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无级变速器及乘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899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无级变速器及乘用车,包括带轮轴、压板和圆柱销,沿着带轮轴的轴向方向,在带轮轴上设有第一弧形槽,在压板与带轮轴相配合的面上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的圆柱销放置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内;圆柱销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间隙配合,实现带轮轴和压板同步旋转进而传递扭矩的同时还能保证压板沿着带轮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无级变速器及乘用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无级变速器及包括该系统的乘用车。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作为家用的大件商品越来越普及,而变速器作为乘用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机械性能和效率决定了乘用车的驾驶特性。
[0003]带轮系统可以在汽油车的CVT(无级变速器)和纯电动车的ECVT(电子式无级变速器)中使用,ECVT作为还没有被大规模量产的新一代纯电动车变速器,其拥有替代单级减速器和提升整车效率的潜力,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各传动公司争相研发的新领域。当前CVT已应用几十年,但作为动力传递和速比调节的带轮系统仍有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0004]CVT在设计上要求带轮系统的带轮轴和压板同步旋转且压板在带轮轴上可轴向移动以实现传递扭矩和使速度连续调节。压板空套在带轮轴上,这就要求带轮轴和压板中间有连接结构实现同步旋转和轴向移动。
[0005]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中,常用的带轮轴和压板的连接结构为在带轮轴轴径上均匀开三个槽同时压板的内孔也均匀开三个槽,槽有特定的形状,其单边圆弧半径通常为3.078mm,通过磨削最终得到光滑的,钢球与为点接触,为了传递更大的扭矩,需在安装时将带轮轴和压板对齐后向三个完整的中各压入三个钢球,以保证动力的传递。钢球限制了带轮轴和压板的相对旋转同时可以实现压板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但是带轮系统中加入了九颗与过盈配合的钢球,钢球与为点接触,为了使其能平稳的传递动力,压板在带轮轴上轴向移动往往需要100N以上的力,这就使带轮系统速度调节时阻力过大导致效率降低。同时现有的压板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将活塞缸的结构与压板结合为一体,为了使其结构稳定和在高油压下减少形变量,压板的背面就需要设计的更加厚重,因此也降低了系统效率。压板也需要开孔使流经带轮轴的高压油可以进入到压板的活塞腔中,但是因为压板的活塞缸的存在,油孔不好径向加工只能倾斜钻孔,增加了钻孔的行程且增大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部分指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
[0007]基于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基于所述的无级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乘用车。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包括带轮轴、压板和圆柱销,沿着带轮轴的轴向方向,在带轮轴上设有第一弧形槽,在压板与带轮轴相配合的面上设有
第二弧形槽,所述的圆柱销放置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内;圆柱销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间隙配合,且圆柱销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线接触,实现带轮轴和压板同步旋转进而传递扭矩;通过带轮轴与压板的连接零件由钢球替换为圆柱销,达到高效、平稳的传递汽车动力的目的。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结构相同,各自包括两段弧形槽,两段弧形槽之间通过一个油槽相连。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沿着圆柱销的轴线方向,在圆柱销的两侧设有挡板,限制圆柱销的轴向移动距离。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还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所述的活塞缸与压板卡装在一起,活塞缸与安装在带轮轴上的活塞相连。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塞与活塞缸配合面安装密封圈。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带轮轴从其锥盘所在端的端部沿着带轮轴的轴线方向相带轮轴内部钻盲孔;在带轮轴与压板配合的轴颈处沿着带轮轴的径向方向钻第一通孔;在压板的对应位置也钻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活塞缸、活塞和压板形成的腔体连通。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压板在带轮轴上的轴向移动有两个极限位置限制。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压板的锥盘向带轮轴的锥盘运动时,由压板限位端面b和带轮轴限位端面接触机械限位;当压板的锥盘远离带轮轴的锥盘时,由压板限位端面a和活塞限位端面接触机械限位。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采用前面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乘用车,采用前面所述的无级变速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中在带轮轴与压板上开设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在圆柱销的上下对称设置,形成滚道,圆柱销安装在该滚道内,且间隙配合,传递动力时由于轴和压板在圆周方向相对挤压导致圆柱销与第一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构成的四段的圆弧的其中两个对角线的圆弧接触,在传递扭矩时,圆柱销与滚道的其中一个弧形槽的两段圆弧线接触,由于圆柱销与圆弧为线接触,相比钢球连接的点接触,接触面积更大,降低了带轮轴、压板和圆柱销的接触应力,相似的规格大小,用圆柱销替代钢球可以传递更大的扭矩,因此使得在一套带轮系统只安装一个圆柱销就能传递较大的扭矩,减少了加工工序和使用的零部件,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降低成本。
[0021]2.本专利技术中的带轮轴与压板采用圆柱销连接,圆柱销销与带轮轴和压板形成的滚道间隙配合,可以降低阻力提升效率,且又能实现带轮轴和压板同步旋转传递扭矩。
[0022]3、本专利技术中的压板采用分体式压装结构,即将原先的压板划分为压板和活塞缸,压板与活塞缸采用压装配合,压板的过油孔采用径向加工增加加工便利性,同时采用较高强度活塞缸,使压板和活塞缸的重量比一体式压板低,增加了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带轮系统结构;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轮系统结构的剖面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轮系统结构的剖面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轮系统结构三维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轮轴和压板弧形槽结构及尺寸简图;
[0029]图6是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轮轴压板和圆柱销配合截面图;
[0030]图中:1、带轮轴;2、压板;3、活塞缸;4、圆柱销;5、圆柱销挡板;6、活塞;7、密封圈;8、活塞缸与压板压装面;9、压板限位端面a;10、活塞限位端面;11、压板限位端面b;12、带轮轴限位端面;13、高压油入口;14、带轮轴高压油过油孔;15、压板高压油过油孔;16、带轮轴前轴承安装轴颈;17、带轮轴后轴承安装轴颈;18、活塞腔;19、滚道;20油槽;21第一弧形槽;22第二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轮轴、压板和圆柱销,沿着带轮轴的轴向方向,在带轮轴上设有第一弧形槽,在压板与带轮轴相配合的面上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的圆柱销放置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内;圆柱销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间隙配合,且圆柱销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线接触,实现带轮轴和压板同步旋转进而传递扭矩的同时还能保证压板沿着带轮轴的轴线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结构相同,各自包括两段相同的弧形槽,两段相同的弧形槽之间通过一个油槽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的弧度小于18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圆柱销的轴线方向,在圆柱销的两侧均设有挡板,限制圆柱销的轴向移动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带轮系统还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所述的活塞缸与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龙王梅仙肖小城梁长飞吴俊杜大宝刘艳霞黄德索丁凌志管毓亮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