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03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原料缓冲罐、进料泵、进料阀、反冲阀、油水分离器、安全阀、轻油引出阀、洗涤水引出阀、重油引出阀以及液固分离器。原料缓冲罐内煤焦油与水的混合液体通过进料泵被输送至油水分离器,在分离器内经聚结和沉降分层后通过并联的轻油引出阀、洗涤水引出阀、重油引出阀分别调控并引出轻油、洗涤水、重油三种产物,以装置内自产液体作为清洗剂进行周期性的反冲洗,使得原料混合液体中少量固体杂质能够在所设置的液固分离器内被在线清除,且从而确保了装置的长周期、高效运行。高效运行。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原料油预处理是油品加工的关键环节,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注水洗涤来脱除原料油中的盐类等杂质,从而为下游供应合格的原料油。作为焦化行业的重要中间产品,煤焦油可以被进一步深度加工为燃料油或者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被加工前该原料的注水洗涤是关键过程,然而,煤焦油的馏分相对较宽,尤其是中低温煤焦油,与水混合洗涤后会出现水上油、水层、水下油的分层,且有乳化过渡层,但是分层过程非常缓慢。
[0003]原料油预处理过程中油水分离的常用方法有:电脱盐脱水、静置分层、加注破乳剂加快油水分层、蒸馏等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存在设备体积大、能耗高、试剂消耗量大、设备易结垢与腐蚀等不足。对于煤焦油等含有重组分的宽馏分待预处理原料油,油水分离速度缓慢,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在水洗后的油水分离过程中,加快油水分离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原料缓冲罐;
[0006]油水分离器,包括沉降筒和设置在所述沉降筒内的聚结器;聚结器的进液端与原料缓冲罐连接;所述沉降筒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聚结器设于其一端,所述沉降筒的另一端设有轻油接管、水相接管以及重油接管,且所述轻油接管和水相接管均设于沉降筒的顶部,重油接管设于沉降筒的底部,所述轻油接管和水相接管之间的沉降筒的内顶部还设有隔液板,隔液板的底部和沉降筒底部预留间隙。
[0007]较佳地,聚结器包括进料管口、聚结器封头、聚结芯、分布板,聚结器筒体和聚结器法兰对;所述聚结器封头的一端与进料管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聚结器法兰对与聚结器筒体下端连接,所述聚结器筒体的上端与沉降筒的底部连通,聚结芯的入口处连通分布板,分布板的边缘无缝连接聚结器筒体内壁,所述进料管口与原料缓冲罐连通。
[0008]较佳地,所述原料缓冲罐与聚结器的进液端通过进料泵连通,进料泵与聚结器的进液端通过并联的两条支管道连通,且在两条支管道上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料阀a、进料阀b;
[0009]所述进料阀a、进料阀b与聚结器的进液端连通的两条支管道上,分别连通并引出两条并联的排液支管道,两条并联的排液支管道通过排液总管道汇合连通后与液固分离器入口连通,该液固分离设备的一个出口与中间产物油泥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排液总管道与进料泵入口的进料管道连通,且在两条排液支管道上分别连通设置有反冲阀a和反冲阀b。
[0010]较佳地,所述沉降筒的侧壁还设有与内部液体连通的一级下侧导液管口、一级上侧导液管口、二级上侧导液管口和二级下侧导液管口;所述一级下侧导液管口和一级上侧
导液管口连通有一级远传界位计,二级上侧导液管口和二级下侧导液管口连通有二级远传界位计。
[0011]较佳地,轻油接管、水相接管以及重油接管分别与对应的产物收集仓连接,且各连接管道对应设置轻油引出阀、洗涤水引出阀和重油引出阀。
[0012]较佳地,油水分离器上还连接有安全阀,安全阀的排泄管口通过管道与原料缓冲罐连通。
[0013]较佳地,所述沉降筒包括直筒体以及与直筒体两端连通的2个沉降筒封头,所述直筒体为圆筒,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直筒体的顶部设置有1

10个预留管口,且均与直筒体连通;所述直筒体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2

8个设备支座。
[0014]较佳地,所述进料阀a、进料阀b、反冲阀b和反冲阀a均为远程自动控制阀门。
[0015]较佳地,所述轻油引出阀、洗涤水引出阀和重油引出阀均为远程自动控制阀门。
[0016]较佳地,所述进料泵设置有备用泵。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油水分离器,通过将功能材料表面的水滴聚结原理与油水重力分层原理集中在同一个设备内进行有效组合应用,使得油水混合物中悬浮小水滴能够快速聚结成大水滴,进而显著加快了油水分离过程,从而实现了油水混合物初步的高效分离。另外,多组聚结器的设置,为该设备的在线自动反冲洗过程提供了硬件基础,从而为设备的长周期运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另外,设备内隔液板的设置,为水上油层、水层以及水下油层的高效分离以及外输提供了重要条件。此外,液固分离器的设置,使得原料液中少量颗粒物在反冲后能够脱离油水高效分离器并被在线清除,且分离后的液体循环回装置内部,实现了在不引入新反冲介质条件下油水分离器的自清理和长周期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油水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油水分离器设备内隔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其中:01、原料缓冲罐;02、进料泵;03、进料阀a;04、进料阀b;05、反冲阀b;06、反冲阀a;07、油水分离器;08、安全阀;09、轻油引出阀; 010、轻油;011、洗涤水;012、洗涤水引出阀;013、重油;014、重油引出阀;015、油泥;016、液固分离器;
[0023]100、沉降筒;200、聚结器;1、检修孔;2、沉降筒封头;3、预留管口;4、直筒体;5、一级下侧导液管口;6、一级上侧导液管口;7、隔液板;8、轻油接管;9、水相接管;10、二级上侧导液管口;11、二级下侧导液管口; 12、重油接管;13、设备支座;81、短节;82、接管变径头;83、接管法兰; 201、进料管口;202、聚结器封头;203、聚结芯;204、聚结器筒体;205、聚结器法兰对;206、分布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原料缓冲罐01;
[0026]油水分离器07,包括沉降筒100和设置在所述沉降筒100内的聚结器200;聚结器200的进液端与原料缓冲罐01连接;所述沉降筒10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聚结器200设于其一端,所述沉降筒100的另一端设有轻油接管8、水相接管9以及重油接管12,且所述轻油接管8和水相接管9均设于沉降筒100的顶部,重油接管12设于沉降筒100的底部,所述轻油接管8和水相接管9之间的沉降筒100的内顶部还设有隔液板7,隔液板7的底部和沉降筒100底部预留间隙。
[0027]优选地,聚结器200包括进料管口201、聚结器封头202、聚结芯203、分布板206,聚结器筒体204和聚结器法兰对205;所述聚结器封头202的一端与进料管口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缓冲罐(01);油水分离器(07),包括沉降筒(100)和设置在所述沉降筒(100)内的聚结器(200);聚结器(200)的进液端与原料缓冲罐(01)连接;所述沉降筒(10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聚结器(200)设于其一端,所述沉降筒(100)的另一端设有轻油接管(8)、水相接管(9)以及重油接管(12),且所述轻油接管(8)和水相接管(9)均设于沉降筒(100)的顶部,重油接管(12)设于沉降筒(100)的底部,所述轻油接管(8)和水相接管(9)之间的沉降筒(100)的内顶部还设有隔液板(7),隔液板(7)的底部和沉降筒(100)底部预留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器(200)包括进料管口(201)、聚结器封头(202)、聚结芯(203)、分布板(206),聚结器筒体(204)和聚结器法兰对(205);所述聚结器封头(202)的一端与进料管口(201)连接,另一端通过聚结器法兰对(205)与聚结器筒体(204)下端连接,所述聚结器筒体(204)的上端与沉降筒(100)的底部连通,聚结芯(203)的入口处连通分布板(206),分布板(206)的边缘无缝连接聚结器筒体(204)内壁,所述进料管口(201)与原料缓冲罐(01)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缓冲罐(01)与聚结器(200)的进液端通过进料泵(02)连通,进料泵(02)与聚结器(200)的进液端通过并联的两条支管道连通,且在两条支管道上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料阀a(03)、进料阀b(04);所述进料阀a(03)、进料阀b(04)与聚结器(200)的进液端连通的两条支管道上,分别连通并引出两条并联的排液支管道,两条并联的排液支管道通过排液总管道汇合连通后与液固分离器(016)入口连通,该液固分离设备的一个出口与中间产物油泥(015)连通,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刘旭旭王茂生阎能龙刘艳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