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740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0
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拒马型锁扣,所述拒马型锁扣包括多个X交叉的交叉管,在所述交叉管的交叉点上部固定有水平管,在所述交叉管和水平管中分别穿过支撑树干和水平树干,所述支撑树干从下部伸出的长度大于上部伸出的长度,下部伸出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树干将多个交叉管串联为相互平行的排状X型拒马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拦截泥石流运动,消耗泥石流动能,由于拒马型结构能够有效展宽,结构内部可与泥石流颗粒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拦截泥石流运动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施工条件。条件。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防治是山地灾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拦挡坝、排导槽等岩土工程在泥石流防治中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施工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在山区小流域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非常有限。同时,拦挡坝和排导槽等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运输条件和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导致许多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沟道不能及时得到治理。而且,施工过程中对泥石流沟道的扰动也非常大,对沟道的发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此外,以谷坊坝为代表的修复工程,虽然施工难度低、经济性高,但也面临着受水流冲刷的影响,从而容易发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针对泥石流防治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拒马型锁扣,所述拒马型锁扣包括多个X交叉的交叉管,在所述交叉管的交叉点上部固定有水平管,在所述交叉管和水平管中分别穿过支撑树干和水平树干,所述支撑树干从下部伸出的长度大于上部伸出的长度,下部伸出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树干将多个交叉管串联为相互平行的排状X型拒马状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拒马型结构的排列长度略大于沟道横断面宽度,一般在5

10m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
[0007]优选的,所述交叉管的交叉点下部的中空部分嵌入天然石块,增加结构自重。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树干胸径为10

15cm,所述水平树干胸径为10

15cm,高度为100

150cm。
[0009]优选的,所述交叉管和水平管通过焊接或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树干的胸径。
[0010]前述的一种拒马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树干胸径为10

15cm,将拒马型锁扣的水平管依次套入树干作为拒马型结构的水平支撑,选取树干胸径为10

15cm,高度为100

150cm,嵌入拒马型锁扣的交叉管,将多个拒马型锁扣填充完后,依次排列形成X型拒马状。
[0011]优选的,所述拒马型结构设置于沟道中,将交叉管底部树干嵌入土体,或将水平管
两端树干嵌入坡体,增加结构稳定性。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拦截泥石流运动,消耗泥石流动能,由于拒马型结构能够有效展宽,结构内部可与泥石流颗粒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拦截泥石流运动的目的。在交叉管起到固定作用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水平管增加结构横向空间的拓展,更加适合于拦截泥石流的环境。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施工条件。
[0014]所述拒马型结构能够适应泥石流运动,进行自我调整,布置在沟道中,长度一般是安装沟道横断面宽度来设计的,可将水平树干和支撑树干嵌入土体内部,起到锚固作用,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发挥拦截泥沙和分选水沙的作用。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拒马型结构,其内部可用天然石块填充固定,具备破碎流体、抵抗清水冲刷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小流域泥石流沟道,而且结构能够嵌入土体,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拒马型结构稳定性较高。
[0016]水平树干和支撑树干可直接在施工现场取料,或运输到现场后再组装。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施工难度低、经济性高且能够有效拦截泥石流,可实现在小流域泥石流沟道中大面积推广的目的。稳定性好、移动方便,可在泥石流沟道大面积推广,且配置难度低、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拒马型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拒马型锁扣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拒马型结构布置方式横断面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
拒马型锁扣,2

水平树干,3

支撑树干,4

交叉管,5

水平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4]相反,本申请涵盖任何由权利要定义的在本申请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申请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拒马型锁扣1,所述拒马型锁扣1包括多个X交叉的交叉管4,在所述交叉管4的交叉点上部固定有水平管5,在所述交叉管4和水平管5中分别穿过支撑树干3和水平树干2,所述支撑树干3从下部伸出的长度大于上部伸出的长度,下部伸出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树干2将多个交叉管4串联为相互平行的排状X型拒马状结构。
[0027]其中水平树干2采用胸径为10

15cm的树干,两端可伸入坡体,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树干3采用胸径为10

15cm,高度为100

150cm的树干,底部可伸入土体,增加结构与地面连接。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拒马型结构,其核心构件是拒马型锁扣,用于连接树干。三根管可通过焊接或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树干的胸径。
[0029]本实施例所述拒马型结构的排列长度略大于沟道横断面宽度,一般在5

10m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
[003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交叉管的4交叉点下部的中空部分可用天然石块填充固定,具备破碎流体、抵抗清水冲刷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小流域泥石流沟道,而且结构能够嵌入土体,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拒马型结构稳定性较高。
[0031]另外,当拒马型结构上游来沙逐渐淤积后,形成台阶状,将增加沟道的形状阻力,从而有利于抑制泥石流运动。
[0032]实施例2
[0033]本实施例为一种拒马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按设计的拒马尺寸在沟道内确定施工位置;
[0035]将拒马型锁扣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根据现场树木情况收集树干,必要时,可运输适量的树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拒马型锁扣,所述拒马型锁扣包括多个X交叉的交叉管,在所述交叉管的交叉点上部固定有水平管,在所述交叉管和水平管中分别穿过支撑树干和水平树干,所述支撑树干从下部伸出的长度大于上部伸出的长度,下部伸出的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树干将多个交叉管串联为相互平行的排状X型拒马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拒马型结构的排列长度为5

1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管的交叉点下部的中空部分嵌入天然石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马型泥石流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穿过水平管的树干胸径为10

15cm,穿过交叉管的树干胸径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梦珍黄科翰介玉新崔一飞傅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