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EZH2共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2708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ZH2共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医药领域。该EZH2共价抑制剂为式I所示化合物。该化合物能够与EZH2发生共价结合,对EZH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ZH2共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ZH2共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EZH2是多梳家族蛋白PRC2复合物的催化组分,可通过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发生三甲基化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相对正常组织来说,EZH2在多种癌组织(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淋巴瘤等)中表达异常增高,且其表达越高,肿瘤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
[0003]除了表达水平的异常,EZH2基因的突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研究发现22%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生发中心、7%的滤泡性淋巴瘤以及12%~23%的脊髓发育不良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体细胞中,均存在EZH2基因的突变。目前已经检测到的EZH2基因突变主要位于EZH2的SET结构域第641位酪氨酸(Y641N、F、S或H)、第677位丙氨酸突变为甘氨酸(alanine 677 glycin,A677G)和第687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lanine 687 valine,A687V)。与EZH2的过表达不同,EZH2基因突变导致H3K27me3丰度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上升。也就是说,EZH2过表达、EZH2基因突变都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联。开发出能够有效抑制野生型EZH2和突变型EZH2的药物对治疗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0004][0005]目前,已经有多个靶向EZH2的小分子化合物进入临床。其中,已上市的EPZ6438作为一种有效的EZH2可逆抑制剂,能够浓度依赖性的降低野生型或SMARCB1突变细胞中总体H3K27Me3水平,并引起去除SMARCB1的MRT细胞系中强的抗增殖作用。但是,作为一种EZH2可逆抑制剂,EPZ6438存在以下问题:(1)EPZ6438对EZH2的作用强度不够,抑制活性有限;(2)EPZ6438的半衰期较短,给药剂量较大;(3)EPZ6438对EZH2靶蛋白难以产生持续抑制作用,易产生耐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亟需开发出一种对EZH2的作用强度更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EZH2抑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ZH2共价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8][0009]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或者,R1选自H、C1‑6烷基,R2、R3连接形成5~8元饱和环烷基;
[0010]R4选自H、C1‑6烷基;
[0011]R5选自未被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环烷基、3~8元饱和杂环基;所述饱和杂环基中的杂原子选自N、O或S,杂原子个数为1~3个;所述取代基选自C1‑6烷基;
[0012]L选自m选自0,1,2,3;n选自0,1,2,3;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p选自0,1,2,3;
[0013]R6为可与半胱氨酸发生共价反应的基团;
[0014]R7选自H、C1‑6烷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所示:
[0016][0017]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或者,R1选自H、C1‑3烷基,R2、R3连接形成5~6元饱和环烷基;
[0018]R4选自H、C1‑3烷基;
[0019]R7选自H、C1‑3烷基;
[0020]n选自0,1,2,3;
[0021]R8选自氢、C1‑3烷基;
[0022]X选自CO、SO2;
[0023]R9选自卤素;
[0024]R
10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0025]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
[0026][0027]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或者,R1选自H、C1‑3烷基,R2、R3连接形成5~6元饱和环烷基;
[0028]R4选自H、C1‑3烷基;
[0029]R7选自H、C1‑3烷基;
[0030]n选自0,1,2,3;
[0031]R8选自氢、C1‑3烷基;
[0032]Y选自CO、SO2。
[0033]进一步地,式I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烷基;或者R1选自H、C1‑2烷基,R2、R3连接形成6元饱和环烷基;
[0034]和/或,R4选自H、C1‑2烷基;
[0035]和/或,R5选自未被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饱和环烷基、5~6元饱和杂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C1‑6烷基;
[0036]和/或,L选自和/或,L选自和/或,R6选自
[0037]和/或,R7选自H、C1‑2烷基。
[0038]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
[0039][0040][004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0043]步骤1:化合物A与化合物B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C;
[0044]步骤2:化合物C与化合物D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E;
[0045]步骤3:化合物E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F;
[0046]步骤4:化合物F与化合物G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H;
[0047]步骤5:化合物H和化合物J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
[0048]其中,R1‑
R7、L如上所述。
[0049]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还原剂选自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硼氢化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30℃;
[0050]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选自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硼氢化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30℃;
[0051]步骤3中,所述水解反应是在碱溶液中进行的;所述碱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用碱溶液中的溶剂为醇类溶剂、水中的任意一种或
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水解反应的温度为40~90℃;
[0052]步骤4中,所述偶联剂选自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N

羟基
‑7‑
氮杂苯并三氮唑、1

羟基苯并三唑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甲亚砜、N,N

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或者,R1选自H、C1‑6烷基,R2、R3连接形成5~8元饱和环烷基;R4选自H、C1‑6烷基;R5选自未被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环烷基、3~8元饱和杂环基;所述饱和杂环基中的杂原子选自N、O或S,杂原子个数为1~3个;所述取代基选自C1‑6烷基;L选自m选自0,1,2,3;n选自0,1,2,3;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p选自0,1,2,3;R6为可与半胱氨酸发生共价反应的基团;R7选自H、C1‑6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所示: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或者,R1选自H、C1‑3烷基,R2、R3连接形成5~6元饱和环烷基;R4选自H、C1‑3烷基;
R7选自H、C1‑3烷基;n选自0,1,2,3;R8选自氢、C1‑3烷基;X选自CO、SO2;R9选自卤素;R
10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或者,R1选自H、C1‑3烷基,R2、R3连接形成5~6元饱和环烷基;R4选自H、C1‑3烷基;R7选自H、C1‑3烷基;n选自0,1,2,3;R8选自氢、C1‑3烷基;Y选自CO、SO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烷基;或者R1选自H、C1‑2烷基,R2、R3连接形成6元饱和环烷基;和/或,R4选自H、C1‑2烷基;和/或,R5选自未被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饱和环烷基、5~6元饱和杂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C1‑6烷基;和/或,L选自和/或,L选自
和/或,R6选自选自和/或,R7选自H、C1‑2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
6.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化合物A与化合物B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C;步骤2:化合物C与化合物D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还原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E;步骤3:化合物E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F;步骤4:化合物F与化合物G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H;步骤5:化合物H和化合物J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R1‑
R7、L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7.根据权利要求6所示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洛汀张强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