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支持件和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06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头支持件和接触器。该触头支持件的壳体设有触头安装腔体,触头安装腔体包括位于触头支持件的上方的第一触头腔体和位于触头支持件的下方的第二触头腔体,第一触头腔体用于安装第一静触头,第二触头腔体用于安装第二静触头,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均设置于触头支持件;触头支持件设有滑槽,壳体设有限位筋,滑槽与限位筋之间设有滑动配合间隙;位于靠近第二触头腔体一侧的滑动配合间隙内,滑槽和限位筋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撑结构,且顶撑结构抵接在滑槽和限位筋中的另一个。通过上述顶撑结构对触头支持件起到托举作用,避免触头支持件向下移动,减少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错位现象。触头的错位现象。触头的错位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头支持件和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触头支持件
,尤其涉及一种触头支持件和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触头支持和壳体配合设计通常采用对称间隙,而触头支持在使用时经常由于其自身重力的影响发生向下移动现象,导致触头支持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发生错位,减小了触头接触面积,影响接触器的温升,缩短了接触器使用寿命。
[0003]因此,如何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支持件,以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触头支持件,用于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壳体、第一动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时,所述接触器内形成闭合电回路,
[0007]所述壳体设有触头安装腔体,所述触头安装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触头支持件的上方的第一触头腔体和位于所述触头支持件的下方的第二触头腔体,所述第一触头腔体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触头腔体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动触头均设置于所述触头支持件;
[0008]所述触头支持件设有滑槽,所述壳体设有限位筋,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筋之间设有滑动配合间隙;
[0009]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触头腔体一侧的滑动配合间隙内,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撑结构,且所述顶撑结构抵接在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个。
[0010]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第一动触头为进线端动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为进线端静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为出线端动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为出线端静触头。
[0011]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为方形凸台、半球形凸台或者梯形凸台。
[0012]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顶撑结构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滑槽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滑槽的第二端的方向。
[0013]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的厚度不超过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筋之间所设定的单边间隙值。
[0014]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底部。
[0015]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与所述触头支持件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0016]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筋上。
[0017]可选地,在上述触头支持件中,所述顶撑结构与所述限位筋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
连接。
[0018]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触头支持件时,由于触头支持件设有滑槽,壳体设有限位筋,滑槽套设在限位筋上,滑槽与限位筋之间设有滑动配合间隙,因此,触头支持件能够在壳体上滑动,基于触头支持件在壳体上的滑动,实现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的接触与分离,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接触与分离;并通过限位筋和滑槽的滑动配合对触头支持件的移动进行导向,防止触头支持件在移动时发生晃动,引起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和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随着触头支持件基于滑槽在所述限位筋上滑动,设置于触头支持件上的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也相应滑动,直至第一动触头和安装于第一触头腔体的第一静触头接触,第二动触头和安装于第二触头腔体的第二静触头接触,接触器内形成闭合电回路,由于第一触头腔体位于触头支持件的上方,第二触头支持腔体位于触头支持件的下方,滑槽和限位筋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撑结构,顶撑结构位于靠近第二触头腔体一侧的滑动配合间隙中,且所述顶撑结构抵接在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个,因此,通过上述顶撑结构与滑槽和限位筋中的另一个的抵接作用,能够对触头支持件起到托举作用,避免触头支持件向下移动,减少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错位现象,增大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面积,降低基于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的错位,以及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错位引起的接触器的温升,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
[0019]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触头支持件,因此兼具了上述触头支持件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头支持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头支持件与壳体配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

A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中B

B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00为触头支持件,101为滑槽,200为壳体,201为限位筋,202为第一触头腔体,203为第二触头腔体,300为顶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实现接触器的导通和断开,在触头支持件100上设置出线动触头和进线动触头,在壳体上设置进线端静触头和出线端静触头,其中,进线端静触头位于触头支持件100的上方,出线端静触头位于触头支持件100的下方,当进线端动触头和进线端静触头接触,且出线端动触头和出线端静触头接触时,所述接触器内形成闭合电回路。
[0027]为使得上述进线端动触头和进线端静触头能够实现接触和分离,出线端动触头和
出线端静触头能够实现接触和分离,在触头支持件100上设置有滑槽101,壳体200上设置有限位筋201,滑槽101套设在限位筋201上,使得触头支持件100在壳体200上能够滑动,从而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
[0028]为了便于上述触头支持件100的安装和滑动,在所述滑槽101和限位筋201之间预留设计间隙,该设计间隙在竖直方向为对称间隙,也就是说,滑槽101与限位筋201之间的上侧间隙和下侧间隙沿触头支持件100的中线位置对称且相等,同时,进线端动触头和出线端动触头在触头支持件100中心位置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基于滑槽101与限位筋201之间预留的设计间隙,触头支持件100经常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导致在竖直方向上,滑槽101与限位筋201之间的下侧间隙变小甚至变为无间隙的贴合状态,滑槽101与限位筋201之间的上侧间隙变大,设置于触头支持件100上的进线端动触头和出线端动触头也相应发生向下移动的现象,导致进线端动触头和进线端静触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接触面积变小,出线端动触头和出线端静触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接触面积变小,影响接触器的温升,缩短了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支持件,用于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壳体、第一动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时,所述接触器内形成闭合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触头安装腔体,所述触头安装腔体包括位于所述触头支持件的上方的第一触头腔体和位于所述触头支持件的下方的第二触头腔体,所述第一触头腔体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触头腔体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动触头均设置于所述触头支持件;所述触头支持件设有滑槽,所述壳体设有限位筋,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筋之间设有滑动配合间隙;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触头腔体一侧的滑动配合间隙内,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顶撑结构,且所述顶撑结构抵接在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支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头为进线端动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为进线端静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为出线端动触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锋杨云飞李新叶郑云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