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0812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制作方法。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外管(1)中间设置中心管(2),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设置多组加热管(3),每两个加热管(3)后端连接在一起,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的多组加热管(3)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4),每个加热管(3)内分别设置发热丝(5),每个发热丝(5)位于加热管(3)前端分别与一根引线(6)连接,所述的外管(1)外表面设置喷釉层(22)。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提高加热器的整体耐腐蚀性能,延长加热管的寿命,同时促使加热区域实现可控,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加热器中,加热管在高温蒸汽环境中会被快速腐蚀,寿命很短,,导致加热器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多为一根加热管,为一段式加热,整个加热器为同一输出参数,但因电阻均匀性不足引起整段加热式输出温度有差异,造成局部区域温度的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加热器的整体耐腐蚀性能,延长加热管的寿命,同时促使加热区域实现可控,且多根分别加热的家人管形成的多段式加热区域,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提高加热效果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包括外管,外管中间设置中心管,外管和中心管之间设置多组加热管,加热管数量为偶数,每两个加热管后端连接在一起,外管和中心管之间的多组加热管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每个加热管内分别设置发热丝,每个发热丝5位于加热管前端分别与一根引线连接。所述的外管外表面设置喷釉层。喷釉层包括底釉和面釉。
[0006]所述的加热管包括外芯管和内芯管,引线延伸到外芯管和内芯管之间,引线上设置缠绕段,发热丝缠绕在缠绕段上,导热填充物Ⅱ位于外芯管和内芯管之间包裹发热丝和引线的缠绕段。
[0007]所述的外管和中心管前端设置加热器接头,加热器接头上设置多个快插接头和多个金属端子,连接导线每个加热管中引出的一个引线连接一个快插接头,每个快插接头上插装一个外设温控器。
[0008]所述的外管上还设置法兰,靠近法兰位置的外管前端设置焊接头,多组加热管内的引线穿过焊接头内的引导套管与连接导线连接,焊接头和外管之间设置导热填充物Ⅲ,连接导线连接加热器接头。
[0009]所述的外管和中心管后端设置加热器尾部,加热器尾部包括末端封装、塞子、套管Ⅰ、套管Ⅱ、真空腔室、毛细管。
[0010]所述的末端封装固定安装在多组加热管后端,末端封装设置在外管内部,末端封装同时焊接中心管后端。
[0011]所述的塞子塞装在外管后端内部,套管Ⅰ套装在外管后端外部,套管Ⅱ套装在套管Ⅰ外部,塞子和套管Ⅰ之间形成真空腔室,套管Ⅰ上设置毛细管。
[0012]热探头(感温热电偶)安装在加热管中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提高加热器的整体耐腐蚀性能,延长加热管的寿命,同时促使加热区域实现可控,且多根分别加热的家人管形成的多段式加热区域,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提高加热效果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制作方法,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制作方法的外管的制作步骤为:
[0014]S1.用清洗液清洁铸造成型的外管外表面;用砂纸打磨外管外表面;
[0015]S2.在外管外表面先涂敷底釉,烧烤成后再涂敷面釉,底釉与外管表面相互结合形成过渡层,具有密着性,面釉涂敷在底釉上;
[0016]S3.面釉沉淀时再次用清洗液进行清洁;
[0017]S4.将外管在1050℃以上高温进行烘烤4小时以上;
[0018]S5.完成外管的制作。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进行结构设置时,外管管径大于中心管,并且外管和中心管之间的间隙部布置多组加热管,而每两个加热管为一组,该两个加热管后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U型结构的加热组件,用一组引线加热,而外管和中心管之间的多组加热管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导热填充物Ⅰ一方面用于固定各个加热管的位置,另一方面则起到加快导热的作用。而每个加热管内分别设置发热丝,发热丝通过引线进行供电电加热。外管外表面设置喷釉层,喷釉层包括在外管外表面先涂敷的底釉,烧烤成后再涂敷的面釉,底釉与外管表面相互结合形成过渡层,具有密着性,面釉涂敷在底釉上。喷釉层起遮盖底色并赋予制品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的作用,增加加热器的耐腐蚀性。而设置多组加热管,可以实现不同加热管互不干涉进行温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结构简单,步骤简单,提高加热器的整体耐腐蚀性能,延长加热管的寿命,同时促使加热区域实现可控,且多根分别加热的家人管形成的多段式加热区域,使得加热均匀性更好,提高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加热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加热器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2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D

D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2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外管;2、中心管;3、加热管;4、导热填充物Ⅰ;5、发热丝;6、引线;7、外芯管;8、内芯管;9、缠绕段;10、导热填充物Ⅱ;11、加热器接头;12、快插接头;13、金属端子;15、加热器尾部;16、末端封装;17、塞子;18、套管Ⅰ;19、套管Ⅱ;20、真空腔室;21、毛细管;22、喷釉层;23、法兰;24、焊接头;25、导热填充物Ⅲ;26、连接导线;28、引导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如附图1

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外管1,外管1中间设置中心管2,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设置多组加热管3,加热管3数量为偶数,每两个加热管3后端连接在一起,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的多组加热管3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4,每个加热管3内分别设置发热丝5,每个发热丝5位于加热管3前端分别与一根引线6连接。所述的外管1外表面设置喷釉层22。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进行结构设置时,外管2管径大于中心管2,并且外管2和中心管2之间的间隙部布置多组加热管,而每两个加热管3为一组,该两个加热管3后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U型结构的加热组件,而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的多组加热管3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4,导热填充物Ⅰ4一方面用于固定各个加热管的位置,另一方面则起到加快导热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所述的外管(1)中间设置中心管(2),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设置多组加热管(3),加热管(3)数量为偶数,每两个加热管(3)后端连接在一起,外管(1)和中心管(2)之间的多组加热管(3)的缝隙部设置导热填充物Ⅰ(4),每个加热管(3)内分别设置发热丝(5),每个发热丝(5)位于加热管(3)前端分别与一根引线(6)连接,所述的外管(1)外表面设置喷釉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3)包括外芯管(7)和内芯管(8),引线(6)延伸到外芯管(7)和内芯管(8)之间,引线(6)上设置缠绕段(9),发热丝(5)缠绕在缠绕段(9)上,导热填充物Ⅱ(10)位于外芯管(7)和内芯管(8)之间包裹发热丝(5)和引线(6)的缠绕段(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和中心管(2)前端设置加热器接头(11),加热器接头(11)上设置多个快插接头(12)和多个金属端子(13),连接导线(26)每个加热管(5)中引出的一个引线(6)连接一个快插接头(12),每个快插接头(12)上插装一个外设温控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腔室加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上还设置法兰(23),靠近法兰(23)位置的外管(1)前端设置焊接头(24),多组加热管(3)内的引线(6)穿过焊接头(24)内的引导套管(28)与连接导线(26)连接,焊接头(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年志刚罗友菊赵修虞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开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