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16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阀针和喷咀组件,所述喷咀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喷咀组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多个阀针孔,所述阀针穿设于所述阀针孔内,且所述阀针能够沿其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主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多个支流道,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阀针孔连通,所述支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支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支流道为螺旋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支流道,流体在支流道内流动,避免与阀针孔直接接触。接接触。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热流道系统
,具体为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流道系统一般应用于注塑模具,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喷嘴一般包括两种:开放式热喷嘴和针阀式热喷嘴,由于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成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
[0003]在针阀式热流道系统中,一般利用阀针的运动,来控制整个热流道系统的通断,因此,在热流道系统的使用时,阀针需要频繁的运动,由于阀针需要频繁的穿梭与阀针孔与定位孔内,当阀针孔的侧壁附着有胶质后,阀针容易与定位孔之间产生撞击,从而影响阀针的使用寿命。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提高阀针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1.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针和喷咀组件,所述喷咀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喷咀组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多个阀针孔,所述阀针穿设于所述阀针孔内,且所述阀针能够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0007]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主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多个支流道,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阀针孔连通,所述支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支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支流道为螺旋状,通过设置螺旋状的支流道,提高熔融的塑料在支流道内的流速,利用熔融的塑料自身的流速冲刷附着在支流道侧壁上的胶质。
[0008]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支流道的顶端汇聚在一起后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多个所述支流道的底端处于同一圆周平面上且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垂直。通过将支流道与阀针孔分离,熔融的塑料不会进入到阀针孔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胶质附着在阀针孔内,从而影响阀针运动的问题。
[0009]所述阀针孔为漏斗状,所述阀针孔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阀针的直径,所述阀针孔末端的直径等于所述阀针的直径,所述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阀针的直径。
[0010]所述支流道的侧壁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侧壁与所述支流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圆弧状的衔接部。
[0011]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阶梯状的安装部,所述阀针套的上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部的上表面相抵触。
[0012]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喷咀组件倾斜设置,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喷咀组件之间的夹角为30

35度。
[0013]所述阀针套为铜制阀针套。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定位装置设置了主流道与支流道,通过阀针在定位孔中运动,利用阀针的侧壁封堵支流道的底端来实现控制支流道通断的目的,由于主流道和支流道均不与阀针孔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熔融的塑料粘附在阀针孔侧壁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支流道设计成螺旋状,不仅能够提高熔融的塑料在支流道内的流速,避免熔融的塑料粘附在支流道的侧壁上,而且能够使支流道与定位孔的衔接更佳顺滑,避免死角的存在;
[0016]2.本技术的支流道内设置有导流槽,通过导流槽进一步的提高熔融的塑料在支流道内的流道,同时通过设置衔接部,导流槽与支流道之间接触的地方都是从用圆弧状,避免了死角的存留。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阀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A区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0023]1阀针、2喷咀组件、21出料口、22阀针孔、23主流道、24安装部、3分流板、31分流道、4阀针套、41定位孔、42支流道、43导流槽、44凸缘45衔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如图1到图2所示,包括阀针1和喷咀组件2,所述喷咀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分流板3,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喷咀组件倾斜设置,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分流道31,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主流道23,所述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喷咀组件之间的夹角为30

35度,熔融的塑料均匀的经过多个分流板的分流后,流入喷咀组件内,通过将分流板设置成合适的角度,提高分流道与主流道内的流速。
[0028]所述喷咀组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21,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多个阀针孔22,所述阀针穿设于所述阀针孔内,多个阀针孔以主流道为圆形环形均匀分布,且所述阀针能够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0029]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针套4,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阶梯状的安装部24,所述阀针套的上端设置有凸缘44,所述凸缘的下端与所述安装部的上表面相抵触,并利用固定螺栓将阀针套固定,通过在安装部与阀针套之间安装防水垫圈,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
[0030]如图3所示,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多个支流道42,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为3个,支流道与定位孔相对应,3个所述支流道的顶端汇聚在一起后与所述主流道连通,3个支流道的顶端形成一个圆柱状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直径与所述主流道相通,多个所述支流道的底端处于同一圆周平面上且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垂直,当阀针插入定位孔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针和喷咀组件,所述喷咀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喷咀组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多个阀针孔,所述阀针穿设于所述阀针孔内,且所述阀针能够沿其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分流道,所述喷咀组件内开设有主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多个支流道,所述阀针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阀针孔连通,所述支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支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支流道为螺旋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针下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支流道的顶端汇聚在一起后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多个所述支流道的底端处于同一圆周平面上且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针下端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永连
申请(专利权)人:来诺精密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