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92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泥石流对高铁隧洞出入口的危害,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分别与隧洞出入口端面位置固定连接的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截面形状与隧洞口形状一致且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向远离隧洞口方向延伸,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均设有缓冲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远离相应隧洞口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挡体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均纵向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流结构,各个导流结构输出端均设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泥石流排导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泥石流灾害进行预警并防止泥石流对高铁隧洞出入口的阻断和掩埋,实现了预防和保护的结合。结合。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结构,特别是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在泥石流多发地区,泥石流对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有时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穿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高铁隧洞也受到很大影响,高铁隧洞穿越泥石流多发的山体内部,高铁隧洞出入口两端在山体爆发泥石流时高铁隧洞出入口两端可能会被山体上下落的泥石流阻断或掩埋,造成高铁线路中断,行驶中的高铁在遇到泥石流时由于高铁速度很快无法及时制动,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事故发生,现有的高铁隧洞出入口端面和山体相平齐很容易被下落的泥石流阻断和掩埋,容易造成高铁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通过设置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和挡体结构以及导流结构能够将山体上下落的泥石流进行阻挡和导流,将下落的泥石流引导到隧洞出入口两侧流出,避免了下落的泥石流对隧洞口的阻断和掩埋,有效防止了高铁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的缓冲结构对下落的泥石流中的石块等重物进行减速缓冲,防止隧洞出入口延伸段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通过设置开口逐渐增大且呈梯形形状的泥石流排导槽以及多个多级挡板对导流后的泥石流进行分散引导,防止泥石流堆积在隧洞口两侧,同时多个多级挡板对泥石流中的石块等重物进行阻挡筛分并让泥石流中的流体继续流出,逐级降低了泥石流的速度和危害性,通过设置图像识别摄像头对泥石流的发生进行灾害预警,实现预防和保护的结合。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分别与隧洞出入口端面位置固定连接的隧洞出入口延伸段,所述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截面形状与隧洞口形状一致且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向远离隧洞口方向延伸,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均设有缓冲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远离相应隧洞口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挡体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均纵向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流结构,各个导流结构输出端均设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泥石流排导槽。
[0005]作为优选,所述挡体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竖向挡板,挡体结构纵向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斜向挡板,各个斜向挡板均与相应的导流结构相配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结构为上端面与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相切的斜坡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各个泥石流排导槽在纵向方向上沿远离隧洞口方向开口逐渐增大呈梯形形状,各个泥石流排导槽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斜向引导板,各个泥石流排导槽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向布置且沿远离隧洞口方向长度逐渐增长的多级挡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的缓冲槽,缓冲槽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滑杆,多个竖向滑杆滑动配合有在缓冲槽内部竖向运动的缓冲板,各个竖向滑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各个缓冲弹簧两端均分别与缓冲槽和缓冲板相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竖向挡板朝向隧洞口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块,竖向挡板上端面设有图像识别摄像头。
[001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隧洞出入口延伸段和挡体结构以及导流结构能够将山体上下落的泥石流进行阻挡和导流,将下落的泥石流引导到隧洞出入口两侧流出,避免了下落的泥石流对隧洞口的阻断和掩埋,有效防止了高铁交通事故的发生;2.通过设置隧洞出入口延伸段上端面的缓冲结构对下落的泥石流中的石块等重物进行减速缓冲,防止隧洞出入口延伸段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3.通过设置开口逐渐增大且呈梯形形状的泥石流排导槽以及多个多级挡板对导流后的泥石流进行分散引导,防止泥石流堆积在隧洞口两侧,同时多个多级挡板对泥石流中的石块等重物进行阻挡筛分并让泥石流中的流体继续流出,逐级降低了泥石流的速度和危害性;4.通过设置图像识别摄像头对泥石流的发生进行灾害预警,实现预防和保护的结合。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延伸防护结构装置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结构装置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结构装置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1.隧洞出入口延伸段,2.挡体结构,3.导流结构,4.泥石流排导槽,5.竖向挡板,6.斜向挡板,7.斜向引导板,8.多级挡板,9.缓冲槽,10.竖向滑杆,11.缓冲板,12.缓冲弹簧,13.弧形挡块,14.图像识别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分别经过施工固定连接在隧洞入口端和隧洞出口端的端面位置并向外延伸,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可以设置为混凝土结构,隧洞出入口端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截面形状与隧洞口形状一致且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向远离隧洞口方向延伸,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均设有缓冲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
1远离相应隧洞口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挡体结构2,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均纵向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流结构3,各个导流结构3输出端均设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泥石流排导槽4,挡体结构2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竖向挡板5,挡体结构2纵向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斜向挡板6,各个斜向挡板6均与相应的导流结构3相配合,竖向挡板5上端面设有图像识别摄像头14,图像识别摄像头14与远程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山体发生滑坡等现象预兆山体要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图像识别摄像头14可以实时监控到山体上石块等物体的运动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人员可以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灾害预警防护处理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高铁隧洞及其沿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
[0018]当山体爆发泥石流时,高速下落的泥石流部分从山体两侧滑落,部分落在高铁隧洞出入口两端位置,滑落的泥石流首先接触到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设有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的缓冲槽9,缓冲槽9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滑杆10,多个竖向滑杆10滑动配合有在缓冲槽9内部竖向运动的缓冲板11,各个竖向滑杆10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12,各个缓冲弹簧12两端均分别与缓冲槽9和缓冲板11相连接,缓冲槽9和缓冲板11均可以设置为钢制结构,缓冲槽9锚固在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高速下落的泥石流首先接触到缓冲板11并压迫缓冲板11在缓冲槽9内部向下运动,缓冲板11沿多个竖向滑杆10向下运动并克服多个缓冲弹簧12的弹力,多个缓冲弹簧12对缓冲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隧洞出入口端面位置固定连接的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所述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截面形状与隧洞口形状一致且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向远离隧洞口方向延伸,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均设有缓冲结构,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远离相应隧洞口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挡体结构(2),各个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均纵向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流结构(3),各个导流结构(3)输出端均设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泥石流排导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体结构(2)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竖向挡板(5),挡体结构(2)纵向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高于隧洞口上端面的斜向挡板(6),各个斜向挡板(6)均与相应的导流结构(3)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泥石流灾害的高铁隧洞口防护结构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3)为上端面与隧洞出入口延伸段(1)上端面相切的斜坡结构。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金玉杨兴隆张兴胜刘汉东赵亚文石尚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