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86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9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垫层的开挖施工,使用开挖钻孔设备对地面进行施工,然后清扫施工路面,接着依次固定放置多个固定框,然后再分别在多个固定框内放置多个橡胶圈,最后再利用砂石填充多个固定框、多个橡胶圈之间的缝隙;S2:基层的铺设施工,准备足够的水泥碎石、水泥砂砾,并运往施工路面,最后铺设并压实在垫层的顶面;S3:面层的铺设施工,调和并配制改性沥青,依次将改性沥青铺设在基层的顶面,最后使用压路设备反复碾压面层,待改性沥青完全凝固后,完成沥青道路施工。本申请具有便于提供对沥青层的支撑,提高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高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高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道路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与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道路中,最常见的包括混凝土道路,沥青道路等等。
[0003]目前在沥青道路在结构上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面层即是我们常见的沥青层,往下是承重隔水的水稳层,即基层。再下是主要由优质水泥制成的垫层,负责排水隔温承重。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沥青道路在长时间的重量冲击后,底下的水稳层和水泥层产生破损,由于沥青层底部缺少承重支撑,进而导致沥青层翻浆破裂,严重影响了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提供对沥青层的支撑,提高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垫层的开挖施工,使用开挖钻孔设备对地面进行施工,然后清扫施工路面,接着依次固定放置多个固定框,然后再分别在多个固定框内放置多个橡胶圈,最后再利用砂石填充多个固定框、多个橡胶圈之间的缝隙;S2:基层的铺设施工,准备足够的水泥碎石、水泥砂砾,并运往施工路面,最后铺设并压实在垫层的顶面;S3:面层的铺设施工,调和并配制改性沥青,依次将改性沥青铺设在基层的顶面,最后使用压路设备反复碾压面层,待改性沥青完全凝固后,完成沥青道路施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内放置有多个橡胶圈,有利于尽量避免垫层在重量冲击后多个橡胶圈之间发生挤压移位,提高橡胶圈铺设支撑的稳定性,且当道路在受到重量冲击后,此时多个橡胶圈同时对面层进行缓冲支撑,减少面层的翻浆破裂,提高沥青道路的使用寿命。
[0008]可选的,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伸缩臂,所述第二固定臂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伸缩臂的拉伸后的长度,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第一伸缩臂相靠近的一端铰接有第二伸缩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并展开固定框时,先带动第二固定臂朝远离第一固定臂的方向摆动,第二固定臂通过第一伸缩臂带动第二伸缩臂朝远离第一固定臂的方向摆动,此时第一伸缩臂以及第二伸缩臂同时拉伸展开,且当第一伸缩臂与第二伸缩臂完全拉伸时,此时固定框呈等腰梯形状,折叠拉伸的固定框有利于减少占用面积,有利于提
高固定框运输的便利性,同时等腰梯形的固定框有利于将多个橡胶圈放置在固定框内,有利于尽量避免多个橡胶圈在挤压时发生移位。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臂和所述第二伸缩臂均包括框筒以及拉臂,所述拉臂滑移于所述框筒内,所述框筒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拉臂的一端贯穿所述框筒敞口端,并延伸至所述框筒外,所述拉臂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框筒内对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拉伸时,拉臂朝远离框筒的方向移动,拉臂带动限位块朝靠近框筒敞口端的方向移动,且当完全拉伸时,此时限位块抵接在限位槽的内壁,进而有利于提高拉臂在框筒内移动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固定框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块,所述框筒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卡块与所述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臂的一侧对应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插接,所述框筒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卡块移动的移动组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相邻的两个固定框时,先通过移动组件带动卡块朝远离框筒的方向移动,此时卡块伸出于框筒外,然后将相邻的固定框上的卡槽对准卡块,并下压相邻的固定框,此时卡块插接于卡槽内,相邻的两个固定框相互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多个固定框呈直线铺设的便利性。
[0014]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齿环,所述齿环转动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齿环的侧壁贯穿所述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框筒内,所述拉臂朝向所述齿环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固定齿,所述固定齿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齿环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齿环通过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伸缩臂拉伸时,拉臂朝远离框筒的方向移动,由于固定齿与齿环相啮合,此时拉臂带动齿环转动,又由于螺杆螺纹连接于齿环内,此时螺杆带动卡块朝远离框筒的方向移动,卡块伸出于移动槽外,同理,当第一伸缩臂缩回时,卡块最终缩回至移动槽内,尽量避免影响固定框的折叠,同时提高相邻固定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尽量避免在橡胶圈挤压后,相邻的两个固定框之间发生移位。
[0016]可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厚度比所述固定框的厚度大3

5c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的厚度大于固定框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多个橡胶圈对面层支撑的稳定性。
[0018]可选的,施工道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沥青铺设限位限制组件,所述限制组件包括多组挡板,每组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子板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于两块所述子板之间,两块所述子板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片相互铰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沿直线铺设沥青道路时,可先通过连接片依次展开多块子板,然后再使用多组挡板围挡在所需铺设的沥青道路两侧,此时相对设置的挡板围合呈固定框的放置空间,且通过连接片铰接的子板有利于减少挡板的占用空间,提高挡板运输的便利性。
[0020]可选的,所述挡板背离施工道路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铰接于其中一块所述子板的背面,所述支撑板远离其中一块所述子板的一侧开设有摆动槽,所述摆动槽内铰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伸缩端与相邻的所述子板铰
接并滑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另外一块子板朝远离其中一块子板摆动时,另外一块子板带动伸缩板摆动并脱离于摆动槽,伸缩板带动支撑板朝远离其中一块子板的方向摆动,且当两块子板展开至直线时,支撑板与伸缩板呈人字形,以对两块子板进行支撑,进而有利于提高挡板支撑的稳定性。
[0022]可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膨胀螺丝,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铰接有固定片,所述膨胀螺栓贯穿所述固定片,并与地面螺纹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支撑板时,先将固定片朝靠近地面的方向摆动,然后再膨胀螺栓贯穿固定片,并螺接到地面内,此时支撑板固定于当前位置,进而有利于提高挡板支撑固定于地面上的稳定性。
[0024]可选的,所述橡胶圈内设置有吸音棉。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棉可吸收轮胎与地面摩擦时发出的声音,有利于提高沥青道路的降噪性能。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垫层(1)的开挖施工,使用开挖钻孔设备对地面进行施工,然后清扫施工路面,接着依次固定放置多个固定框(4),然后再分别在多个固定框(4)内放置多个橡胶圈(5),最后再利用砂石填充多个固定框(4)、多个橡胶圈(5)之间的缝隙;S2:基层(2)的铺设施工,准备足够的水泥碎石、水泥砂砾,并运往施工路面,最后铺设并压实在垫层(1)的顶面;S3:面层(3)的铺设施工,调和并配制改性沥青,依次将改性沥青铺设在基层(2)的顶面,最后使用压路设备反复碾压面层(3),待改性沥青完全凝固后,完成沥青道路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4)包括第一固定臂(41),所述第一固定臂(4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臂(42),所述第一固定臂(4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伸缩臂(43),所述第二固定臂(42)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伸缩臂(43)的拉伸后的长度,所述第二固定臂(42)与所述第一伸缩臂(43)相靠近的一端铰接有第二伸缩臂(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臂(43)和所述第二伸缩臂(44)均包括框筒(431)以及拉臂(432),所述拉臂(432)滑移于所述框筒(431)内,所述框筒(431)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拉臂(432)的一端贯穿所述框筒(431)敞口端,并延伸至所述框筒(431)外,所述拉臂(43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框筒(431)内对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所述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固定框(4)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块(6),所述框筒(431)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433),所述卡块(6)与所述移动槽(43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臂(42)的一侧对应开设有卡槽(411),所述卡块(6)与所述卡槽(411)插接,所述框筒(431)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卡块(6)移动的移动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曹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隆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