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584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道边坡技术领域的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座、设备盒和套筒,基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轴座,轴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板,内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内防护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转轴的外侧套接有扭簧。通过设置的基座,基座为内防护板提供一定的滑动支撑,并且使其可以在转动同时增加底部的摩擦力,使得整体力矩稳定,增加抗撞击强度,混凝土块便于制作并且重力大,同样也可以替换为其余的类似效果的材质。为其余的类似效果的材质。为其余的类似效果的材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道边坡
,特别是涉及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道,指供火车行驶的交通线路,由路基、道床、轨枕和钢轨构成,包括沿线的桥梁、隧道和各种辅助设施,铁道也称铁路,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0003]铁道两边的坡称为铁道边坡,边坡上因为地质变动,天气,雨水等会有滚石或杂物落下,对铁道产生破坏,现有的普通的边坡保护装置(护栏、护网),拦住滚石之后就被砸坏了,并且有时滚石能量太大,也无法全部防护,为此我们提出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具有防护效果好和避免被砸坏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座、设备盒和套筒,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轴座,所述轴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板,所述内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所述内防护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扭簧,所述内防护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橡胶缓冲带,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防护板,所述外防护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所述内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楔块,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柱,所述内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电环板,所述导电环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套筒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电柱,所述内柱的顶部设置有圆角柱,所述设备盒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发射器,所述设备盒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8]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对基座和内防护板进行施工安装,并将外防护板位于两个内防护板之间的缝隙位置,并将内防护板面向防护边坡一侧,当边坡有滚石落下时,其砸在内防护板的外侧首先被橡胶缓冲带吸收一部分动力,并且避免其因刚性碰撞而产生运动轨迹大范围偏转的情况,接着内防护板在受到碰撞时力矩发生偏转,在转轴的支撑下发生转动,进而可化解一定的碰撞力进而使得其改变运动轨迹进一步吸收动能,接着转轴外侧的扭簧为转轴和内防护板的转动施加力矩,并减缓其的偏转,将扭力施加在与碰撞路径的相反的位置,进一步增加吸能的效果,接着如果当石块的动能过大,此时其会挤开内防护板之间穿过并与外防护板形成碰撞,该外防护板可以为传统的防护装置,进而增加了整体保护性,并且避免了防护装置因碰撞产生的损坏,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可以建立对防护网形成的智能监控,当内防护板发生偏转时楔块挤压内柱,并将顶部的圆角柱作用下将内柱挤压到套筒
内部,此时内柱底部的导电环板与导电柱连接,进而连通信号发射器的电路,激活其发出信号运作,并传递信号该点位产生碰撞,小型碰撞点位报警作业人员可以清除石块,当内防护板归位后,弹簧将导电环板和导电柱分离,解除信号产生的触发,并且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信号发出情况,则便于铁路维护系统得知当大面积发生滑坡或者坍塌时第一时间得知,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和减轻了维护成本,整体方案为内防护板吸能,使滚石的破坏力大降,而冲击能量转化为沉重的内防护板的转动,则内防护板不易被破坏,并在清除滚石后可以恢复原状。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固板的位置与内置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固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内防护板的外侧。
[0010]加固板加固在内置槽安装一定机构时,可以增加内防护板缺失部分的防护,增加了防护强度。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防护板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相滑动接触,所述内防护板为矩形混凝土块。
[0012]基座为内防护板提供一定的滑动支撑,并且使其可以在转动同时增加底部的摩擦力,使得整体力矩稳定,增加抗撞击强度,混凝土块便于制作并且重力大,同样也可以替换为其余的类似效果的材质。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扭簧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内置槽内腔的底部,所述扭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基座的顶部。
[0014]当转轴被转动时,转轴外侧的扭簧为转轴和内防护板的转动施加力矩,并减缓其的偏转,将扭力施加在与碰撞路径的相反的位置,进一步增加吸能的效果。
[00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防护板和外防护板呈品字形均匀排列分布,所述内防护板呈线性均匀分布在基座的顶部。
[0016]该设计为便于内防护板在受到冲撞时不影响彼此的转动,而且如果石块从内防护板之间缝隙穿出,则由外防护板进行阻拦,增加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00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远离导电环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筒内腔的底部,所述弹簧套接在导电柱的外侧。
[0018]弹簧为导电环板和内柱提供复位的能力,便于其与导电柱脱离接触。
[00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楔块的位置与内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楔块、套筒和设备盒位于内置槽的内侧。
[0020]楔块在内防护板产生转动时,此时可以对圆角柱和内柱产生挤压,并且内置槽可以为内部结构产生保护,增加使用寿命。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通过对基座和内防护板进行施工安装,并将外防护板位于两个内防护板之间的缝隙位置,并将内防护板面向防护边坡一侧,当边坡有滚石落下时,其砸在内防护板的外侧首先被橡胶缓冲带吸收一部分动力,并且避免其因刚性碰撞而产生运动轨迹大范围偏转的情况,接着内防护板在受到碰撞时力矩发生偏转,在转轴的支撑下发生转动,进而可化解一定的碰撞力进而使得其改变运动轨迹进一步吸收动能,接着转轴外侧的扭簧为转轴和内防护板的转动施加力矩,并减缓其的偏转,将扭力施加在与碰撞路径的相反的位置,进一步增加吸能的效果,接着如果当石块的动能过大,此时其会挤开内防护板之间穿过并与外防护
板形成碰撞,该外防护板可以为传统的防护装置,进而增加了整体保护性,并且避免了防护装置因碰撞产生的损坏;
[0023]2、通过设置的设备盒,可以建立对防护网形成的智能监控,当内防护板发生偏转时楔块挤压内柱,并将顶部的圆角柱作用下将内柱挤压到套筒内部,此时内柱底部的导电环板与导电柱连接,进而连通信号发射器的电路,激活其发出信号运作,并传递信号该点位产生碰撞,小型碰撞点位报警作业人员可以清除石块,当内防护板归位后,弹簧将导电环板和导电柱分离,解除信号产生的触发,并且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信号发出情况,则便于铁路维护系统得知当大面积发生滑坡或者坍塌时第一时间得知,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和减轻了维护成本,整体方案为内防护板吸能,使滚石的破坏力大降,而冲击能量转化为沉重的内防护板的转动,则内防护板不易被破坏,并在清除滚石后可以恢复原状;
[0024]3、通过设置的基座,基座为内防护板提供一定的滑动支撑,并且使其可以在转动同时增加底部的摩擦力,使得整体力矩稳定,增加抗撞击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包括基座(1)、安装座(8)、设备盒(15)和套筒(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轴座(9),所述轴座(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内防护板(6),所述内防护板(6)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5),所述内防护板(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3),所述转轴(2)的外侧套接有扭簧(4),所述内防护板(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橡胶缓冲带(11),所述安装座(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防护板(7),所述外防护板(7)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网(10),所述内防护板(6)的一侧设置有楔块(12),所述套筒(14)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柱(13),所述内柱(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电环板(17),所述导电环板(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9),所述套筒(14)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电柱(18),所述内柱(13)的顶部设置有圆角柱(16),所述设备盒(15)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发射器(1501),所述设备盒(15)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1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边坡吸能防护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一星李小强罗喜娜常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