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66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8
本技术属于真空腔室技术领域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左导轨(100)的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地基承载条(103),左第一承载条(101)上部设置平面结构(109),右导轨(200)的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地基承载条(203),右第一承载条(201)上部表面设置向上凸起的锥面结构(209)。本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有效保障移动物件沿着导轨移动时的可靠限位,同时解决导轨水平和直线度、高度控制困难或者不能进行二次校准问题,解决导轨保养和更换问题,提高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真空腔室,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导轨结构与土建基础直接焊接,一次水平校准以及直线导轨调整后,不能进行二次水平和直线度校准,由于导轨两边均为工字钢结构外形结构,在导轨上料移动物件不能定位,可以进行横向移动,导致上料到导轨上出现位置不能定位或者定位精度不高,出现装配困难、直线度无法保证。现有技术中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方案。

2、检索1: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342656.x,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轨,涉及机械装置的
,该导轨包括滑轨、滑块和多个滚动体,滑块设置于滑轨上,并能够沿滑轨运动;滑块朝向滑轨的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滚动体,各滚动体均与滑轨的上表面滚动接触;还包括固设于滑块内侧的导轨软带,导轨软带与滑轨滑动接触。上述技术方案的导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滑动导轨定位精度较差,而且容易在低速运行时产生爬行现象;滚动导轨的刚度和抗振性较差的问题。

3、检索2: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336709.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下导轨的上表面沿下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相同的齿孔,多个所述齿孔均设在所述下导轨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上,多个所述齿孔单列等距间隔设置,所述上导轨设有与所述下导轨的上表面相互匹配的内表面,所述上导轨的内表面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可转动的齿轮,所述齿轮沿上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单列等距间隔设置的齿孔与所述齿轮啮合。通过上导轨的齿轮与下导轨的多个齿孔相互啮合,使得上导轨可以在多个齿孔的导向下与下导轨进行对中滑动,即使上导轨的内侧面与下导轨的外侧面存在间隙,上导轨也不会跑偏,降低了导轨的磨损率,还提高了导轨的导向精度。

4、检索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262015.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快速简便地解决磨损问题的导轨。本技术的导轨包括导轨母体和安装于导轨母体上的导轨本体,导轨本体的中央形成导轨槽;关键在于该导轨还包括一个耐磨条,所述耐磨条由两端的竖条和中间的横条一体构成,所述耐磨条的横条位于导轨槽的表面,所述耐磨条两端的竖条固定于导轨本体的两端。将耐磨条的横条覆盖于导轨槽的表面,替代导轨本体的导轨槽承受摩擦,并且不会影响导轨的正常支撑及导向功能及精度。耐磨条的横条的磨损达到预定程度时,可以拆卸并更换耐耐磨条,保证导轨本体的精度。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耐磨材料来制造整条导轨,长期使用后也无需更换整个导轨,降低了成本。

5、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导轨水平和直线度二次校准困难或者不能进行二次校准;2、设备落位到导轨上出现位置不能定位或者定位精度不高,出现装配困难、直线度无法保证,以及上料结构与其他结构配合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导轨不能保养和更换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保障移动物件沿着导轨移动时的可靠限位,同时解决导轨水平和直线度、高度控制困难或者不能进行二次校准问题,解决导轨保养和更换问题,提高整体性能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技术为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包括左导轨、右导轨,所述的左导轨包括左第一承载条和左第二承载条,左第一承载条和左第二承载条连接,左第二承载条连接左地基承载条,左第一承载条上部设置平面结构,所述的右导轨包括右第一承载条和右第二承载条,右第一承载条和右第二承载条连接,右第二承载条连接右地基承载条,右第一承载条上部表面设置向上凸起的锥面结构。

4、移动物件包括物件板件,物件板件左侧设置多个左滚轮,物件板件右侧设置多个右滚轮,左滚轮表面为平面结构,右滚轮表面沿一周设置凹槽。

5、所述的左导轨的左第一承载条端部设置左挡块,右导轨的右第一承载条端部设置右挡块。

6、所述的左导轨的左第一承载条和左第二承载条通过多个左装配螺栓连接;右导轨的右第一承载条和右第二承载条通过多个右装配螺栓连接。

7、所述的左第一承载条和左第二承载条为合金钢制成。

8、所述的右第一承载条和右第二承载条为合金钢制成。

9、所述的左第二承载条上穿过左上部长螺栓,左上部长螺栓下端拧装连接左地基承载条上的左螺纹孔;所述的右第二承载条上穿过右上部长螺栓,右上部长螺栓下部拧装连接右地基承载条上的右螺纹孔。

10、所述的左地基承载条底部穿过左下部长螺栓,位于左地基承载条上方的左下部长螺栓上拧装多个左调节螺母。

11、所述的右地基承载条底部穿过右下部长螺栓,位于右地基承载条上方的右下部长螺栓上拧装多个右调节螺母。

12、所述的左地基承载条和右地基承载条设置在底板上。

13、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4、本技术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结构设置时,左导轨承载移动物件的左滚轮的承载面是平面结构,右导轨承载右滚轮的承载面是凸起的角形结构,这样,移动物件布置在导轨结构上时,移动物件的物件板件左侧设置的左滚轮支撑在左第一承载条,移动物件的物件板件右侧设置的右滚轮支撑在右第一承载条,并且右滚轮上的凹槽和呈直线延伸的锥面结构卡装接触,移动物件能够可靠沿着左导轨、右导轨移动,移动过程中右滚轮上的凹槽和呈直线延伸的锥面结构配合实现对右滚轮移动方向的限位,有效避免移动物件的对应滚轮脱离相应的导轨,可靠实现移动物件行进的限位,保障作业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导轨(100)、右导轨(200),所述的左导轨(100)包括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地基承载条(103),左第一承载条(101)上部设置平面结构(109),所述的右导轨(200)包括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地基承载条(203),右第一承载条(201)上部表面设置向上凸起的锥面结构(2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物件(300)包括物件板件(301),物件板件(301)左侧设置多个左滚轮(302),物件板件(301)右侧设置多个右滚轮(303),左滚轮(302)表面为平面结构,右滚轮(303)表面沿一周设置凹槽(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轨(100)的左第一承载条(101)端部设置左挡块(104),右导轨(200)的右第一承载条(201)端部设置右挡块(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轨(100)的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通过多个左装配螺栓(105)连接;右导轨(200)的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通过多个右装配螺栓(20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为合金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为合金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二承载条(102)上穿过左上部长螺栓(106),左上部长螺栓(106)下端拧装连接左地基承载条(103)上的左螺纹孔;所述的右第二承载条(202)上穿过右上部长螺栓(206),右上部长螺栓(206)下部拧装连接右地基承载条(203)上的右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地基承载条(103)底部穿过左下部长螺栓(107),位于左地基承载条(103)上方的左下部长螺栓(107)上拧装多个左调节螺母(1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地基承载条(203)底部穿过右下部长螺栓(207),位于右地基承载条(203)上方的右下部长螺栓(207)上拧装多个右调节螺母(20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地基承载条(103)和右地基承载条(203)设置在底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导轨(100)、右导轨(200),所述的左导轨(100)包括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第二承载条(102)连接左地基承载条(103),左第一承载条(101)上部设置平面结构(109),所述的右导轨(200)包括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右第一承载条(201)和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第二承载条(202)连接右地基承载条(203),右第一承载条(201)上部表面设置向上凸起的锥面结构(2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物件(300)包括物件板件(301),物件板件(301)左侧设置多个左滚轮(302),物件板件(301)右侧设置多个右滚轮(303),左滚轮(302)表面为平面结构,右滚轮(303)表面沿一周设置凹槽(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轨(100)的左第一承载条(101)端部设置左挡块(104),右导轨(200)的右第一承载条(201)端部设置右挡块(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轨(100)的左第一承载条(101)和左第二承载条(102)通过多个左装配螺栓(105)连接;右导轨(200)的右第一承载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友菊邓重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开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