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16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该防护网结构包括立柱、防护网片和拉结紧固系统;其中,立柱设有多个且间隔布设;防护网片包括半内凹蜂窝结构网,连接在相邻两片半内凹蜂窝结构网之间的钢丝环组;拉结紧固系统包括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并与防护网片上下边沿连接的网片固定组件、连接在立柱上并与预设地桩相连的柱体紧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边坡防护工程上能够有效缓冲落石冲击作用,增加使用安全性,还有效降低构件的损耗。构件的损耗。构件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


[0001]本技术属于边坡防护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保证破碎岩石质边的安全,常在边坡下方布设被动防护网,对岩质边坡上由于风化,雨水或震动造成的落石,滚石及浅层崩塌进行防护。
[0003]被动防护网一般是由减压环,钢柱,固定系统,环形网或是方形网构成。现有的被动防护网主要是由金属丝编织成类孔洞状的菱形,正方形或是圆形金属网,安装在两钢柱之间,当滚石落入网中时网体牵连钢柱产生倾斜作用,如果作用力过大或过于频繁,则危害了防护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功能构件损耗,需要及时维护;通常使用的减压环虽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受到冲击力发生巨大形变后不可重复使用,增加了耗材的使用量,使用中不能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动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该防护网结构能够有效缓冲落石冲击作用,有效降低构件的损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包括:
[0007]立柱,其设有多个且间隔布设;
[0008]防护网片,其包括半内凹蜂窝结构网,连接在相邻两片半内凹蜂窝结构网之间的钢丝环组;
[0009]拉结紧固系统,其包括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并与防护网片上下边沿连接的网片固定组件、连接在立柱上并与预设地桩相连的柱体紧固组件。
[0010]进一步,所述半内凹蜂窝结构网由多根横向间隔布设的直钢丝和多根纵向间隔布设的波浪型弹簧钢丝交错编制而成。
[0011]进一步,所述网片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下端位置处的下支撑绳、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上端位置处的上支撑绳、连接在半内凹蜂窝结构网与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之间的缝合绳;所述上支撑绳上设有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
[0012]进一步,所述柱体紧固组件包括一端与立柱顶端连接的侧拉锚绳、设在侧拉锚绳上的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和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均包括桶状外壳、设在桶状外壳内的膨胀体、与膨胀体连接并延伸至桶状外壳外侧的连接杆、连接在膨胀体和桶状外壳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桶状外壳一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膨胀体整体截面类似三角八字型。
[0014]进一步,所述立柱顶端设有多个挂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将防护网片进行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防护网片受到冲击后优先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减弱对立柱的横向作用力,实现有效的缓冲目的;设置的第一/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对立柱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实现复用,维护时可减少耗材的消耗量,方便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半内凹蜂窝结构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立柱;2

挂环;3

半内凹蜂窝结构网;4

钢丝环组;5

直钢丝;6

波浪型弹簧钢丝;7

下支撑绳;8

上支撑绳;9

缝合绳;10

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11

侧拉锚绳;12

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13

桶状外壳;14

膨胀体;15

连接杆;16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2]如图1至3所示,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该防护网结构包括立柱1、防护网片和拉结紧固系统;立柱1提供基础支撑和固定作用;防护网片用于实现滚石拦截,并缓冲滚石的作用力;拉结紧固系统用于对立柱1和防护网片实现有效固定。
[0023]立柱1设有多个且间隔布设在防护区域;立柱1下端可采用买入土层方式固定,也可采用螺栓螺母连接件固定在预先施工的地桩上,可根据应用工况进行适当选择;为了方便立柱1与绳体等构件的连接,在立柱1顶端设有多个挂环2。
[0024]防护网片包括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和钢丝环组4;相邻立柱1之间可设有两个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两片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之间通过钢丝环组4连接,钢丝环组4是由多个环形钢丝网串接而成并呈直线型,钢丝环组4具有较好的变形特点,可适应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的纵向变形;实际应用时相邻立柱1之间间距较短时可采用单片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具有特殊的纵向弹性变形特点,其在结构上是由多根横向间隔布设的直钢丝5和多根纵向间隔布设的波浪型弹簧钢丝6交错编制而成,直钢丝5抑制横向变形,而波浪型弹簧钢丝6可实现纵向的弹性变形。
[0025]拉结紧固系统包括网片固定组件和柱体紧固组件;网片固定组件连接在相邻立柱1之间并与防护网片上下边沿连接固定;紧固组件连接在立柱1上并与预设地桩相连。具体的,网片固定组件包括下支撑绳7、上支撑绳8、缝合绳9;下支撑绳7连接在相邻立柱1之间下端位置处;上支撑绳8连接在相邻立柱1之间上端位置处,为了缓冲防护网片对立柱1的冲击作用,在上支撑绳8上设有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10,每个立柱1两侧连接有两个上支撑绳8,可将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10连接在上支撑绳8和立柱1之间,这样方便安装和维护;缝合绳9为钢丝绳,用于将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与上支撑绳8和下支撑绳7之进行连接固定,立柱1两侧的相邻半内凹蜂窝结构网3利用钢丝环组4进行连接。具体的,柱体紧固组件包括一端与
立柱1顶端连接的侧拉锚绳11、设在侧拉锚绳11上的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12,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12具体是连接在立柱1和侧拉锚绳11之间,侧拉锚绳11设置的数量根据应用工况进行确定;可一根立柱1布设两个侧拉锚绳11,也可一根立柱1布设一个侧拉锚绳11且相邻立柱1之间的侧拉锚绳11共用一个地桩连接点。
[0026]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10和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12在结构设计上均具有复用功能;具体的,第一负泊松比耗能器10和第二负泊松比耗能器12均包括桶状外壳13、膨胀体14、连接杆15和复位弹簧16;桶状外壳13的截面呈矩形一端呈封闭状并在外侧设有连接环,桶状外壳13另一端设有挡板,挡板设有导向筒;膨胀体14整体呈多边形筒状结构,截面类似三角八字型,膨胀体14折弯处均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或由弹性板材一体成型加工而成,膨胀体14形成的两个大尺寸避免设有耐磨层并能够与桶状外壳13内壁产生摩擦作用;连接杆15与导向筒滑动配合,连接杆15一端与膨胀体14内凹的折弯处铰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其设有多个且间隔布设;防护网片,其包括半内凹蜂窝结构网,连接在相邻两片半内凹蜂窝结构网之间的钢丝环组;拉结紧固系统,其包括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并与防护网片上下边沿连接的网片固定组件、连接在立柱上并与预设地桩相连的柱体紧固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内凹蜂窝结构网由多根横向间隔布设的直钢丝和多根纵向间隔布设的波浪型弹簧钢丝交错编制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负泊松比耗能器的半内凹蜂窝结构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下端位置处的下支撑绳、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上端位置处的上支撑绳、连接在半内凹蜂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鸿运孟凡慧梁思怡张静毅何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