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8917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剂包括以下成分:混合溶液和pH调节剂,所述混合溶液包括聚电解质溶液和化疗药液,所述聚电解质溶液包括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溶液在pH值为5~7时,能够从液态转化为凝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使用时,对病人造成的疼痛感较弱,且能够提高化疗药液的缓释能力。化疗药液的缓释能力。化疗药液的缓释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管介入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临床上基于血管介入的栓塞剂主要用于癌症的介入治疗。
[0003]临床上基于血管介入的栓塞剂主要用于癌症的介入治疗,以肝癌为例,血管性介入中采用栓塞剂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门静脉栓塞(Pprtal vein embolization);其中,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目前被认为时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技术操作可以概括为使用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后经微导管以缓慢而稳定的流率间断、缓慢地将碘化油乳化剂或载药微球及化疗药和对比剂的混悬液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根据肿瘤供血情况逐支栓塞,待达到栓塞终点时停止推注,当注射入碘化油乳剂引起血流减慢后,可注入适当颗粒栓塞剂(空白微球或明胶海绵)达到栓塞终点。现有临床上常用的明胶海绵、微球等固体材料作为主要的栓塞材料,栓塞时固体材料在接触血管时,对病人造成的疼痛感较强,且化疗药液扩散过快,对药物的长期释放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对病人造成的疼痛感较弱的,且能够提高治疗药物释放能力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所述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包括以下成分:混合溶液和pH调节剂,所述混合溶液包括聚电解质溶液和化疗药液,所述聚电解质溶液包括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
[0006]其中,所述混合溶液在pH值为5~7时,能够从液态转化为凝胶态。
[0007]可选地,所述阴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和/或,
[0008]所述阳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
[0009]可选地,在所述聚电解质溶液中,所述阴离子水溶液和所述阳离子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0)。
[0010]可选地,所述阴离子水溶液包括聚丙烯酸水溶液、聚甲基丙烯酸水溶液、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聚乙烯磺酸水溶液、聚乙烯磷酸水溶液、透明质酸水溶液、聚赖氨酸水溶液、甘油磷酸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海藻酸水溶液、卡波姆水溶液、聚丙烯酸金属盐水溶液、聚甲基丙烯酸金属盐水溶液、聚苯乙烯磺酸金属盐水溶液、聚乙烯磺酸金属盐水溶液、聚乙烯磷酸金属盐水溶液、透明质酸金属盐水溶液、聚赖氨酸金属盐水溶液、甘油磷酸金属
盐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金属盐水溶液、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和海藻酸金属盐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1]所述阳离子水溶液包括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啶、聚丙烯酰胺、壳寡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羟乙基甲壳素、羟丁基壳聚糖和丁二酰壳聚糖的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0012]可选地,在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化疗药液与所述聚电解质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0)。
[0013]可选地,所述混合溶液与所述pH调节剂的体积比为1:(0.01~1)。
[0014]可选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柠檬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磷酸、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内酯、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乙醇胺、乙二胺、碱性氨基酸、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碳酸、醋酸、巴比妥酸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6]将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获得聚电解质溶液;
[0017]在搅拌的条件下,将化疗药液加入所述聚电解质溶液中,获得混合溶液。
[0018]可选地,将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获得聚电解质溶液的步骤中,搅拌时间为0.5~2h。
[0019]可选地,在搅拌的条件下,将化疗药液加入所述聚电解质溶液中,获得混合溶液的步骤中,搅拌时间为1~2h。
[002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利用聚电解质凝胶体系的成胶原理,将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制备成聚电解质溶液,将聚电解质溶液与化疗药液混合,加入pH调节剂,使得混合溶液整体pH值逐渐调控至阳离子高分子和阴离子高分子的pKa之间,混合溶液通过聚电解质溶液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得带有化疗药液的混合溶液由液态转变成凝胶态,从而将传统的固体栓塞剂接触血管改变成液态栓塞剂接触血管,降低病人的疼痛感,同时化疗药液充分的分散在混合溶液中,在混合溶液变成凝胶时,化疗药液充分分散在凝胶中,减缓化疗药液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化疗药液的缓释能力,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在血管中呈现凝胶状,如此一来,凝胶在血管的某些特殊部位的栓塞封闭效果更加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的流变性能测试曲线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制备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的体外药物释放测试曲线
图。
[0026]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临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混合溶液和pH调节剂,所述混合溶液包括聚电解质溶液和化疗药液,所述聚电解质溶液包括阴离子水溶液和阳离子水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溶液在pH值为5~7时,能够从液态转化为凝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和/或,所述阳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电解质溶液中,所述阴离子水溶液和所述阳离子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载药凝胶栓塞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水溶液包括聚丙烯酸水溶液、聚甲基丙烯酸水溶液、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聚乙烯磺酸水溶液、聚乙烯磷酸水溶液、透明质酸水溶液、聚赖氨酸水溶液、甘油磷酸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海藻酸水溶液、卡波姆水溶液、聚丙烯酸金属盐水溶液、聚甲基丙烯酸金属盐水溶液、聚苯乙烯磺酸金属盐水溶液、聚乙烯磺酸金属盐水溶液、聚乙烯磷酸金属盐水溶液、透明质酸金属盐水溶液、聚赖氨酸金属盐水溶液、甘油磷酸金属盐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金属盐水溶液、羧甲基淀粉钠水溶液和海藻酸金属盐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阳离子水溶液包括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啶、聚丙烯酰胺、壳寡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识宇韩涛赵岩吕建华吴秘张文昌方雅茹邹如飞欧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