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07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属于轴类零件锻造技术领域。包括分体上模装置和分体下模装置;分体上模装置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第三上模,第一上模依次套装第二上模和第三上模,第一上模外圈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压环。分体下模装置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第三下模和第四下模,第一下模上面设置的第二下模,第二下模套装第三下模,第二下模与第三下模上面设置第四下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以往整体式加工方式,解决模具冷却问题,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降低模具成本,满足模锻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需求。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需求。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属于轴类零件锻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种大变径长轴类模锻件盘部成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摆辗机摆辗成型,为仿形开式模具,工艺余量大,有飞边,成型效率低,锻件盘部流线不均匀;一种是先预镦再用压力机锻打成型,为闭式模具,工艺余量小,无飞边,成型效率高,锻件内部流线均匀,质量好。
[0003]如图6所示,采用的是整体嵌入式闭合模具,用压力机锻打成型的方式,成型快,效率高。整体模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生产节拍较快,模具与工件1100℃左右接触频繁,模具温度很快上升,出现自回火现象,模具硬度下降,出现变形、磨损,从而不能满足继续生产需求,需要修模或更换模具后,才能继续生产。根据数据统计,每套模具约干100件工件左右,就需要修模或换模,费用较高,不能满足模锻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而且整体模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从下模内腔棱角处断裂。现领域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4]1、使用过程中,由于生产节拍较快,模具与工件1100℃左右接触频繁,模具温度很快上升,出现自回火现象,模具硬度下降,出现变形、磨损,从而不能满足继续生产需求,需要修模或更换模具后,才能继续生产。
[0005]2、每套模具约干100件工件左右,就需要修模或换模,费用较高,不能满足模锻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而且整体模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从下模内腔棱角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解决模具冷却问题,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降低模具成本,满足模锻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需求。
[0007]本技术所述的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包括分体上模装置和分体下模装置;
[0008]分体上模装置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第三上模,第一上模依次套装第二上模和第三上模,第一上模外圈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压环。
[0009]分体下模装置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第三下模和第四下模,第一下模上面设置的第二下模,第二下模套装第三下模,第二下模与第三下模上面设置第四下模,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的设计,各部件之间均为独立件,可相互更换,模具部件互换性强。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部件损坏,单独更换即可,不用整体换模,节省了模具费用。
[0010]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0011]分体上模由第一上模、第二上模、第三上模三部分组装而成:第一上模内孔设计有
凸缘,与第三上模为过盈配合,组装时,第三上模的凸台,卡到第一上模的凸缘上,组装完毕,第一上模、第三上模的下平面正好平齐,构成锻件盘部上平面成型面;第二上模的外径尺寸与第一上模的大端内径尺寸相同,为间隙配合,第一上模与第三上模组合完毕后,将第二上模放入第一上模的内孔,将第三上模压紧;上模整体组装完毕,用压盘压住第一上模的外圆台阶,并用螺栓紧固于上模座。
[0012]分体下模由第四下模、第一下模、第一下模、第三下模四部分组装而成,第三下模与第一下模为小间隙配合,组装时,第三下模放入第一下模的内孔,组装完毕,彼此上、下平面均要平齐;第一下模设计有子口,与第一下模的台阶配合组装;第四下模设计有子口,与第一下模的凸台配合组装,同时,将第三下模压紧;下模整体组装完毕,用螺栓将第四下模与下模座连接牢固,从而将分体下模整体紧固。第四下模的内孔与第三下模的上平面及内孔,构成锻件盘部外圆、下端面的成型面。
[0013]优选地,第三上模设有与第一上模相适配的凸缘。
[0014]优选地,第二上模底面设有上模水槽,可以通循环冷却液对第三上模进行冷却。
[0015]优选地,第三下模与第四下模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环。
[0016]优选地,第二下模与第四下模及第一下模均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环。
[0017]优选地,第一下模上面设有下模水槽,可以通循环冷却液对第三下模进行冷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进行分体设计,充分考虑了模具的成本问题。原来的整体模具结构,磨损后,只能整体更换或修复,改为分体结构以后,只需对易损件第三上模、第三下模进行更换或修复即可,减少了模具成本。
[0020]2、本技术进行分体设计,充分考虑了模具的互换性问题。模具各部件均为独立件,模具之间可以相互更换,方便、快捷、实用。
[0021]3、本技术通过设置分体下模,解决了下模模腔断裂的问题。原来的整体结构下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沿模腔的棱角应力集中处断裂,改为分体结构以后,各部件均为独立件,不存在应力集中点,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0022]4、通过在第二上模、第一下模上设计有冷却水槽,进、出水口各一个,实际生产时,可通入循环冷却液对成型件第三上模、第三下模进行冷却,降低模具的升温,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分体上模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分体下模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上模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下模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分体上模;2、分体下模;3、固定压环;4、上模水槽;5、下模水槽;
[0030]11、第一上模;12、第二上模;13、第三上模;21、第一下模;22、第二下模;23、第三下模;24、第四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包括分体上模1装置和分体下模2装置;
[0033]分体上模1装置包括第一上模11、第二上模12和第三上模13,第一上模11依次套装第二上模12和第三上模13,第一上模11外圈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压环3。
[0034]分体下模2装置包括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第三下模23和第四下模24,第一下模21上面设置的第二下模22,第二下模22套装第三下模23,第二下模22与第三下模23上面设置第四下模24。
[0035]如图1~图6所示,第三上模13设有与第一上模11相适配的凸缘。第二上模12底面设有上模水槽4。第三下模23与第四下模24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环。第二下模22与第四下模24及第一下模21均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环。第一下模21上面设有下模水槽5。
[0036]实施例1的进一步描述:
[0037]如图1~图5所示,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的设计为分体组合结构,主要易损成型部件第三上模13、第三下模23设计为独立的薄片件,可拆下更换,第二上模12计有上模水槽4和第一下模21设计有下模水槽5,进、出水口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上模(1)装置和分体下模(2)装置;分体上模(1)装置包括第一上模(11)、第二上模(12)和第三上模(13),第一上模(11)依次套装第二上模(12)和第三上模(13),第一上模(11)外圈设有与之配合的固定压环(3),分体下模(2)装置包括第一下模(21)、第二下模(22)、第三下模(23)和第四下模(24),第一下模(21)上面设置第二下模(22),第二下模(22)套装第三下模(23),第二下模(22)与第三下模(23)上面设置第四下模(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锻件自动模锻线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军蔡英杰贾盛磊孙高燕李吉立赵刚赵孝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陵美力达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