用性更好。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所述调节垫片包括操作滑杆和阻流片,所述阻流片与所述操作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通槽内,所述阻流片位于所述唇口垫片与所述出料口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阻流片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唇口垫片的厚度。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滑杆的设置方便操作调节垫片,实现快速调整涂布极片削薄区域控制。
[0013]进一步,所述操作滑杆背离所述阻流片的一端设有刻度。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刻度,有利于观察控制调节垫片的伸出长度。
[0015]进一步,所述阻流片的厚度为H1,所述操作滑杆的厚度为H2,所述唇口垫片的厚度为H3,0<H1<80%H3。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阻流片的厚度过厚的话,由于阻挡浆料较多,削薄程度会增大,对于不同体系的浆料,尤其是粘度比较大的浆料,会出现浆料涂布不上的风险,而且还容易出现漏料现象;操作滑杆的厚度比例过大的话,会对阻流片的涂布效果造成影响,不容易控制阻流片的厚度;操作杆的厚度比例过小的话,会容易造成阻流片下垂,影响涂布效果。
[0017]进一步,所述操作滑杆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所述操作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通槽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长条孔与所述定位孔通过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操作滑杆能够沿所述第一限位件前后移动。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调节垫片上设置长条孔,并在限位通槽上设置定位孔,当需要抽拉调节垫片的时候,可以松开定位孔与长条孔内的第一限位件,抽拉垫片到合适位置,再锁紧第一限位件即可。
[0019]进一步,所述限位通槽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述操作滑杆能够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通槽形成的限位腔内滑动。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进一步避免调节垫片抽拉过程中接触模头,避免磨损模头。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限位通槽的内侧壁上。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限位条,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成型,而且抽拉调节垫片过程中不会使限位条松动。
[0023]进一步,所述阻流片的宽度大于所述操作滑杆的宽度。
[0024]进一步,所述限位通槽内还设有将调节垫片与限位通槽之间密封连接的密封件。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密封件,避免浆料漏出。
[0026]一种极片涂布装置,包括:
[0027]第一模具;
[0028]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模具的朝向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侧具有容纳涂布材料的第一腔室;
[0029]上述垫片,设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所述调节垫片与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料部。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极片涂布装置,可以实现削薄区域自动化控制检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涂布高精密设备模头拆装安全风险系数。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唇口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调节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第二限位件与唇口垫片安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调节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6]1、唇口垫片;11、限位通槽;12、出料口;13、侧边框;14、第二限位件;15、固定孔;16、模内孔;17、底边框;18、凸出部;
[0037]2、调节垫片;21、刻度;22、长条孔;23、定位孔;24、阻流片;25、操作滑杆;
[0038]3、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40]实施例1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包括唇口垫片1和调节垫片2,所述调节垫片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唇口垫片1上,所述唇口垫片1包括底边框17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底边框17的两端的两个侧边框13,两个所述侧边框13之间形成出料口12,所述底边框17内侧具有朝向出料口12延伸的凸出部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涂布装置的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唇口垫片(1)和调节垫片(2),所述调节垫片(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唇口垫片(1)上,所述唇口垫片(1)包括底边框(17)和分别连接在所述底边框(17)的两端的两个侧边框(13),两个所述侧边框(13)之间形成出料口(12),所述底边框(17)内侧具有朝向出料口(12)延伸的凸出部(18),所述底边框(17)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凸出部(18)的限位通槽(11),所述调节垫片(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通槽(11)内,所述调节垫片(2)可沿所述限位通槽(1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垫片(2)包括操作滑杆(25)和阻流片(24),所述阻流片(24)与所述操作滑杆(25)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滑杆(25)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通槽(11)内,所述阻流片(24)位于所述唇口垫片(1)与所述出料口(1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阻流片(24)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唇口垫片(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滑杆(25)背离所述阻流片(24)的一端设有刻度(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片(24)的厚度为H1,所述操作滑杆(25)的厚度为H2,所述唇口垫片(1)的厚度为H3,0<H1<80%H3。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烘杰王宁李明周兵张雪刘显斌熊辉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