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及陶瓷砖技术

技术编号:352155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和陶瓷砖。其中,所述有珠光效果的陶瓷采用高温云母干粒以及含有高含量铝、锌、钡元素的透明亚光干粒制作的珠光釉,并结合一次烧成工艺,得到的陶瓷成品釉面具有较为纯正的、与珍珠质感相近珠光效果。与珍珠质感相近珠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及陶瓷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及陶瓷砖。

技术介绍

[0002]有珠光效果的陶瓷是备受人们青睐的产品之一,该珠光效果是通过陶瓷表面的珠光釉形成的。珠光釉通过特定的原料搭配,烧成后具有特定光泽和色泽,能够呈现出与珍珠等珠石相似的质感。
[0003]目前,大多数具有珠光效果的陶瓷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制作,该工艺先将素坯体进行烧制,然后施珠光釉进行第二次烧制,成品率高,工艺成熟,但是存在烧制周期长,能耗大的缺点。而一次烧成工艺虽然具有烧制周期短和能耗少的优点,但是由于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及陶瓷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旨在提高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效率和成品率,以及降低能耗。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算:
[0008]步骤S001.制作釉用熔块:将SiO
2 50~55份、Al2O
3 15~18份、K2O 2.5~ 3.5份、Na2O 1~2份、BaO 5~6份、MgO 1~1.5份、CaO 6~8份、ZnO 5~ 6份混合,熔制,然后经水淬形成釉用熔块颗粒,烘干;
[0009]步骤S002.制成透明亚光干粒:将釉用熔块颗粒破碎成粒径为20~100 μm的透明亚光干粒;
[0010]步骤S003.制作珠光釉:将高温云母干粒2~3份、亚光透明干粒7~8 份以及水性悬浮剂50份混合,得到珠光釉;
[0011]步骤S004.施釉:在素坯体的面釉上施步骤S003制得的珠光釉,干燥处理;
[0012]步骤S005.烧制:放入窑炉烧制,烧成温度为1180℃~1230℃。
[0013]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珠光釉的比重为1.2~1.3。
[0014]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高温云母干粒的粒径为20~100μm。
[0015]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高温云母干粒的熔融点为1150~1180℃。
[0016]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4中,所述珠光釉的施釉量为(80~100)g/600*600mm。
[0017]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4中,施釉时采用喷釉或淋釉工艺。
[0018]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4中,施釉前还包括在素坯体的面釉表面打印图案。
[0019]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2中,所述釉用熔块颗粒采用气流磨破碎。
[0020]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高温云母干粒的颜色为白色或黄色。
[0021]一种陶瓷砖,通过上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备。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采用一次烧成工艺,搭配高温云母干粒和高铝高锌高钡的亚光透明干粒,烧制的陶瓷成品率高,且制备所需的周期短,能耗低。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陶瓷砖,用上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备,其光泽度在30~50,具有独特珍珠质感,且有优异的耐污性,拥有持久的珠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及陶瓷砖,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算:
[0027]步骤S001.制作釉用熔块:将SiO
2 50~55份、Al2O
3 15~18份、K2O 2.5~ 3.5份、Na2O 1~2份、BaO 5~6份、MgO 1~1.5份、CaO 6~8份、ZnO 5~ 6份混合,熔制,然后经水淬形成釉用熔块颗粒,烘干;
[0028]通过将原材料制成熔块,可以减少釉面烧结时的烧失量,减少釉料膨胀系数的变化。此外,ZnO、Na2O、K2O等碱性氧化物制成熔块后,可以避免溶于水中,防止影响釉浆性能。熔块的制作还可以减少原料中的含碳酸根的杂质,排出二氧化碳。制成熔块还可以使各组分分布更加均匀,并降低烧成温度。上述组分中,SiO2一部分与Al2O3在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提高釉面的白度和机械强度;一部份与其他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K2O、 Na2O、BaO等熔融成玻璃物质,以提高釉面的透明度和化学稳定性;另一部份未反应的,则起着骨架作用。K2O和Na2O能熔融部分SiO2和Al2O3面生成玻璃相,并填充于胎体骨架的空隙中,提高成品的致密度、透明度和机械强度。BaO用于增加釉面的光泽和降低熔融黏度。MgO与SiO2和Al2O3反应可以形成低熔物,起助熔作用,MgO还能降低高温粘度,减小釉的膨胀系数,提高釉的弹性,使坯釉之间形成良好的中间层,从而改善制品的热稳定性,但是MgO的是用来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光泽度。CaO与SiO2生成玻璃相,并降低釉的高温粘度,增加釉的高温流动性,使釉面光润透明。在高含量 Al2O3的条件下,CaO能提高釉面的透明度、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ZnO可以增加釉的机械强度、弹性、耐热稳定性和光泽,但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容易析出晶体。
[0029]步骤S002.制成透明亚光干粒:将釉用熔块颗粒破碎成粒径为20~100 μm的透明
亚光干粒;干粒的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釉浆的均匀性,减少沉降,但粒径不能过小,否则会导致流动性过大而使得制备的釉浆粘附性不好。
[0030]步骤S003.制作珠光釉:将高温云母干粒2~3份、亚光透明干粒7~8 份以及水性悬浮剂50份混合,得到珠光釉;
[0031]步骤S004.施釉:在素坯体的面釉上施步骤S003制得的珠光釉,干燥处理;干燥减少水分,可以避免因水分过多造成坯体破损。
[0032]步骤S005.烧制:放入窑炉烧制,烧成温度为1180℃~1230℃。步骤 S001制得的釉用熔块具有高含量铝、锌、钡的特点,与高温云母干粒搭配,经过测试,可以保证珠光图案高温烧成发色好且鲜艳。
[003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珠光釉的比重为1.2~1.3,该比重下,制得的釉面质量最好,成品率最高。
[003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高温云母干粒的粒径为20~100 μm。该粒径下的高温云母干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熔融性,烧成后形成的釉面珠光效果最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算:步骤S001.制作釉用熔块:将SiO
2 50~55份、Al2O
3 15~18份、K2O 2.5~3.5份、Na2O 1~2份、BaO 5~6份、MgO 1~1.5份、CaO 6~8份、ZnO 5~6份混合,熔制,然后经水淬形成釉用熔块颗粒,烘干;步骤S002.制成透明亚光干粒:将釉用熔块颗粒破碎成粒径为20~100μm的透明亚光干粒;步骤S003.制作珠光釉:将高温云母干粒2~3份、亚光透明干粒7~8份以及水性悬浮剂50份混合,得到珠光釉;步骤S004.施釉:在素坯体的面釉上施步骤S003制得的珠光釉,干燥处理;步骤S005.烧制:放入窑炉烧制,烧成温度为1180℃~12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3中,所述珠光釉的比重为1.2~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珠光效果的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龙梁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华力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