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及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13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及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属于光学领域,集成光源包括灯箱体、灯条组、散热单元和视窗线扫单元;两个灯条组通过两端的灯条调节安装件安装于灯箱体并调节两者的间距和相对角度;散热单元和视窗线扫单元设置于灯箱体的顶部,且视窗线扫单元的视窗口正对两个灯条组的中间设置;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相机组件、镜头组件、光源组件、小Z轴调节组件和大Z轴调节组件;光源组件采用前述的集成光源;小Z轴调节组件和大Z轴调节组件用于相机组件的精确调距和快速调距;本集成光源提供了亮度均匀的光照环境,且提供了线扫窗,为高精的光学采集装置提供了稳定的线扫光源,可在包括IC载板的高精检测领域推广应用。可在包括IC载板的高精检测领域推广应用。可在包括IC载板的高精检测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及光学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及光学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业中,图像采集技术中常用到辅助光源,如顶光源、侧光源、底光源等。针对检测领域,常用到底光源至于光学镜头下方,然而对于高精图像采集装置,如IC载板、PCB、FPD等检测领域,常规的圆周形、侧入射光源无法满足匀光及线扫的环境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及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其能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集成光源包括灯箱体、灯条组、散热单元和视窗线扫单元;两个所述灯条组相对的布置在所述灯箱体内下部,两个灯条组通过两端的灯条调节安装件安装于灯箱体并调节两者的间距和相对角度;所述散热单元和视窗线扫单元设置于所述灯箱体的顶部,且视窗线扫单元的视窗口正对两个灯条组的中间设置。
[0005]进一步的,灯箱体包括灯箱侧板、灯箱前顶板、灯箱前加强柱和灯箱后下支撑板;所述灯箱前顶板、灯箱前加强柱和灯箱后下支撑板设置于两个相对的灯箱侧板之间;在所述灯箱侧板上开设灯条安装口。
[0006]进一步的,在两个灯箱侧板相对的侧面处设置反光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视窗线扫单元包括线扫鳍片背架、灯片、匀光棒、匀光片组、线扫侧板、线扫前端板、线扫顶板和线扫底板;所述线扫鳍片背架、灯片、匀光棒、匀光片组、线扫前端板自后向前依次布置,所述灯片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线扫鳍片背架的前端面;两个线扫侧板相对的布置在线扫鳍片背架、灯片、匀光棒、匀光片组、线扫前端板的两侧;所述线扫顶板和线扫底板的前后两端设置在线扫鳍片背架和线扫前端板的上下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线扫顶板上开设线扫顶窗口,所述线扫底板上开设线扫底窗口,所述线扫顶窗口、匀光片组和线扫底窗口自上而下布置。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相机组件、镜头组件、光源组件、小Z轴调节组件和大Z轴调节组件;所述光源组件采用前述的集成光源;所述相机组件、镜头组件、光源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且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之间设置一个柔性防尘护套;所述小Z轴调节组件和大Z轴调节组件依次连接于所述相机组件,用于相机组件的精确调距和快速调距。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集成光源提供了亮度均匀的光照环境,且提供了线扫窗,为高精的光学采集装置提供了稳定的线扫光源,可在包括IC载板的高精检测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带视窗的集成光源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0012]图3为集成光源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4为灯条组的示意图;
[0014]图5为视窗线扫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6为光学图像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0、灯箱体;11、灯箱侧板;12、灯箱前顶板;13、灯箱前加强柱;14、灯箱后下支撑板;15、反光板;
[0018]20、灯条组;21、灯条体;22、灯壳架;23、灯条风扇;
[0019]30、散热单元;
[0020]40、视窗线扫单元;41、线扫鳍片背架;42、灯片;43、匀光棒;44、匀光片组;45、线扫侧板;451、灯棒安装槽;452、光片安装叉槽;46、线扫前端板;47、线扫顶板;471、线扫顶窗口;48、线扫底板;481、线扫底窗口;
[0021]50、灯条调节安装件;
[0022]100、相机组件;
[0023]200、镜头组件;
[0024]300、光源组件;
[0025]400、小Z轴调节组件;
[0026]500、大Z轴调节组件;
[0027]600、柔性防尘护套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参见图1

图5,集成光源包括灯箱体10、灯条组20、散热单元30和视窗线扫单元40。
[0030]连接关系:两个所述灯条组20相对的布置在所述灯箱体10内下部,两个灯条组20通过两端的灯条调节安装件50安装于灯箱体10并调节两者的间距和相对角度;所述散热单元30和视窗线扫单元40设置于所述灯箱体10的顶部,且视窗线扫单元40的视窗口正对两个灯条组20的中间设置。
[0031]其中,灯箱体10包括灯箱侧板11、灯箱前顶板12、灯箱前加强柱13和灯箱后下支撑板14。
[0032]具体的,所述灯箱前顶板12、灯箱前加强柱13和灯箱后下支撑板14设置于两个相对的灯箱侧板11之间;在所述灯箱侧板11上开设灯条安装口。
[0033]进一步的,在两个灯箱侧板11相对的侧面处设置反光板15,用于箱体内光照反射。
[0034]其中,参见图4,灯条组20包括灯条体21、灯壳架22和灯条风扇23;所述灯条体21置
于所述灯壳架22内,所述灯条风扇23设置在所述灯壳架22的背面。
[0035]其中,参见图5,视窗线扫单元40包括线扫鳍片背架41、灯片42、匀光棒43、匀光片组44、线扫侧板45、线扫前端板46、线扫顶板47和线扫底板48。
[0036]布置关系:所述线扫鳍片背架41、灯片42、匀光棒43、匀光片组44、线扫前端板46自后向前依次布置,所述灯片42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线扫鳍片背架41的前端面;两个线扫侧板45相对的布置在线扫鳍片背架41、灯片42、匀光棒43、匀光片组44、线扫前端板46的两侧。所述线扫顶板47和线扫底板48的前后两端设置在线扫鳍片背架41和线扫前端板46的上下端。
[0037]进一步的,所述线扫顶板47上开设线扫顶窗口471,所述线扫底板48上开设线扫底窗口481,所述线扫顶窗口471、匀光片组44和线扫底窗口481自上而下布置。
[0038]进一步的,在两个线扫侧板45内侧开设灯棒安装槽451和光片安装叉槽452,匀光棒43的两端嵌入灯棒安装槽451内定位,匀光片组44的两端嵌入光片安装叉槽452内定位。
[0039]其中,散热单元30和视窗线扫单元40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将散热单元30集成在视窗线扫单元40上,如将散热单元30设置在线扫鳍片背架41的鳍片背部。
[0040]一种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参见图6,包括相机组件100、镜头组件200、光源组件300、小Z轴调节组件400和大Z轴调节组件500;所述光源组件300采用前述的集成光源。
[0041]其中,所述相机组件100、镜头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视窗的集成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光源包括灯箱体(10)、灯条组(20)、散热单元(30)和视窗线扫单元(40);两个所述灯条组(20)相对的布置在所述灯箱体(10)内下部,两个灯条组(20)通过两端的灯条调节安装件(50)安装于灯箱体(10)并调节两者的间距和相对角度;所述散热单元(30)和视窗线扫单元(40)设置于所述灯箱体(10)的顶部,且视窗线扫单元(40)的视窗口正对两个灯条组(20)的中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源,其特征在于:灯箱体(10)包括灯箱侧板(11)、灯箱前顶板(12)、灯箱前加强柱(13)和灯箱后下支撑板(14);所述灯箱前顶板(12)、灯箱前加强柱(13)和灯箱后下支撑板(14)设置于两个相对的灯箱侧板(11)之间;在所述灯箱侧板(11)上开设灯条安装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源,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灯箱侧板(11)相对的侧面处设置反光板(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组(20)包括灯条体(21)、灯壳架(22)和灯条风扇(23);所述灯条体(21)置于所述灯壳架(22)内,所述灯条风扇(23)设置在所述灯壳架(22)的背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线扫单元(40)包括线扫鳍片背架(41)、灯片(42)、匀光棒(43)、匀光片组(44)、线扫侧板(45)、线扫前端板(46)、线扫顶板(47)和线扫底板(48);所述线扫鳍片背架(41)、灯片(42)、匀光棒(43)、匀光片组(44)、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江黄黎明郭冰曹葵康温延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