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24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8
本申请至少公开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装置,块体装置包括安装孔部,安装孔部包括第一安装孔道、第二安装孔道、第三安装孔道、第四安装孔道、第五安装孔道、第六安装孔道,块体装置的外壁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块体装置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第八流道、第九流道、第十流道、第十一流道、第十二流道,能够改善流体控制装置的泄漏,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系统。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热管理系统中,需要多个阀实现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以车辆热管理系统为例,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阀及节流机构等,这些阀与节流机构的连接需要多根管路,多根管路连接可能使泄漏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能够改善泄漏风险。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装置,所述块体装置包括安装孔部,所述安装孔部包括第一安装孔道、第二安装孔道、第三安装孔道、第四安装孔道、第五安装孔道、第六安装孔道,所述块体装置的外壁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所述块体装置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第八流道、第九流道、第十流道、第十一流道、第十二流道,所述第一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二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三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四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七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四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五流道、所述第六流道和所述第八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六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八流道、所述第十一流道、所述第十二流道、所述第九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五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九流道、所述第十流道、所述第七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道,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道,所述第五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四安装孔道,所述第六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第四安装孔道,所述第七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五安装孔道,所述第八流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九流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十流道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五安装孔道,所述第十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十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上述方案,块体装置包括各安装孔和各流道及各接口,改善了泄漏风险。
[000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系统中管路连接,改善泄漏风险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中间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电池冷却器、气体冷却器和上述的流体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
出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与所述电池冷器的进口连接。
附图说明
[0006]图1所示为流体控制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中流体控制装置的一个视角的主视示意图;
[0008]图2A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09]图2B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10]图2C为图2中C

C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11]图2D为图2中D

D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12]图2E为图2中E

E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13]图2F为图2中F

F方向的剖面示意视图;
[0014]图3所示为图1中流体控制装置各安装孔及各流道的视角一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文中的开阀是指阀的阀芯相对于阀口动作使流体经过,参图1

图4,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装置,块体装置包括安装孔部,安装孔部供阀机构或其它单元连接用。
[0017]具体地,如图1

图3所示,块体装置包括块体100,块体100可以是铸造件或锻造件或机构加工制成,安装孔部包括第一安装孔道110、第二安装孔道120、第三安装孔道130、第四安装孔道140、第五安装孔道150及第六安装孔道160。第一安装孔110道、第二安装孔道120、第三安装孔道130、第四安装孔140道、第五安装孔道150及第六安装孔道160、均具有开口,各开口的朝向相同,即各开口的朝向一致,有利于提高块体100的空间利用率。定义各开口所在的面为第一面M,各安装孔道为自第一面M向块体100内部延伸的与第一面垂直的直孔。
[0018]本实施例中,块体100呈长方体结构,当然这不是对块体100结构的限制。块体100的外壁包括第一接口01、第二接口02、第三接口03、第四接口04、第五接口05、第六接口06。
[0019]在块体100的内部,在图1所示的块体100的XX方向,第一安装孔道110、第二安装孔道120、第三安装孔道130及第四安装孔道140排成一列,第二安装孔道120与第三安装孔道130位于第一安装孔道110和第四安装孔道140之间,第二安装孔道120比第三安装孔道130靠近第一安装孔道110。
[0020]第一接口01与第一安装孔道110之间具有第一流道1,第三接口03与第一安装孔道110之间具有第二流道2,第一安装孔道110与第二安装孔道120之间具有第三流道3,相应地,第一安装孔道110的孔壁包括第一口101、第二口102和第三口103,第一口101与第一流道1的位置相应,第二口102与第二流道102的位置相应,第三口103与第三流道103的位置相应,从而使第一接口01、第一流道1、第一安装孔道110连通、第三接口03、第二流道2、第一安装孔道110连通,第三流道3与第一安装孔道110连通。定义块体100的与第一面M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N,第一接口01与第三接口03位于块体100的同一侧壁,定义为块体100的第一壁A,第一接口01、第一流道1、第一口101相比第三接口03、第二流道2和第二口102更靠近第一面
M,即在第一安装孔110的轴向方向,第一口101位于第二口102的上方,第三口103及第三流道3与第一接口01及第一流道1同轴设置,方便加工。第一流道1和第三流道3为自第一接口01向块体100内延伸的直孔,第二流道2为自第三接口03向块体100内延伸的直孔。
[0021]第二安装孔道120的孔壁包括第四口104和第五口105,第三流道3位于第一安装孔道110与第二安装孔道120之间,第四口104的位置与第三流道3的位置相应,第二安装孔道120位于第四口104与第五口105之间,第四口104与第五口105错开设置,第四口104比第五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块体装置,所述块体装置包括安装孔部,所述安装孔部包括第一安装孔道、第二安装孔道、第三安装孔道、第四安装孔道、第五安装孔道、第六安装孔道,所述块体装置的外壁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所述块体装置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第七流道、第八流道、第九流道、第十流道、第十一流道、第十二流道,所述第一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二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三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四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七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四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五流道、所述第六流道和所述第八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六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八流道、所述第十一流道、所述第十二流道、所述第九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五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九流道、所述第十流道、所述第七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道,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道,所述第五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四安装孔道,所述第六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第四安装孔道,所述第七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安装孔道与所述第五安装孔道,所述第八流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九流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道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十流道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五安装孔道,所述第十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所述第十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应的第一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相应的第三口和与所述第三流道相应的第二口,所述第二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三流道相应的第四口和与所述第四流道相应的第五口,所述第三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四流道相应的第六口、与所述第五流道相应的第七口和与所述第七流道相应的第八口,所述第四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五流道相应的第九口、与所述第六流道相应的第十口和与所述第八流道相应的第十一口,所述第六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八流道相应的第十二口、与所述第十一流道相应的第十三口和与所述第十二流道相应的第十四口、与所述第九流道相应的第十五口,所述第五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九流道相应的第十六口、与所述第十流道相应的第十七口和与所述第七流道相应的第十八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部还包括第七安装孔道和第八安装孔道,所述块体装置的外壁包括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和第九接口,所述块体装置具有第十三流道、第十四流道、第十五流道、第十六流道,所述第七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十三流道和所述第十四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第八安装孔道的孔壁具有与所述第十三流道、所述第十五流道及所述第十六流道分别相应的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零H一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