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63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包括除油槽、油水分离槽、集油槽、电解液、泵体,所述除油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油水分离槽上开设有与溢流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溢流口通过开口与油水分离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内部、溢流口的下方设有油水分离板,所述油水分离板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油水分离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油口,所述油水分离板的较低端贯穿导油口伸入集油槽内部,所述导油口处设有挡板,所述除油槽的顶部外围设有吹气管,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一,所述除油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通过泵体相连通。该电镀用阳极除油槽,结构简单、油水分离方便,电解液循环利用率高。电解液循环利用率高。电解液循环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


[0001]本技术属于电镀除油
,尤其涉及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

技术介绍

[0002]在电镀行业中,如果金属表面存在油污等有机物质,虽有时镀层亦可沉积,但总因油污“夹层”使电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受到影响,甚至沉积不连续、疏松,乃至镀层剥落,使丧失实际使用价值。因此,镀前的除油成为一项重要的工艺操作。在含碱的溶液中,以工件作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清除工件表面油污的过程,叫做电解除油。电解除油一般分为阳极除油、阴极除油和联合除油三种方法。阳极除油,就是指将工件挂在阳极上在电解液中电解,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中国专利号CN215656736U公开了一种电镀用除油槽,利用转辊带动导油片将除油槽内表面浮油清除掉,具有除油的功能,避免工件离开槽体时产生二次污染。但是,该装置清理浮油的同时,容易将电解液清理出去,且电解液循环利用率低,使得电解液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包括除油槽、油水分离槽、集油槽、电解液、泵体,所述除油槽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衬板,所述除油槽内部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所述液位传感器的底部位于电解液的液面下,所述除油槽的侧壁上设有进液管,所述除油槽 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油水分离槽上开设有与溢流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溢流口通过开口与油水分离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内部、溢流口的下方设有油水分离板,所述油水分离板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油水分离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油口,所述油水分离板的较低端贯穿导油口伸入集油槽内部,所述导油口处设有挡板,所述除油槽的顶部外围设有吹气管,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一,所述除油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通过泵体相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管环绕除油槽外部设置,并通过支撑架固定在除油槽侧壁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管为向下倾斜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槽内部靠近溢流口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连接溢流口的出口并向下倾斜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油水分离板通过限位块固定在油水分离槽内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溢流口,使得表层油渍通过溢流口进入油水分离槽内部,并通过油水分离板对油、水进行分离,油渍进入集油箱内部,水体经泵体输入除油槽内部进行循环使用,通过吹气管对除油槽上表面油渍进行吹风,加快其向溢流口流出的速度,除油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除油槽、2油水分离槽、3集油箱、4衬板、5电解液、6溢流口、7液位传感器、8吹气管、9导流板、10油水分离板、11挡板、12限位块、13温度传感器、14连接管一、15泵体、16连接管二、17支撑架、18加热元件、19进液管、20导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实施例:
[0016]参见附图1

2所示,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包括除油槽1、油水分离槽2、集油槽3、电解液5、泵体15,除油槽1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衬板4,除油槽1内部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13、加热元件18,液位传感器7的底部位于电解液5的液面下,除油槽1的侧壁上设有进液管19,除油槽1 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6,油水分离槽2上开设有与溢流口6相对应的开口,溢流口6通过开口与油水分离槽2内部相连通,油水分离槽2的内部、溢流口6的下方设有油水分离板10,油水分离板10为向下倾斜设置,油水分离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油口20,油水分离板10的较低端贯穿导油口20伸入集油槽3内部,导油口20处设有挡板11,除油槽1的顶部外围设有吹气管8,油水分离槽2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一14,除油槽1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二16,连接管一14与连接管二16通过泵体15相连通。
[0017]进一步的,吹气管8环绕除油槽1外部设置,并通过支撑架17固定在除油槽1侧壁上。
[0018]进一步的,吹气管8为向下倾斜设置。
[0019]进一步的,油水分离槽2内部靠近溢流口6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导流板9,导流板9连接溢流口6的出口并向下倾斜设置。
[0020]进一步的,油水分离槽2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2,油水分离板10通过限位块12固定在油水分离槽2内部。
[0021]工作原理:首先将待除油的工件放入除油槽1内部的多个衬板4上,然后通过进液管19向除油槽1内部注入电解液,通过液位传感器7对液位进行感应,使得液位上表面与溢流口6底部相平齐,通过加热元件18对电解液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13对电解液温度进行感应,使电解液温度维持着50℃

60℃之间,电解完成后,继续向除油槽1内部注入少量电解液,使电解液液面超过溢流口6底部,使得表层油渍通过溢流口6进入油水分离槽2内部,并经导流板9导流后落在油水分离板10上,通过油水分离板10对油、水进行分离,抬起挡
板11,可使油渍进入集油箱3内部,控制泵体15工作,可使油水分离槽2内部的水体通过连接管一14和连接管二16输入除油槽1内部进行循环使用,吹气管8与外部气源相连接,通过控制吹气管8工作,可对除油槽1上表面的油渍进行吹风,加快其向溢流口6流出的速度,除油效率高。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用阳极除油槽,包括除油槽(1)、油水分离槽(2)、集油槽(3)、电解液(5)、泵体(15),所述除油槽(1)内壁上固定有多个等距分布的衬板(4),所述除油槽(1)内部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13)、加热元件(18),所述液位传感器(7)的底部位于电解液(5)的液面下,所述除油槽(1)的侧壁上设有进液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槽(1) 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6),所述油水分离槽(2)上开设有与溢流口(6)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溢流口(6)通过开口与油水分离槽(2)内部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槽(2)的内部、溢流口(6)的下方设有油水分离板(10),所述油水分离板(10)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油水分离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导油口(20),所述油水分离板(10)的较低端贯穿导油口(20)伸入集油槽(3)内部,所述导油口(20)处设有挡板(11),所述除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姚伟王科蒋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新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