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7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主板控制模块、辅助供电模块及驱动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板控制模块、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通过设置辅助供电模块,可以为前后级的保护电路或者驱动电路提供VCC电源,相比于传统的直接由主板提供给各保护电路,当出现系统要进行保护的时候,则不会断开保护电路的供电,使得保护电路可以持续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整个电路可以进行各功能的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变器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逆变器电路中,其保护电路是直接由主板上的VCC供电,当需要进行保护的时候,保护电路则会立马断开,从而实现对整个电路的保护。然而,这种保护方式容易使得整个电路直接断开VCC供电,而保护电路还可能需要进行各类的电压、电流或驱动的保护,即在断开VCC供电前,其还是需要先对各级电路进行检测和保护,才能最终关断;而如果直接关断VCC的话,则有可能还有一些功能电路无法实现保护,并且短路瞬间的大电流也会击穿各功能电路的开关管,从而降低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主板控制模块、辅助供电模块及驱动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板控制模块、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
[0006]所述辅助供电模块包括滤波单元、PWM芯片单元、MOS管开关单元、隔离变压单元及稳压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WM芯片单元与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D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滤波单元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各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接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各所述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08]优选的,所述PWM芯片单元包括启动电阻R1、反馈支路及PWM芯片,所述启动电阻R1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启动电阻R1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电连接,所述PWM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反馈支路分别与所述PWM芯片和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电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8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输出+12V电压,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所述电阻R18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PWM芯片的Vfb管脚电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MOS管开关单元包括电阻R38、电阻R58及MOS管Q5,所述电阻R38的第一端与所述PWM芯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与所述MOS管Q5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5的D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8的
第二端和所述MOS管Q5的S极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隔离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3及电容C47,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与所述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电容C47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稳压单元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LDO稳压支路及降压支路,所述LDO稳压支路与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LDO稳压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支路电连接,并且所述LDO稳压支路用于输出+15V电压,所述降压支路用于输出+5V电压。
[0013]优选的,所述LDO稳压支路包括LDO稳压芯片及与所述LDO稳压芯片连接的输入电容C22和输出电容C23。
[0014]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为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通过设置辅助供电模块,可以为前后级的保护电路或者驱动电路提供VCC电源,相比于传统的直接由主板提供给各保护电路,当出现系统要进行保护的时候,则不会断开保护电路的供电,使得保护电路可以持续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整个电路可以进行各功能的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辅助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输入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5为其中一实施方式的驱动保护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2]请参阅图1,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100、主板控制模块200、辅助供电模块300及驱动保护模块400,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板控制模块、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输入模块100用于输出电源电压;所述主板控制模块200用于对电路中各功能模块进行控制,比如驱动保护模块;所述辅助供电模块300用于为驱动保护模块进行供电;所述驱动保护模块400用于实现驱动和保护。
[0023]所述辅助供电模块300包括滤波单元310、PWM芯片单元320、MOS管开关单元330、隔离变压单元340及稳压单元350,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WM芯片单元与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D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
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波单元310用于起到滤波的作用,所述PWM芯片单元320用于起到控制辅助供电模块;所述MOS管开关单元330用于对变压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所述隔离变压单元340用于起到隔离的作用,提高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稳压单元350用于起到稳压的作用,将VCC稳定在15V电压输出,另外还可以降压至5V电压输出。
[0024]如此,通过设置辅助供电模块300,可以为前后级的保护电路或者驱动电路提供VCC电源,相比于传统的直接由主板提供给各保护电路,当出现系统要进行保护的时候,则不会断开保护电路的供电,使得保护电路可以持续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整个电路可以进行各功能的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5]进一步地,当设置有辅助供电模块,则可以将主板上的电压,即电源输入模块上的电压直接通过辅助供电模块供电至各驱动保护模块中,使得当需要进行保护的时候,则保护电路可以持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主板控制模块、辅助供电模块及驱动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板控制模块、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板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供电模块包括滤波单元、PWM芯片单元、MOS管开关单元、隔离变压单元及稳压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WM芯片单元与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G极电连接,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的D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保护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滤波电容,各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接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各所述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芯片单元包括启动电阻R1、反馈支路及PWM芯片,所述启动电阻R1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启动电阻R1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电连接,所述PWM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反馈支路分别与所述PWM芯片和所述隔离变压单元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支路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勇胡瑞刚冯友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纬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