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有机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1993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elivery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2019,14,(1),188.)和疾病检测在内的广泛领域中应用。此外,对这些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适当的修饰和/或与某些药物或有机成分的结合可导致宽广的治疗窗和临床应用,而对健康细胞和/或组织的副作用则没有或明显减少。这些改变使某些混合纳米颗粒具有诊断,成像,药物输送,治疗甚至合成疫苗开发等吸引人的特征,因而可作为多种疾病的有效化学治疗药物(Chen,H.;Liu,F.;Lei,Z.;Ma,L.;Wang,Z.,Fe2O3@Au Core@Shell Nanoparticle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as Theranostic Agents for Bioimaging and Chemo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Therapy.RSC Advances 2015,5,(103),84980

84987.)。因此,多模式纳米药物的可控制备和功能化将其跨学科应用扩展到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例如,超灵敏生物探针,高效纳米药物和纳米酶,超灵敏的生物医学分子成像和某些疾病的诊断等)。
[0004]现在的纳米药物要么是将原有药物简单纳米化,特别是对以一些有机物或高分子类药物,纳米化除了提高其分散性外,其他性能,尤其是疗效提高微乎其微,而毒副作用反而会变得更大,这些简单纳米化的药物不存在像金属基纳米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对疗效起重要作用的量子效应和表面活化效应。而纯的无机纳米药物,如无机非金属类,像二氧化硅等,其基本充当载体作用,而对纯金属,如金等可能还是癌细胞逃逸转移的很好的运载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另外,无论是无机非类、有机聚合物类还是金属类的纳米颗粒,目前的粒径都很大,各个组份基本都大于10nm以上,其进入人体后,很难被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表皮网络细胞以及肾小管等给清除掉,存在永久滞留人体的潜在危害。对于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类纳米颗粒,其组成部分尺寸最好都小于6nm,但目前基本没有此类纳米材料的可量产方法,一次价格非常昂贵,病人一时无法接受。而有机聚合物类纳米药物,如果持续分解,还存在分解物(特别是产生的活性官能团)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以及癌变作用。另外,对于疗效的机理研究,需要能够进行离体和活体密切对照的具有示踪影像功能的纳米药物,目前基本全靠具有寿命短、易光敏化分解的荧光剂标记。特别是对有机类纳米药物,基本无法长时间稳定地进行分子影像学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机理。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同时具有离体和活体分子影像示踪功能的纳米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

有机复合纳米药物,包含依次经第一表面改性剂和活化剂处理的纳米颗粒以及经第二表面改性剂处理的药物成分化合物;所述纳米颗粒通过交联剂与所述药物成分化合物偶联,其中所述药物成分化合物为人参皂苷,所述纳米颗粒为Au@CoFeB。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改性剂选自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磷酸酯双钛酸酯偶联剂和二异丙氧基二乙酰丙酮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所述第二表面改性剂选自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3

巯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十七氟癸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和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3

巯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辛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乙二醇双(丁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聚乙二醇二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聚、乙二醇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和氮丙啶交联剂XR

100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辛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乙二醇双(丁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聚乙二醇二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和氮丙啶交联剂XR

100中的至少一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在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药物采用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0010](1)制备Au@CoFeB纳米颗粒;
[0011](2)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
[0012]a)将(1)中的纳米颗粒加入到含有第一表面改性剂的第一有机溶液中进行搅拌,
[0013]b)将a)中的加有纳米颗粒的第一有机溶剂溶液经超声清洗、离心和干燥,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
[0014](3)纳米颗粒的偶联活化:
[0015]a)将(2)中得到的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和交联剂分别分散到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后进行孵化,
[0016]b)将a)中加有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和交联剂的溶液进行离心和干燥,得到活化后的纳米颗粒;
[0017](4)纳米颗粒的pH调控:
[0018]将(3)中所得的活化后的纳米颗粒分散到缓冲液中调节pH值,随后经离心

超声清洗,得到经表面改性和活化的纳米颗粒;
[0019](5)人参皂苷的表面改性:
[0020]a)将人参皂苷加入到含有第二表面改性剂的第三有机溶液中进行搅拌;
[0021]b)将a)中加有人参皂苷的第三有机溶剂溶液经超声清洗、离心和干燥,得到表面改性的人参皂苷;
[0022](6)纳米颗粒和人参皂苷的偶联:
[0023]a)将步骤(3)得到的经表面改性和活化的纳米颗粒和步骤(5)得到的表面改性的人参皂苷放入第四有机溶剂中孵化;
[0024]b)将a)中的加有经表面改性和活化的纳米颗粒及表面改性的人参皂苷的第四有机溶剂溶液经过离心

超声清洗

离心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复合纳米药物。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纳米颗粒为核壳结构,核壳结构的金属内核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Au;核壳结构的壳层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CoFeB;
[0026]所述纳米药物的整体结构为6

7.2nm的超小纳米药物单元偶联在一起构建的尺寸为250

350nm的纳米药物聚集体;纳米颗粒的动力学半径约100

200nm;
[0027]所述纳米颗粒表面带有+7

12mV;所述纳米药物表面带有+25

30mV的正电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

有机复合纳米药物,包含依次经第一表面改性剂和交联剂处理的异质结构金属基纳米颗粒以及经第二表面改性剂处理的药物成分化合物,所述纳米颗粒通过交联剂与所述药物成分化合物偶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成分化合物为人参皂苷,所述纳米颗粒为Au@CoFe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改性剂选自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磷酸酯双钛酸酯偶联剂和二异丙氧基二乙酰丙酮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辛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乙二醇双(丁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聚乙二醇二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聚乙二醇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和氮丙啶交联剂XR

100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辛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乙二醇双(丁二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聚乙二醇二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琥珀酰

亚胺丁二酸酯和氮丙啶交联剂XR

100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第二表面改性剂选自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3

巯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十七氟癸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和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3

巯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其中所述纳米药物采用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1)制备Au@CoFeB纳米颗粒;(2)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a)将(1)中的纳米颗粒加入到含有第一表面改性剂的第一有机溶液中进行搅拌,b)将a)中加有纳米颗粒的第一有机溶剂溶液经超声清洗、离心和干燥,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3)纳米颗粒的偶联活化:a)将(2)中得到的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和交联剂分别分散到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后进行孵化,b)将a)中加有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和交联剂的溶液进行离心和干燥,得到活化后的纳米颗粒;(4)纳米颗粒的pH调控:将(3)中所得的活化后的纳米颗粒分散到缓冲液中调节pH值,随后经离心

超声清洗,得到经表面改性和活化的纳米颗粒;(5)人参皂苷的表面改性:a)将人参皂苷加入到含有第二表面改性剂的第三有机溶液中进行搅拌,b)将a)中加有人参皂苷的第三有机溶剂溶液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军赵枭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