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0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后模板,后模板的顶面安装有后模仁,后模仁设置有至少一个后模镶件,后模镶件的顶部安装有成型组件,成型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件和下模件;后模镶件的顶面贯通有第一通槽,后模板贯通有与第一通槽对应的第二通槽,底板的顶面对应后模仁处安装有吸气装置,吸气装置包括吸气板和至少一个设置于吸气板上的后模顶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供后模顶杆滑移连接,后模顶杆的顶面与上模件的底面相抵触,后模顶杆顶面贯通有第一气路,吸气板贯通有与第一气路连通的第二气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在注塑时维持上、下模件的扣合状态,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的优势。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的优势。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
,特别涉及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塑胶模具是模具中常见的一种,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然而,现有的注塑机台在生产如图1所示的产品1时,工作人员通常需在镶件上预置环状结构的下模件,下模件通过自身重力定位于镶件上的凹槽内,并在下模件上扣合安装块状结构的上模件,使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用以注塑成型产品,之后,通过位于注塑机台上方的注塑端对镶件进行旋转合模并注塑,但是,在该过程中,上模件通过自身重力实现扣合定位,其抗冲击性较差,当注塑机台发生抖动时,上模件容易发生偏位或脱离定位,导致上模件与下模件的扣合状态不稳定,降低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其具备在注塑时维持上、下模件的扣合状态,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的优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后模板,所述后模板的顶面安装有后模仁,所述后模仁设置有至少一个后模镶件,所述后模镶件的顶部安装有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件和下模件;
[0005]所述后模镶件的顶面贯通有第一通槽,所述后模板贯通有与所述第一通槽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底板的顶面对应所述后模仁处安装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板和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吸气板上的后模顶杆,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均供所述后模顶杆滑移连接,所述后模顶杆的顶面与所述上模件的底面相抵触,所述后模顶杆顶面贯通有第一气路,所述吸气板贯通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的第二气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气路包括主气路和至少两个与所述主气路连通的分气路,所述分气路的顶部开口与所述上模件的底面对应。
[0007]优选的,所述后模镶件的顶面开设有供所述下模件插接的安装槽,所述下模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槽壁相抵触。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槽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模件的底面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柱插接的定位孔。
[0009]优选的,所述后模仁的顶面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外周处设置有引导凸起,所述引导凸起靠近所述后模镶件的侧壁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安装槽倾斜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气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周围设置有退回柱,所述后模板贯通有供所述退回柱滑移连接的退回孔。
[0011]优选的,所述后模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退回柱的弹性件。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贯通有供所述后模顶杆安装的顶杆槽,所述第二气路对应所述顶杆槽处连通有连接气路。
[0013]优选的,所述吸气板的顶面对应所述连接气路的开口处开设有环槽,所述后模顶杆的面设置有插接于所述环槽的密封环。
[0014]优选的,所述顶杆槽的内槽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后模顶杆的底部侧壁设置有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第一限位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上模件与下模件扣合时,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用注塑成型产品,上模件采用铝块,下模件采用铝环,上模件的底面与后模镶件相抵触,使得后模顶杆的顶面与上模件的底面相抵触,吸气装置通过第二气路的输入端与外接真空泵连接,对第二气路进行真空吸作业,使得后模顶杆通过与第二气路相通的第一气路将上模件牢固吸在后模镶件上,提高扣合状态下的上模件与下模件的抗冲击性,避免在向成型组件中注塑的过程中上模件发生偏位或脱离定位,稳定维持上模件和下模件的扣合状态,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0019]图4是图3中A区的放大图;
[0020]图5是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0021]图中:1、产品;2、底板;3、模脚件;4、后模板;5、成型组件;51、上模件;52、下模件;6、吸气装置;61、吸气板;62、后模顶杆;7、导向柱;8、导向孔;9、模仁槽;10、后模仁;11、插槽;12、后模镶件;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块;15、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块;17、安装槽;18、引导凸起;19、斜面;20、定位柱;21、定位孔;22、后模加热板;23、第一气路;24、第二气路;241、主气路;242、分气路;25、安装板;26、退回柱;27、退回孔;28、弹性件;29、顶杆槽;30、环槽;31、密封环;32、第一通槽;33、第二通槽;34、第三通槽;35、连接气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3]参考图1至图5,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包括底板2,底板2的顶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模脚件3,两个模脚件3的顶部设置有后模板4,模脚件3与后模板4相抵触用以支撑后模板4。模脚件3上对称设置有导向柱7,后模板4贯通有供导向柱7滑移连接的导向孔8,在后模板4在合模扣合动作的过程中,后模板4在导向柱7的引导下进行竖直方向的滑移动作。
[0024]后模板4的顶面开设有模仁槽9,模仁槽9内安装有后模仁10,后模仁10开设有插槽11,插槽11安装有后模镶件12,插槽11的底部内槽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后模镶件12的底部设置插接于第二限位槽15的第二限位块16,以定位后模镶件12的安装位置。
[0025]后模镶件12的顶部安装有成型组件5,成型组件5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件51和下模件52,上模件51为铝块结构,下模件52为铝环结构,二者相互扣合时形成的空腔用以注塑成型产品1。
[0026]后模镶件12的顶面开设有供下模件52插接的安装槽17,当放置成型组件5时,通过安装槽17引导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将下模件52放置于后模镶件12上,安装槽17的内槽壁与下模件52的外侧壁相抵触,以避免下模件52在后面镶块上安装后因外力作用而前后左右来回晃动。后模仁10的顶面对应安装槽17的外周处设置有引导凸起18,引导凸起18靠近后模镶件12的侧壁开设有斜面19,斜面19朝向安装槽17倾斜设置,工作人员将下模件52将放置于安装槽17周围的引导凸起18的区域内,在斜面19的引导下,下模件52的侧壁通锅引导凸起18落入安装槽17内。安装槽17的底部内槽壁设置有定位柱20,上模件51的底面开设有供定位柱20插接的定位孔21,引导上模件51以正确的位置与下模件52完成扣合。当上模件51与下模件52扣合时,上模件51的底部与第一通槽32的内槽壁相抵触,以避免上模件51因外力作用而前后左右来回晃动,对成型组件5具备较好的定位作用。
[0027]模仁槽9内还安装有位于后模仁10底部的后模加热板22,后模加热板22通过螺栓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上安装有后模板(4),所述后模板(4)的顶面安装有后模仁(10),所述后模仁(10)设置有至少一个后模镶件(12),所述后模镶件(12)的顶部安装有成型组件(5),所述成型组件(5)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模件(51)和下模件(52);所述后模镶件(12)的顶面贯通有第一通槽(32),所述后模板(4)贯通有与所述第一通槽(32)对应的第二通槽(33),所述底板(2)的顶面对应所述后模仁(10)处安装有吸气装置(6),所述吸气装置(6)包括吸气板(61)和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吸气板(61)上的后模顶杆(62),所述第一通槽(32)和所述第二通槽(33)均供所述后模顶杆(62)滑移连接,所述后模顶杆(62)的顶面与所述上模件(51)的底面相抵触,所述后模顶杆(62)顶面贯通有第一气路(23),所述吸气板(61)贯通有与所述第一气路(23)连通的第二气路(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气路(24)包括主气路(241)和至少两个与所述主气路(241)连通的分气路(242),所述分气路(242)的顶部开口与所述上模件(51)的底面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模镶件(12)的顶面开设有供所述下模件(52)插接的安装槽(17),所述下模件(5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槽(32)的内槽壁相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抖动的定位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17)的底部内槽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维超胡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