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06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雪崩防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包括底座和桩本体,所述桩本体固定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上,所述桩本体的迎雪面为上部向所述桩本体的背雪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桩本体的两侧面靠近所述背雪面的一侧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将所述桩本体顶部以及两侧的雪导向所述背雪面后方的导雪面,所述背雪面上开设有槽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身不仅可以抑制雪崩运动,减缓运动速度,减少雪崩对客体的危害,又可以改变雪崩运动方向,分割雪崩流,减小雪崩的强度,从而达到保护雪崩下方客体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


[0001]本技术涉及雪崩防治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

技术介绍

[0002]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
ˉ
30米/秒,随着雪体的不断下降,速度也会突飞猛涨。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所以,在容易雪崩的地区设置用于减缓甚至阻挡雪崩的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能有效减缓甚至阻挡雪崩后的雪崩流,降低雪崩的强度,减少对雪崩下方的客体的危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包括底座和桩本体,所述桩本体固定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上,所述桩本体的迎雪面为上部向所述桩本体的背雪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桩本体的两侧面靠近所述背雪面的一侧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将所述桩本体顶部以及两侧的雪导向所述背雪面后方的导雪面,所述背雪面上开设有槽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本身不仅可以抑制雪崩运动,减缓运动速度,减少雪崩对客体的危害,又可以改变雪崩运动方向,分割雪崩流,减小雪崩的强度,从而达到保护雪崩下方客体的目的。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迎雪面为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的梯形。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迎雪面采用梯形的结构,不仅能确保整个桩本体迎雪面的强度,同时,形成桩本体的两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能为雪崩流进行导向,避免对桩本体造成过大冲击而损坏桩本体。
[0009]进一步,所述桩本体的侧面为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的梯形。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桩本体的侧面采用梯形的结构,能确保桩本体侧面的强度。
[0011]进一步,所述桩本体通过混凝土浇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和所述桩本体还通过钢筋固定连接。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桩本体通过混凝土浇筑在底座上,施工制作方便,通过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确保两者连接的强度。
[0013]进一步,所述槽腔的内壁上设有防渗层。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渗层的设置能避免槽腔内部潮湿。
[0015]进一步,所述导雪面和所述背雪面均为三角形,且所述背雪面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导雪面的一侧边共线。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角形的导雪面能有效将桩本体顶部以及侧面的雪崩流导向背雪面的后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底座;2、桩本体;3、迎雪面;4、背雪面;5、导雪面;6、槽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底座1和桩本体2,所述桩本体2固定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所述底座1可以为矩形体或梯形体,附图1中的底座1结构采用矩形体结构,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桩本体2的迎雪面3(所述迎雪面3是指在出现雪崩时朝向所述雪崩方向,且在接触雪崩流时最先抵接雪崩流的一面)为上部向所述桩本体2的背雪面4 (所述背雪面4是指远离所述迎雪面3的一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桩本体2的两侧面靠近所述背雪面4的一侧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将所述桩本体2顶部以及两侧的雪导向所述背雪面4后方的导雪面5,所述背雪面 4上开设有槽腔6。
[0023]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迎雪面3为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的梯形,迎雪面3采用梯形的结构,不仅能确保整个桩本体2迎雪面3的强度,同时,形成桩本体2的两侧面由下至上依次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能为雪崩流进行导向,避免对桩本体2造成过大冲击而损坏桩本体2。
[00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桩本体2的侧面为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的梯形,桩本体2的侧面采用梯形的结构,能确保桩本体2侧面的强度。
[002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桩本体2通过混凝土浇筑在所述底座1 上,所述底座1和所述桩本体2还通过钢筋固定连接,桩本体2通过混凝土浇筑在底座1上,施工制作方便,通过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确保两者连接的强度。
[0026]优选的,所述槽腔6的内壁上设有防渗层,防渗层的设置能避免槽腔6 内部潮湿。所述导雪面5和所述背雪面4均为三角形,且所述背雪面4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导雪面5的一侧边共线,三角形的导雪面5能有效将桩本体2顶部以及侧面的雪崩流导向背雪面4的后方。
[002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桩的迎雪面3的倾斜设置的梯形,所述桩本体2的两侧面为梯形;所述桩本体2的顶部呈五边形,其中一侧边与所述迎雪面3的顶边共线,两相对的侧边与所述桩本体2的两侧面的顶边共线,另外量相邻的侧边与两个所述导雪面5的上部侧边共线;两个所述导雪面5呈三角形,所述背雪面4呈三角形,所述槽腔6设置在所述背雪面4的中部,可用于放置物质。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雪崩防治分流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及外加剂、模板;(2)混凝土拌制:在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的情况下,按最佳配料顺序和拌制时间进行试验,经试验审核后,达到设计求方可使用,配合比、顺序、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3)底座1处理:清理基础底面,铺以合适厚度的天然碎石,将钢筋按设计布置在内后夯实整平成底座1;(4)模板工程:模板的安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于检查校核,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5)混凝土浇筑桩本体2:卸入仓内成堆混凝土料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人工平仓,刮杠刮平,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石子外漏,无蜂窝麻面;混凝土初凝后可拆模;(6)布置形式:分流桩群按梅花形布置,每个分流桩之间的横向距离为分流桩高的4 倍,每列分流桩之间的纵向距离为分流桩高之6倍。
[0029]工作原理:当运动中的雪崩雪和处于静止状态的分流桩的迎雪面3进行碰撞时,迎雪面3对雪崩流造成阻挡,减缓雪崩流的速度;由于雪崩时雪崩流具有非常大的冲量,如果直接通过竖直设置的迎雪面3进行阻挡的话,容易对桩本体2造成损害,不能对后续的雪崩流造成阻挡,而本申请中的迎雪面3采用倾斜设置,且桩本体2的两侧面也采用倾斜设置,以及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桩本体(2),所述桩本体(2)固定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所述桩本体(2)的迎雪面(3)为上部向所述桩本体(2)的背雪面(4)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桩本体(2)的两侧面靠近所述背雪面(4)的一侧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将所述桩本体(2)顶部以及两侧的雪导向所述背雪面(4)后方的导雪面(5),所述背雪面(4)上开设有槽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雪面(3)为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的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雪崩防治分流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高斌王斌赵楠牛雅萱柳玉智刘琦徐晓东李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