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71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用于拦截坡面的坠物,该张口式引导网通过将在次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的网片,沿坡面进行至少一次折叠,形成折叠部,发生大规模落石堆积时,张口式引导网受到大能级冲击,网片发生变形,带动折叠支撑件在卡扣中快速滑动耗能,大量耗能并提供位移空间,网片折叠部的折叠面逐步释放,从而使得张口式引导网下方出现可供更多落石堆积的区域。实现了防止网片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或被撕毁,减小上部立柱顶部受到的拉力,减少堆积落石对引导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减少堆积落石对引导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减少堆积落石对引导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


[0001]本技术涉及于边坡防护工程领域的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特别地涉及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

技术介绍

[0002]经过多年发展,边坡柔性防护系统目前主要包括主动网、被动网、引导网、棚洞防护装置等,其中,引导网是应用场景较多的一种防护网。通常,引导网系统又可以分为覆盖式引导网、张口式引导网等。张口式引导网通常包括落石拦截区、落石引导区,在引导区底部形成堆积区。有落石掉落时,落石冲击网片,由落石拦截区的网片对落石能量进行消减,然后引导落石进入引导区的网片下方的落石缓冲通道,落石引导区的网片对落石能量进行进一步的消减,最后引导落石滚落至防护系统下方的堆积区。
[0003]2010年11月,四川奥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CN201908312U中提出了一种引导型防护系统,坡面上部的钢柱将整个防护系统像“口袋”一样张开,引导落石滚动路径,然后再设计落石集中区域进行落石治理和清除。
[0004]2013年11月,四川奥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CN203768918U中提出了一种帘式防护网,在防护网与山体之间形成间隙制约落石的速度,引导落石滚落轨迹,同样实现了引导防护的目的。
[0005]2014年06月,成都新途科技有限公司在CN204000899U中提出了一种幕帘柔性防护网,石块被拦截后便沿着网与坡面间预留的间隙滑落至底部的落石集中区。
[0006]2017年04月,四川奥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CN207934047U中提出了一种帘式防护网,在网格下部间隔布置有多条加强绳,使得防护网下部结构得到加强。
[0007]2020年07月,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在CN111719449 A中提出了一种落石缓冲柔性防护系统,该防护系统将来自上部边坡的落石引导至坡脚或下坡段集中堆积清理,或者使落石以相对较小的动能和弹跳高度进入下一道防护结构。
[0008]目前,现有技术中,张口式引导网均是将上部边坡的落石引导至坡脚或下坡段集中堆积清理。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底部堆积区网片堆积落石方量较大,进而造成落石挤压网片,如图1所示。这不仅会导致网片下部严重变形,无法兜住落石,而且会将落石的重量全部变成荷载施加于网面上,并传递至引导网上部的钢柱上方,对结构整体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由于网片很可能在落石积压的情况下发生大量塑性变形,清理后必须更换网片,也使得引导网在引导落石后恢复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这均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以解决现有张口式引导网系统容易出现底部堆积区网片堆积落石方量较大而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用于拦截坡面的坠物,包括立柱、网片、次支撑件、下支撑件,所述立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坡
面上的第一固定点,所述网片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网片的上端连接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网片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点之间的连线形成底部基线,所述网片的底端通过所述下支撑件设置在位于所述底部基线下方的所述坡面上,所述次支撑件位于所述底部基线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的所述网片,沿所述坡面进行至少一次折叠,形成折叠部。
[0011]可选地,所述折叠部包括固定件、折叠面、折叠支撑件,在每个所述折叠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折叠面压紧。
[0012]可选地,所述折叠支撑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
[0013]可选地,所述折叠部位于所述网片下部的堆积区。
[0014]可选地,在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网片上设置所述折叠部。
[0015]可选地,还包括上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依次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上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立柱外侧所述坡面上的第二固定点上;所述网片的上端连接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包括:所述网片的上端通过所述上支撑件连接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上端。
[0016]可选地,所述网片沿坡面纵向设置有若干根纵向拉绳,所述纵向拉绳包括纵向主拉绳,所述纵向主拉绳的上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纵向主拉绳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件或者所述坡面底部锚固点连接。
[0017]可选地,在所述次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的所述网片上,沿坡面横向设置有至少一根横向拉绳;所述横向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坡面两侧锚固点连接,或者,所述横向拉绳的两端分别与在最外侧的所述纵向主拉绳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网片下部的堆积区上横向设置有若干根间隔的加强绳,所述加强绳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米。
[0019]可选地,在所述上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至少一条所述横向拉绳、和/或所述加强绳上设置有制动器。
[0020]本技术的张口式引导网,通过将在次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的网片,沿坡面进行至少一次折叠,形成折叠部,发生大规模落石堆积时,张口式引导网受到大能级冲击,网片发生变形,带动折叠支撑件在卡扣中快速滑动耗能,大量耗能并提供位移空间,网片折叠部的折叠面逐步释放,从而使得张口式引导网下方出现可供更多落石堆积的区域。实现了防止网片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或被撕毁,减小上部立柱顶部受到的拉力,减少堆积落石对引导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1]当阅读了下面对于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该理解,虽然这些实施例被分别描述,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组合到其它的实施例。
[0022]图1是示出一种现有张口式引导防护网面临落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的立体图;
[0024]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的侧视图;
[0025]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折叠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的立体图;
[0027]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另外,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有时将构成要素放大示出。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的尺寸比率不同或者与其他附图中的尺寸比率不同。另外,在剖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有时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剖面线省略。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将参考图2至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
[0032]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张口式引导防护网20,用于拦截坡面30的落石、山体、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用于拦截坡面的坠物,包括立柱、网片、次支撑件、下支撑件,所述立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坡面上的第一固定点,所述网片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网片的上端连接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网片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点之间的连线形成底部基线,所述网片的底端通过所述下支撑件设置在位于所述底部基线下方的所述坡面上,所述次支撑件位于所述底部基线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的所述网片,沿所述坡面进行至少一次折叠,形成折叠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包括固定件、折叠面、折叠支撑件,在每个所述折叠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折叠支撑件与所述折叠面压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位于所述网片下部的堆积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在每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网片上设置所述折叠部。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君张一帆刘昕朱麟晨胡峰何强万军王开云谭永杰曾永红龚建辉潘朋赵青海王磊舒东利黄畇坤田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铁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